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MBA
三秦学府,商学新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MBA 依托近百年深厚工科底蕴,秉持 " 为企业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的办学理念,在商科教育中紧扣 " 工科根基 + 学科交叉 + 实践导向 " 要点 。既凭借 " 建筑老八校 " 的强劲实力培育出众多建筑及相关领域的管理骨干,更借工程商务管理等特色方向、产教融合实践平台赋能学员成长 。为塑造推动行业革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卓越管理者深耕细作,以商学智慧助力建筑等行业稳健前行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MBA 教育中心副主任彭珍珍近日接受了 MBAChina 的专访,详细介绍了本校 MBA 项目依托建筑土木学科优势,在特色培养、产教融合、数智化课程更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并分享了以培养建筑行业复合型管理人才助力行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Question 01
MBAChina: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建筑、土木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学科积淀,MBA 项目是如何将这些优势融入到培养体系中的?在专业方向设置和课程内容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彭珍珍:西建大在建筑、土木工程等领域拥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 " 建筑老八校 " 之一,这些深厚的学科底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的 MBA 项目正是深度植根于这片沃土,将建筑、土木的专业优势巧妙地融入到了整个培养体系之中。
具体来说,首先在专业方向设置上,我们充分整合学校在建筑、土木、环境等学科领域的综合优势,突出 " 工科背景、学科交叉 " 的培养特色,推出了像 " 工程商务管理 " 这样极具针对性的方向。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标签,而是我们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践环节的核心导向。比如,培养方案涉及项目的合同管理、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以及 BIM 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使学员了解工程业务所使用的流程和技术,这确保了我们的学生能够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从而培养建筑行业领域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其次,在课程内容上,我们的独特之处在于 " 深度融合,特色凸显 "。我们并没有将商科知识与建筑土木知识割裂开来,而是进行了有机融合。比如,在《战略管理》课程中,我们会引入大量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的战略案例进行分析;在《财务管理》课程中,会讲解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等,我们是将商科的知识和建筑土木的知识做了一个有机的融合,这一点是非常区别于纯商科院校的一个培养体系。
Question 02
MBAChina:与国内其他高校 MBA 项目相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MBA 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如何定位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方向的?
彭珍珍:与其他高校 MBA 项目相比,我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MBA 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鲜明的行业背景与资源优势。比如我们在建筑、土木、环境等学科上,与国内很多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我们的很多教授本身就来自行业一线,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的授课经验。
第二," 产教融合 " 的深度与实践特色。我们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而是将实践环节贯穿始终。我们与众多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比如陕建、中国建筑等企业,还有一些科技企业,比如广联达签订了合作协议。这种合作不是浅层次的挂牌,而是深入到课程开发、案例研究、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各个环节,为这些企业输送人才。我们跟企业的合作非常的深入,正在探索从双师的教学向双师的共同培养转变,计划将我们的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做一个有机融合,他们两者的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指导论文的合作上,我们会在前期的案例开发、中期指导以及课后的毕业论文指导等,将它融入到我们整个的培养体系中。
第三," 复合型、应用型 " 的培养定位。我们明确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管理理论基础、熟悉建筑及相关行业运作规律、具备解决复杂管理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我们不追求大而全,而是追求 " 专而精 ",尤其在建筑、土木、工程、房地产领域,我们要做最懂行的 MBA。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但是重视学生商科的知识,同时更强调他的行业背景以及跨学科背景的培养。
Question 03
MBAChina:实践教学对于 MBA 学生至关重要,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例如与建筑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模式、实习基地建设情况,以及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管理的机会多吗?
彭珍珍:实践教学是 MBA 教育的生命线,我们在这方面确实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不断进行创新。
首先,在和企业的合作模式上,我们追求 " 深度融合、互利共赢 " 的创新模式。 我们不仅仅是为企业输送人才,更是将企业视为我们教学的 " 第二课堂 "。我们与中国建筑、广联达、陕建、联合众为等一批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了 " 共建、共享、共赢 " 的合作模式。具体来说,我们有 " 企业课堂 ",定期将课程开到企业现场,由企业高管和我们的教授共同授课;我们和企业的导师还有 " 联合案例开发 ",选取企业的真实管理难题,让学生参与分析撰写,参加创新比赛和案例比赛,优秀案例可以直接用于 MBA 课堂的教学,甚至公开发表;另外,我们有 " 企业诊断项目 ",由企业提出他们真实项目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组成团队,为企业诊断管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也可以去参加国内的一些创新大赛、案例大赛等,这些就保证了我们和企业的深度互动。这种 " 订单式培养 + 问题导向学习 " 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实习基地建设上,我们构建了 " 多层次、广覆盖 " 的实践教学网络。 我们不仅有稳定的、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与三十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入一流企业实习。更重要的是,我们积极建设 " 校内模拟实践平台 ",和校外进行有效的对接。比如,我们搭建了数智工程管理与协同创新实验室,它就是基于 AI 技术进行现场管理的模拟,使学生不仅能接触到前沿的技术,同时,我们在校内也有接地气的实践平台,这两者就进行了一个有机的融合,来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Question 04
MBAChina: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MBA 项目在课程更新和人才培养方向上,是如何适应这一趋势,帮助学生掌握前沿管理理念和技术的?
彭珍珍:数字化、智能化是建筑行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MBA 项目对此高度关注,并积极行动,确保我们的学生能够站在行业前沿。
在课程更新方面,我们采取了 " 快反应、重融合 " 的策略。 首先,我们及时增设了相关课程,比如前面提到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智企业管理》等,系统讲授 BIM、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其次,我们更注重将这些新理念、新技术融入到现有课程中。比如,在《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课程中,我们会重点讲解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变革;在《财务管理》课程中,会探讨数字化工具如何提升财务分析效率;在《战略管理》课程中,会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建筑企业战略的影响。我们还邀请行业内的数字化专家、科技公司高管来校讲学,分享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应用案例。比如去年,我们就邀请 AI 领域的专家为学生分享 AI 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不仅了解 " 是什么 ",更明白 " 怎么用 ",以及 " 怎么管好这些新技术 "。
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我们正在向 " 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人才 " 进行拓展。 我们认识到,未来的建筑行业管理者,不仅要懂传统管理,更要懂数字化工具,具备数据思维。因此,我们在保持原有建筑、房地产管理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数据思维的培养,比如通过《数据、模型与决策》《商务大的数据分析》《智能财务分析》等课程,培养既懂管理、又懂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们鼓励学生选修相关课程,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甚至提供一些与数字化、智能化相关的企业实践机会。我们希望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引领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或者至少能够与数字化团队有效沟通协作,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中坚力量。
图文 | MBAChina
转载请留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