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人教育 前天
清华教授彭凯平:父母做对这4件事,孩子比谁都自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你是不是也为孩子的学习焦虑、为青春期的碰撞苦恼?是不是总在 " 管 " 与 " 不管 " 之间反复挣扎?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彭凯平指出:亲子关系,远比管教更重要。他不是在否定教育,而是在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是爱和理解,而不是控制和指责。

彭凯平教授分享了四个关键阶段的养育心法——从 2 岁到青春期,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自控力、阳光心态和独立人格。

如果你也希望孩子真正自信、阳光、有内驱力——那么这篇访谈,值得阅读。

亲子关系比管教更重要

Q

在教育孩子时会设定预期吗?

首先我不会给孩子设定任何预期,他的未来由他自己选择,包括想读的专业等。以前,很多人说我应该鼓励孩子和我一样,也学心理学,但我没有,由他自己选择。让我意外的是,他读研时居然选了心理学方向,因为他发现我的工作很有意思。

同时,对待孩子要注意平等,平等不是不管教,而是尊重他的选择、隐私、未来追求等。比如,我不会翻看他的日记、手机,不会到他房间里去寻找 " 蛛丝马迹 "。

此外,要多陪伴孩子,一起读书、玩耍、旅游,这种一对一的陪伴非常重要。在我看来,关系比管教更重要,维护亲子关系以及美好幸福的感受,比管教孩子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A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引导?

很多人都希望马上得到结果,但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的学习习惯是需要终身培养的。

家长可以选择多跟孩子沟通交流,不要总是以指责、批评或权威的口气说教,少说 " 你怎么怎么样 ",多讲自己的感受,比如 " 我觉得你好像有点不开心 ",以情动人胜过以理服人,更胜过以权力伤人。

同时,要避免给孩子贴标签,要了解孩子这样做背后的前因后果,用感情替代指责和认知。

此外,创造孩子可见的变化,比如,带他打球、看电影、聊天等。不要总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多聊孩子的精神生活。家长不要做老师的助手,父母不是助教,父母要做的是多提供爱、支持和欣赏。

青春期多进行非言语沟通

孩子成长是不是真的存在关键年份?

心理学上确实存在关键期,是指某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窗口期,比如:

1

第一个关键期:2 岁半至 5 岁左右,培养同理心,关注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

2

第二个关键期:5 岁至 9 岁左右,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生活习惯,如叠被子、做作业、读书等。

3

第三个关键期:9 岁至 12 岁左右,培养孩子自信、自强和阳光的心态。 

4

第四个关键期:13 岁左右的青春期,孩子开始追求独立,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要处理好孩子和同学、父母的关系。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如何处理情感碰撞?

父母一定要理解青春期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每个人都要经历,不要把这个时期孩子的反应归结成他个人的问题。父母可以多跟孩子分享自己青春期的一些经历,甚至是恋爱经历等。不要过多地炫耀自己的优秀,要知道孩子愿意跟父母交流的是人生的脆弱,不是父母的成就。

另外,要多进行肢体接触,比如抱抱孩子、拍拍他的肩膀。其实人类 55% 的感情是靠非言语沟通,美好的心灵能量也都来自非言语的沟通,所以多多进行肢体接触。

人生的天花板不是智慧而是感情

情绪为什么这么重要?

人生很多美好体验,如幸福、感恩,本质都是情绪。

曾有学者提出,人类 70% 的成就、幸福来自情绪,30% 来自理智。学历、智慧让人有经验,但人生的天花板绝不是智慧,而是感情、情绪,它让我们有动力、有方向。

我们现在经常讨论的 " 情绪价值 ",就是把情绪定量化、计算化,在我看来,谈 " 情绪感受 " 更有意义。

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们常说 " 相由心生 ",积极的人也会吸引积极的人和事,积极是有一种召唤作用。

另外,积极的人也会创造机遇,因为这个机遇是他自己选择的。" 相由心选 ",选择积极的,远离不积极的。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点亮小星标 ★ 精彩不错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心理学 阅读 清华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