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鹿鸣财经第 602 篇原创文章
作者:金德路
2025 年 7 月底,新浪财经官方发文《广发基金最大的败笔 : 刘格菘》,成为基金行业热议的焦点。
文中提到:2022-2024 这三年间,广发基金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刘格菘管理的 6 只基金全线亏损,合计亏损高达 407.78 亿元,平均跑输沪深 300 指数超过 40%,在同行中处于垫底位置。
进入 2025 年二季度,他高位重仓的泡泡玛特和小米,7 月都出现了下跌,而被他大举减持的新能源板块,7 月整体上涨了 7%。再次被质疑调仓操作 " 时机不佳 "。
基民这边反应也很激烈,以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混合为例,基金吧内容看,基民们纷纷吐槽 " 拿了 4 年,收益率 -45%;四年了,还腰斩 " 等等。
据了解,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混合正式成立于 2021 年 8 月 26 日。彼时,在明星基金经理光环下,该基金在首发日便募集超 148.7 亿元,认购户数超过 24 万户。然而四年后的今天,该基金下跌接近 40%。
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混合净值表现,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与此同时,这一现象在广发基金身上并不是个例。例如,在与刘格菘名声并肩的郑浩然身上,也出现了类似问题。
此外,广发基金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几年间,旗下还多位基金经理选择了离开。广发基金的当务之急,或许是在下一轮牛市来临前,建设好权益投资梯队。
顶流没落了
刘格菘,如果你在上一轮牛市的时候关注过基金圈,或许并不陌生。
他能有多火?巅峰时期刘格菘管理规模达到 843 亿元,当时广发基金股票型产品规模为 2672 亿元。也就是说刘格菘一个人,管理了公司超三成的股票型产品。
2017 年,刘格菘加入广发基金。起初的两年,刘格菘表现并不亮眼,比如他管理的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从 2017 年 11 月份接手到 2019 年 11 月份,基金净值一直在亏损线上挣扎,甚至还一度接近 0.7。
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净值走势,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再比如他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到 2019 年 8 月份,才恢复到 2018 年巅峰的水平。
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净值走势,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刘格菘真正开始 " 出圈 ",是在 2019 年的下旬。当时,半导体被视为 " 大国重器 ",国家高层不断强调关键环节自主可控,大基金一期围绕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展开投资,带动社会资本跟进,半导体产业开始进入 " 狂欢周期 "。而当时,刘格菘重仓押注半导体、新能源板块,旗下多只基金前十大持仓股中出现圣邦股份、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兆易创新、亿纬锂能等股票,实现净值 " 狂飙 "。就拿刘格菘管理的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来说,凭借押注半导体板块,成功将基金净值从 2019 年三季度的 1 附近拉升至 2020 年 2 月份的 1.46。
" 双碳 " 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之后,刘格菘更是大力押注新能源产业。例如在广发创新升级混合 2021 年四季度前十大持仓中,有关新能源板块的股票就有隆基绿能、阳光电源、亿纬锂能、赛力斯、晶澳科技,占据半壁江山。新能源接棒半导体,成为刘格菘的主要持仓板块,也让刘格菘旗下基金净值维持在高位。
到了 2022 年,刘格菘旗下基金在新能源板块的持仓比例还在加大。只可惜,虽然刘格菘为梦想买了单,但是资本市场预期早有松动,不少股票价格已然开始松动。
就拿刘格菘重仓的亿纬锂能来说,尽管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其营收增速分别为 114.82%、34.38%、利润增速分别为 16.59%、23.1%,但两年下来股价却下跌了七成。
亿纬锂能只是一个缩影,刘格菘重仓的光伏和锂电板块,均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受此影响,刘格菘旗下基金净值出现了大幅度回调。还是以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混合为例,在 2022 年和 2023 年,该基金下跌幅度分别为 25.79%、33.97%。
事后来看,现实的进展也反映了此前资本市场的预期。近两年,光伏、锂电正是产能过剩极为严重的两大板块,产品价格在短时间内迅速杀跌,不少企业开始在亏损线上挣扎,股价更是一落千丈。例如刘格菘一直重仓的晶澳科技,在 2024 年亏损了 50 个亿,去年股价低点时更是只有高峰的两成。
从巅峰到低谷,不过短短两年。刘格菘也从市场高位开始加仓,一直拿到了底部,成为近年来旗下基金表现不佳的直接原因。
在刘格菘目前在管基金中,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广发双擎升级混合、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广发小盘成长混合近三年亏损约四成,广发多元新兴股票近三年亏损超两成。
当年疯狂涌入的基民们,终究还是未能实现自己的财富梦。
广发基金何错之有?
