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撼。"
那天晚上,我正躺在床上美美耍手机,朋友突然弹了一条消息给我,后面紧跟着一则广告截图。嘿,不正是良品铺子的 " 花生上树 " 海报嘛!
图丨良品铺子的错误广告图
花生又名 " 落花生 "(Arachis hypogaea),是著名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果子绝不可能结在枝头。再细看的话,图上的花朵不太对,也不应该和饱满的果实同时出现:
花生全株会长成上图的样子;花是豆科经典的蝶形花丨上图 Franz Eugen K ö hler 下图 SKsiddhartthan
自然科普领域一向是 AI 作图的重灾区。前有营销号不练鸟类摄影练 AI 口令,后有正规 " 科普 " 出版物里全是 AI 生成的昆虫图片——你猜它把细节全画对的概率有多大?
作为一个生性刻薄的(自诩)科普工作者,我一向是瞧不上 AI 生成的自然类图片的。一方面是版权问题至今未有规范,另一方面是,现阶段自然类图片的正确率确实令人不敢恭维。
来,让我们一起上树
" 花生上树 " 广告里最为人诟病的是,AI 错误地将埋入土地的果实挂在了植株上。
AI 并不真正 " 理解 " 花生的生长,只是 " 学习 " 了植物图像的普遍规律。而或许是因为 AI" 见 " 过的挂果花生太少了,照猫画虎结果出了纰漏。
大多数 AI 训练数据中," 花生 " 常常单独出现,可能在袋子里、可能是餐桌上,但大多数不在植株上;而 " 植物 " 则可能以各种形态出现(树、灌木、草本植物等),有果实的那些大多是枝头结果。
因此当 AI 试图画出长着花生(果实)的花生(植株)时,就根据数据中 " 植株 " 和 " 果实 " 最常见的组合模式来生图,也就是把果实挂在枝头。
在人类看来,这结果就是 " 缺乏常识 "。
图片由 AI 生成,你可以要求豆包画 " 温室里的花生 ",在我们的尝试中是百试百错。
其实不只是花生,只要是那些生长结构并不符合一般规律的植物,AI 画起来都是乱七八糟。它无法分辨具体植物的生长点位!
比如它给我画出了长出水面的荸荠(Eleocharis dulcis)。我们吃的部位是根状茎,应该长在泥里。作为莎草科的植物,荸荠没有叶片,更没有这种一看就是 " 叶子 " 的叶片。
第一张图为 AI 生成,左滑查看真正的荸荠
爬上藤架的山药(薯蓣 Dioscorea polystachya)。它确实是藤本植物,但我们吃的山药棍是地下块茎,是不会爬上藤架的。这个叶子也画得完全不对。
第一张图为 AI 生成,左滑查看真实的山药
石蒜(Lycoris sp.)是知名 " 花叶不相见植物 ",现在 AI 也算是给 " 老死不相往来 " 按头了。
第一张图为 AI 生成,左滑查看真实的石蒜叶子和花朵
长出了长花葶的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或许因为花朵像蜘蛛抱着白色的蛋而得名。花朵应该开在地面上。
第一张图为 AI 生成,左滑查看真实的蜘蛛抱蛋
幸好,我让它生成 " 草莓树 " 的时候,它感叹这一想法 " 十分奇幻 "。看来,它的训练数据显示,草莓是一种草本植物,而不会长成树……
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刚才豆包画出的 " 枝头挂花生 " 只是错误之一,它还把蝶形花画成 " 碟形花 "。
其实不同的 AI,画花似乎都没有完全准确的,区别只是大大离谱还是小小离谱。这里我们比较了一下,让豆包、chatGPT 和 Gemini 同时画出大豆的写实照片。
豆包依旧不会画蝶形花,但知道大豆花是紫色的,因此像是长了一朵茄子花似的;GPT 会画漂亮的蝶形花,虽然左看右看都不是大豆的花(别说,感觉可以拿去冒充花生了);Gemini 更进一步,画得有模有样——要是花序也是大豆的样子就更好了(可见即使是背靠搜索引擎的 AI 也不能 " 理解 " 植物的生长结构)。
三张图都由 AI 生成:左图为 GPT 生成,右上为豆包,右下为 Gemini
不会数数
AI 的产出依赖输入的语句提示(prompt)。如果在 AI 的搜索和深度思考能力之上,给它更详细、更科学的提示词呢?于是我把 " 植物圣经 "《中国植物志》贴给了它。
AI 们得到的信息是茎、被毛、叶柄、叶脉、叶片、花朵等形态,缺少花序、果实位置、荚果外型等细节。
这时候,除了乱开花瞎长果以外,AI 又暴露了一个问题:不会数数。
2 对小叶,咱们作为人类,不难理解吧?
