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正加码其在自动驾驶与人工智能赛道上的布局。
9 月 19 日,伦敦初创公司 Wayve 确认,英伟达已签署意向书,计划在下一轮融资中投资 5 亿美元。这是继软银去年牵头注入逾 10 亿美元后,又一次重量级资本的加持。
此举不仅叠加了英美刚刚签署的人工智能合作协议,也再次凸显英伟达在全球 AI 版图上的攻防姿态。Wayve 成立于 2017 年,以 " 端到端 " 算法闻名,其路线不同于依赖高精地图的传统方式,而是依靠摄像头和机器学习直接学习驾驶模式。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契合英伟达的算力生态,但商业化仍处于早期。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实际推进并未如外界预期般迅速。吴新宙从小鹏汽车转投英伟达后,被寄望推动自动驾驶战略,但迄今缺乏实质性成果。英伟达虽凭借 GPU 在 AI 训练中占据垄断地位,但在自动驾驶的落地路径上,却更多依赖合作伙伴的实验和尝试,而非自身产品化突破。
Wayve 的融资历程,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自动驾驶赛道的资本焦虑。软银、Uber 和英伟达先后入局,但公司至今仍未跑通规模化落地。英国与美国的测试尚处小范围阶段,进入德国、日本也面临更严苛的监管和本土竞争。
今年慕尼黑车展上,中国自动驾驶供应商大规模集体亮相,元戎启行、卓驭科技、Momenta 等企业纷纷带来 " 降智版 " 中国方案,进一步展现了中国产业链在智能驾驶环节的厚度和完整性。
与此相比,欧洲本土企业更多依赖资本催化,试图通过差异化路径寻找突破,但在技术成熟度和产业生态广度上,已面临来自中国的正面竞争。
抛开中国供应商,在与 Waymo、Cruise 等对手的对比中,Wayve 的优势也并不明显,其 " 端到端 " 路径能否真正形成壁垒,的确需时间检验。
对英伟达而言,这笔投资承载着更复杂的考量。公司同日宣布将在英国 AI 初创生态中追加 20 亿英镑,以扩大其在欧洲的战略版图。但在自动驾驶维度,这更像是一笔防守性下注:通过资本绑定潜在技术路线,来维持在产业浪潮中的话语权,同时弥补自身尚未在研发层面取得的突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