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生活 前天
英特尔联手英伟达,PC市场的“天”又要变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5 年 9 月 18 日晚间,英特尔与英伟达突然搞出了一条可能会让整个 PC 行业剧变的 " 大新闻 "。

根据双方共同宣布的信息,英伟达以每股 23.28 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英特尔普通股,总价为 50 亿美元。

在接受 " 入股 " 后,英特尔将与英伟达达成持续多年、涵盖数据中心和消费级市场的多个合作项目。

在数据中心产品线里,英特尔将为英伟达定制 x86 CPU,用于后者旗下的 AI 基础设施平台。

而在消费级市场,英特尔将构建、并向市场提供集成英伟达 RTX GPU 小芯片的 x86 片上系统(SoC),为需要集成世界级 CPU 和 GPU 的各种 PC 提供动力。

不知道大家在看完了双方这一公告的内容后有什么感受,但对于我们三易生活来说,这的确让我们在各个方面都感到兴奋了起来。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清楚地看懂英特尔与英伟达此次合作可能会带来、对各方的影响,我们也尝试对其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解读。

英伟达上次在 DGX 产品线里使用英特尔 CPU,还得追溯到 Tesla V100 时代

首先,来说说数据中心这条线。关注英伟达旗下产品的朋友可能还记得,他们从多年前开始,就一直有推出被称为 "DGX" 系列的超算产品线。其产品形态涵盖了从迷你桌面 PC(DGX Spark)到个人工作站(DGX Station),再到可租用算力(DGX Cloud)的多种形态。

在 DGX 系列里,早期的 DGX Station 其实就曾用过英特尔 Xeon E5-2698 V4 作为 CPU。但对于现在的 DGX 家族来说,从最小的桌面超算到大规模的云端算力,英伟达要么使用的是定制的 ARM CPU,要么就选择了 AMD 的多路超算平台。

很显然,如果今后英伟达打算将旗下数据中心这条产品线大批量换装英特尔 CPU,那么就不止意味着英特尔的专业向 CPU 会多一个 " 出货渠道 ",更重要的是来自英伟达的背书,很可能会对可能会对整个数据中心行业的 " 风向 " 带来影响。

当然,我们相信会点进来看这篇内容的朋友,更关心的恐怕还是家用、或者说游戏设备市场是否会因此而再生变数。

先说结论,会的,而且变化可能还不小。

大家不妨再看一遍相关的官方公告。根据双方的说法,英特尔与英伟达在消费端的合作是 " 集成英伟达 RTX GPU 小芯片的 x86 片上系统(SoC)"。

这是什么概念呢?不知道大家还记不得记得,英特尔在第 8 代酷睿 i 系列的时候,曾经推出过代号 "Kaby Lake-G" 的特殊产品线。其在一块 PCB 上集成了英特尔的四核 CPU、AMD 的 Vega 独显,以及独立的 4GB HBM 显存。

一方面,Kaby Lake-G 的市场表现从客观上来说算不上成功,但这种 " 在一颗芯片上集成标压 CPU 和标压 GPU"、" 功耗 100W 的单芯片直接承载移动工作站级别性能需求 " 的设计思路,极有可能启发了后来的苹果 M 系列芯片和 AMD Strix Halo 处理器。

另一方面,Kaby Lake-G 严格来说其实并非真正的 SoC 设计,因为它的 CPU 核心、GPU 核心以及显存是三颗独立的硅晶片,只不过是 " 贴 " 在一块 PCB 基板上而已。

理解了上述两点,再来看看英特尔与英伟达的公告便不难发现,双方后续在消费端的合作深度,极有可能会远超过往的 Kaby Lake-G。因为它将会是一颗真正的,将英特尔 CPU 与英伟达 GPU" 集成在一起 " 的单芯片 SoC。

而这同样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因为是单芯片 SoC,所以就意味着这颗芯片里的 CPU 和 GPU 部分,注定会拥有比过去高得多的集成度。它们有可能会分开制造,但通过先进工艺封装在一起;也有可能直接在电路层面进行架构 " 融合 "。结合此前关于英伟达可能会成为英特尔 14A 工艺潜在客户的传言,甚至不能排除两者均使用英特尔工艺的可能性。

英特尔与英伟达后续合作的 x86 SoC,明显针对的是 AMD Strix Halo

另一方面,无论是曾经的英特尔 Kaby Lake-G,还是现在的 AMD Strix Halo,这些自带 " 大显卡 " 的高功率芯片内部,CPU 和 GPU 之间采用的都是 PCIe 通道连接。但根据英特尔与英伟达此次发布的联合公告,双方合作的新 SoC 可能会突破这一 " 惯例 ",改用带宽更大的 NVLink,来作为 CPU 与 GPU 的连接协议。

虽然英特尔的 LNL 目前在掌机市场口碑不错,但毕竟它相对小众

如此一来,对于英特尔来说,新的 SoC 将能够帮助他们显著增强芯片的图形性能竞争力,特别是在轻薄全能本、小型工作站,甚至是高性能 x86 掌机市场,都可能会带来变革性的影响。

那么对于英伟达来说呢?如果大家有关注我们三易生活过去对于 "AI PC" 市场的观察就会发现,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英伟达的 GPU 拥有很强的 AI 算力,但因为英伟达过去在 x86 领域只有 " 独立显卡 " 这一种产品形态,而目前的 Windows 系统恰恰将大多数的 AI 支持力度都放在了 NPU 与核显上,对独显的 AI 适配基本处于 " 放养 " 状态。

英伟达的 GPU 不缺算力,但 AI PC 生态目前对于独显确实还不够友好

因此英伟达长期以来只能靠自家的 NVIDIA APP,或是在一些合作游戏里提供相关 AI 功能,无法将 GPU 的算力直接用于 Windows 系统级别的 AI 功能(比如以独显驱动 AI 搜索、系统里的 AI 绘图等)。

可英伟达如果与英特尔能够顺利推出集成式的 SoC,那么就有可能会帮助他们的 GPU 以 " 核显 " 的身份,更深度地打入 Windows 的 AI 生态中,并有望为将来英伟达的整个 GPU 生态与 Windows 系统、与 AI PC 的深入融合,铺平技术道路。

当然,此次合作也不是没有 " 代价 ",还记得传闻中英伟达与联发科合作的 "N1X"ARM 架构 PC 芯片吗?如果英特尔与英伟联手打造 x86 SoC 的话,那么 N1X 未来的前景、甚至它到底是否能够正式发布,恐怕都不太好说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英特尔 英伟达 数据中心 gpu 芯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