基金净值不断下跌,基民们自然意见很大;随便翻阅了刘格菘所管基金的帖子,基民普遍 " 愤慨激昂 "。"
而刘格菘让一众基民亏得一塌糊涂的背后,广发基金难逃其咎。
首先,刘格菘之所以能成为顶流,背后少不了基金公司的助推。比如在 2020 年市场相对高位时,广发基金的公众号就将包含 " 十倍 " 这类字眼放在了标题中,想要开启 " 造神之路 "。
其次,牛市的时候基民们往往会一窝蜂地疯狂购买基金,但此时由于市场估值已在相对高的位置,从长期来看,基民们能获得的预期收益会大打折扣,还要面临短期回调的风险。
但是在牛市的时候,刘格菘管理产品的份额一度提升,如广发多元新兴股票,从 2019 年一季度末的 1.3 亿份直接飙升至 2020 年的 44.4 亿份,广发基金不仅未克制基金份额的增长,反而在市场高位还帮助刘格菘发行了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这只基金,间接造成了牛市大量涌入的基民们收益不佳。
广发多元新兴股票份额与规模情况,数据来源:Choice
广发基金旗下还有一位顶流基金经理叫郑澄然,同样是依靠在上一轮牛市押注新能源火出圈的基金经理。纵观郑澄然与刘格菘的持仓,发现二者有许多雷同之处,阳光电源、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股票频频出现在二者前十大持仓股中,无疑放大了板块波动对于广发旗下权益型产品净值的影响。如今,郑橙然所管理的基金和刘格菘的境遇有些类似,一地鸡毛。可以看出广发基金在风控的把控上,还有待提升。
最后,广发基金过于依赖明星基金经理,也是其运作的弊端。由于管理规模向顶流基金经理集中,当市场风格切换,顶流基金经理难以适应时,基民们往往饱受损失。
以 2021 年一季度末市场高点为例,郑澄然和刘格菘两位基金经理加在一起的管理规模超过 1100 亿元,而当时广发基金股票型产品整体规模还不到 3000 亿元,足以看出广发基金有些过于依赖顶流基金经理了。
财报显示,2022 年、2023 年,广发基金旗下产品亏损了 815.24 亿元、333.24 亿元,却收取了 73.56 亿元、66.54 亿元的管理费。呈现出 " 基民亏钱,基金公司利润丰厚 " 的景象。
不过,如今,监管层对于公募基金 " 旱涝保收 " 问题愈发重视。
2023 年 7 月,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明确了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 1.2%、0.2%,以降低费率的形式实现基民和基金公司利益的再平衡。
2024 年 4 月," 国九条 " 明确要求基金公司继续降低综合费用,剑指公募基金要关注投资者的回报。
2025 年 5 月 7 日,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从根本意义上扭转基金公司 " 旱涝保收 " 的现象。
所以,对于广发基金而言,基金经理历史业绩分化、整体主动权益产品较大比例长期跑输基准的现实,都使得其新型浮动费率产品将面临更多的市场审视。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离开
广发基金造星策略有何弊端?
刘格菘、郑澄然顶流光环逐步褪去的同时,广发基金也面临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相继离开的挑战。
今年 3 月份,广发基金发布了多条公告,称张东一卸任了广发估值优势混合、广发睿智两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广发聚优灵活配置混合、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广发品质回报混合 5 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而在此前,张东一卸任了广发消费升级股票基金、广发沪港深新机遇、广发沪港深价值精选混合。目前,张东一已无在管基金产品。
纵观张东一在广发基金的职业生涯,也曾有过辉煌,在 2021 年二季度末时管理规模曾达到 140 亿元的峰值。不过,后来由于一直重仓白酒等白马股,旗下管理基金净值一再下调,导致张东一在牛市时接手的多只基金发生回调,所管理的广发价值核心混合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更是跌了 47.39%。
广发基金另一位基金经理邱璟旻,近年来也卸任了多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位。去年 10 月份,邱璟旻卸任广发优势成长股票,今年 1 月份卸任了广发聚丰混合,5 月份又卸任了广发新经济混合。至于任职期间业绩回报怎么样,只能说是惨不忍睹,放张图大家自己看吧。
邱璟旻所管基金任职期间收益情况,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张笑天也是广发基金 " 消失的基金经理 "。2021 年 1 月,张笑天加入广发基金,之后担任广发沪港深龙头混合基金、广发港股通优质增长混合基金经理。凭借押注白马股,在 2021 年曾有过短暂的高光时刻。不过随着牛熊切换,张笑天依旧坚守白马股,经验不足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如今张笑天已卸任广发基金旗下全部产品,旗下产品在其任职期间无一盈利。
张笑天所管基金任职期间收益情况,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顶流归于平庸,老一辈基金经理不停离任,新一代基金经理尚未崛起,未来广发基金想要实现股票型基金产品规模的进一步跃升,稍有难度。
根据万得数据,广发基金中将近八成的基金经理任职时间在 10 年以下,并未经历两轮牛熊的切换,更有两成的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在三年以下。
其实,广发基金现在面临的问题,美国诸多知名基金公司也曾遇到过。
比如以主动投资著称的富达基金,采取的也是明星基金经理 " 吸金 " 策略,其中标杆案例的就是投资大师彼得林奇。
但过度依靠明星基金经理这种策略的弊端也很明显:晨星曾发布报告显示,富达基金经理的平均任期仅为 5.7 年,员工留存率 85%,意味着每年都有 15% 的员工离开富达。
市场有周期,但明星基金经理却难长红。居高的离职率,无疑放大了依靠造星策略撑起规模的公募基金。结果,富达基金被主打指数化投资的先锋和贝莱德所超越。
而贝莱德创始人拉里 · 芬克明显看得更深入、更长远,他曾说过," 自公司创立起,我就尽一切努力,避免明星基金经理文化在公司生根发芽 "。
因此,在牛市逐步抬头、外部竞争环境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广发基金势必得加快速度进行调整战略了。
- END -
鹿鸣财经 | 原创平台
洞悉互联网 只玩最真实的
「往期推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