但 AI 不理解。
豆包对 2 对小叶的呈现则是随机地 " 朝三暮四 ";Gemini 一会儿 2 一会儿 3,GPT 则……这小巴掌张得可真可爱啊!
把 2 对小叶画成 3 片,跟去年 AI 们纷纷画出 6 根人类手指,又有什么区别。
到了这里,其实我已经没有什么 " 讨伐 "AI 作图的心了,可能是我从它们反复地 " 绘画 " 中体会到了一种做说不清楚话的恶毒甲方的快感(?
AI 目前存在的这些缺陷,正可以被人类用来判断哪些图是 AI 生成的。
鉴别要点
当看到一个植物的 " 照片 " 时,不妨仔细观察一下——
· 它的花、叶、果实,是不是彼此匹配(比如果实是豆荚却长着茄子的花那肯定不对);
· 植物的各个器官着生点是不是明确、正确(果实从花来,果实的生长位置大多和残花一致);
· 图片中的植物各个部位数量对不对,是不是怪模怪样,仿佛 p 上去的。
学会了吗?学会了就来做个小测验吧!
小测:谁是 AI 画的?
善于伪装的兰花
A 猴面小龙兰(Dracula simia)和它同属的亲戚们不是靠形象,而是像蘑菇一样的气味吸引传粉者,长得像狒狒可能只是个人类脑补出的误会。
B 每次有人问 " 长得奇怪的植物 " 的时候,意大利红门兰(Orchis italica)一定会首先出现在许多回答中。我也喜欢讲,主要是可以骗南方同事念它的名字:裸男兰。
图 D 鹭兰(Pecteilis radiata),很出圈的一张照片是倒放的图片,真的非常像一只翩翩起飞的白鹭。虽然它细碎的花瓣边缘是用来给昆虫访花提供 " 把手 ",却也与白鹭的蓑羽一般飘飘欲仙。
只有 C 是假的。
谁从树干上直接开花?
图中这种开花方式是热带雨林植物里常见的 " 老茎生花 " 现象,为了充分利用林下的空间来与传粉者接触。A 是可可(Theobroma cacao),B 火烧花(Mayodendron igneum);常见的热带水果比如菠萝蜜、榴莲都有这种现象。
C 是樱花(Cerasus sp.),是一个相对少见的特例——有一些温带植物主干上会有潜伏芽,条件合适的时候会萌发成花芽开放。
D 是不存在的。
谁从叶子上开花?假的吧!
除了直接长在茎上,还有一些花会直接生长在叶片上,比如图 A 假叶树(Ruscus aculeatu)和图 C 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不过两者有着不同的原因:假叶树花朵着生的 " 叶片 " 其实是宽展的叶状茎,是为了增加光合效率;青荚叶则是为了衬托花朵、吸引传粉者。
至于图 D 百部(Stemona japonica)……它只是花柄和叶柄贴生在一起看起来像是在叶片上开花啦!
图 B?假的假的。
阿瓦达啃大瓜还是树上结豇豆了?
A 是著名掉 SAN 植物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它还有个亲戚叫苹婆(Sterculia monosperma),掉 SAN 指数是假苹婆的 3/5。
图 B 这个奇怪的瓜,其实只是缠在金银忍冬上的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的果实罢了。
图 C 也不是让树强行长豇豆。秋茄树(Kandelia obovata)是红树植物的一种。为了适应潮间带这种水位不稳、有潮汐冲刷的生活环境,红树植物会在开花结果后,种子直接从果实中萌发,伸长形成胎生苗(功能上类似根),变成又重又尖的 " 豆角 " 状。小苗在合适的时候从树上直接脱落,会有比较大的概率可以直接扎入土壤、长成新树;就算没能扎入土壤,也可以像一叶小舟一样随波漂流到合适的地方生长。
图 D 为假。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越学越废?自然界就是这么奇妙,也许有一天 AI 也会进化到生成科学、完善、真假难辨的动植物照片,但在那天来临之前,我们还且得学着呢!
图片来源
荸荠 - 許慶棠 Ray
石蒜花 -おぉたむすねィく探検隊
石蒜叶子 -Vince Hale
薯蓣藤和山药豆(珠芽)-Jacob Saucie
蜘蛛抱蛋花 -Andy McKay
大豆 - 花 -Timur Kalininsky
西瓜 -Darrel Watts
鹭兰 -Motohiro Sunouchi
火烧花 - 卢江离
可可 -Dieter Schulten
樱花 -manseok Kim
百部 - 王天明
假叶树 -Eleftherios Katsillis
青荚叶 - WATANABE Hitoshi
挂在金银忍冬上的栝楼果 - 山雀子
假苹婆 -Michael Meiring
秋茄树 - 葉子
作者:山雀子
编辑:Luna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如有需要请联系 sns@guokr.com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