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 科技】近日,一纸召回公告将小米汽车推至舆论风口。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小米汽车表示,自 9 月 19 日起,召回 2024 年 2 月 6 日至 2025 年 8 月 30 日生产的部分 SU7 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 116887 辆。
小米 SU7
这已是小米这家新势力车企今年的第二次大规模召回。今年 1 月,小米汽车宣布召回 30931 辆 SU7 标准版。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因软件策略问题,可能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增加剐蹭或碰撞的风险。
召回风波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 L2 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这意味着,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小米汽车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此次小米召回事件,让不少网友联想起今年 3 月,在安徽高速上一辆小米 SU7 发生事故。据后续调查披露,事发时车辆处于 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 116km/h 的速度疾驰。当时事发路段因施工封闭车道,车辆改至逆向车道行驶。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后,虽及时发出提醒并减速,驾驶员也迅速接管进入人驾状态,但仍未能避免致命碰撞。
业内人士分析,事故场景与此次召回描述中 " 极端特殊场景 " 高度吻合。
速度悖论
小米汽车的造车成就堪称行业奇迹:从 2021 年 3 月官宣造车到 2024 年 4 月 SU7 交付,仅用三年时间便完成传统车企五至七年的研发周期。这种互联网思维驱动的 " 小米速度 " 在交付数据上得到验证。
小米 SU7 Ultra
截至今年 7 月,小米汽车官方宣布,小米 SU7 已累计交付超过 30 万辆。小米 SU7 自 2024 年 4 月开启交付,2024 年 11 月 18 日就达成了 10 万辆交付目标,耗时 7 个多月;2025 年 3 月 18 日,SU7 达成了 20 万辆交付目标,耗时仅 4 个月。
然而,光鲜数据的背后,安全验证的时间成本正在逐渐显现。有数据显示,传统车企首年召回率通常控制在 5% 以内,而造车新势力普遍达到 15% 至 20%。小米 SU7 今年内两次大规模召回,涉及车辆超 14 万辆,这一数据无疑为小米汽车敲响了安全警钟。
OTA 困局
面对安全危机,小米选择了通过 OTA 远程升级修复缺陷。这种 " 软件召回 " 模式虽避免用户返厂奔波,却引发行业深层质疑——软件迭代能否真正弥补硬件设计阶段的安全冗余不足?
硬件层面,小米 SU7 标准版的辅助驾驶架构并不完美。其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为 "Xiaomi Pilot Pro",而另外两个高配置版本所搭载的系统则是 "Xiaomi Pilot Max"。较为明显的区别就是标准版完全没有配备激光雷达,仅搭载 1 个毫米波雷达,算力水平也较低。
小米 SU7 标准版在强光、暴雨等极端天气下,视觉传感器性能会下降,而毫米波雷达对静态障碍物的识别率较低。而高配版 "Xiaomi Pilot Max" 通过激光雷达 + 多传感器融合,可将静态障碍物识别率会得到大幅提升至 92%。这种硬件配置差异导致的安全性能断层,无法通过软件升级彻底解决。真正的安全应该需要硬件冗余设计,比如双备份传感器、独立运算单元等这些都需要物理层面的重新设计。
小鹏汽车
无独有偶,9 月 15 日起,小鹏汽车正式召回 2024 年 8 月 20 日至 2025 年 4 月 27 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小鹏 P7+ 汽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召回中心近日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此次共计召回 47490 辆。
数据显示,小鹏 P7+ 从 2024 年 10 月 10 日开始预售,11 月 11 日正式全国交付。自 2024 年 10 月到 2025 年 6 月(销售数据统计至生产后两个月),小鹏 P7+ 的销量共计 62082 辆。据此估算,召回比例超过同期销量的 70%。
车辆的召回原因为:由于转向助力机电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可能导致转向机传感器信号波动,转向故障警告灯点亮,转向助力失效,存在安全隐患。就此,小鹏汽车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转向机总成,以消除安全隐患。召回通知发布后,此前困扰车主数月的 " 方向盘突然锁死 " 问题终于有了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今年 3 月安徽高速上发生的车祸让小米汽车陷入舆论漩涡,雷军更是在此后陷入了近 30 天的沉默期,被外界解读为 " 逃避 " 或 " 心虚 "。面对危机,雷军宣布:安全委员会实体化——抽调 2000 名工程师成立独立安全部门,直接向 CEO 汇报;极端测试升级——未来每款车型上市前,需完成零下 30 ℃至零上 60 ℃全气候路测;透明化工程——每月公布车辆碰撞测试原始数据,邀请用户代表参与监督。实施了一系列措施进行 " 补救 "。
雷军
CNMO 认为," 一年召回两次 " 看似是不靠谱的表现,但小米汽车此次召回汽车的本质是法规框架下的负责任升级,既非质量翻车,也非行业特例。小米汽车没有选择隐瞒问题或者逃避责任,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产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召回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这与其他一些企业面对问题时遮遮掩掩、拖延处理形成了鲜明对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