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 Auto-First|李德喆
能够正视车辆功能缺陷并主动召回,小米汽车在向 " 大厂 " 进阶的途中,走出了正确的一步。
9 月 19 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告显示,小米汽车将召回 2024 年 2 月至 2025 年 8 月生产的 116887 辆 SU7 标准版车型。此次召回的核心问题是车辆辅助驾驶功能隐患,部分车辆 L2 高速领航辅助功能在极端场景下存在识别滞后风险。
小米汽车官方也在第一时间对此次召回作出解释。在当天发布的第 191 集答网友问中,小米汽车称:" 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标准版小米 SU7 车辆免费升级软件。如果您的车辆在本次召回范围内,只需将您的车机版本升级至 Xiaomi HyperOS 1.10.0,即可完成本次 OTA 召回升级。"
小米汽车同时还表示,本次 OTA 软件升级召回,意在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包括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新增动态车速功能等,使得高速领航辅助功能通行更连贯。虽然本次升级不需要物理更换任何零件,但小米汽车仍按照召回的程序进行管理和备案。
此次备案召回,必然会让人联想到今年 3 月在安徽德上高速公路发生的恶性交通事故。尽管官方信息中并未直接提及该事故,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这起事故场景与此次召回中描述的 " 极端特殊场景 " 高度吻合——可能包括急弯、临时障碍物、恶劣天气或复杂车道线等状况。此类场景下,系统若未能精准识别或决策延迟,即可能导致车辆失控。
显而易见的是,此次召回暴露出了小米汽车辅助驾驶功能存在的缺陷,但是对于厂家来说,能够清晰告知用户潜在风险,不回避、不遮掩,这也打破了一些新势力和自主车企面对技术问题甚至缺陷时 " 悄悄 OTA 升级 " 的惯例,展现出了一家合格车企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长期以来,一些新势力和自主车企在召回方面的表现与跨国车企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乘用车召回榜单中,宝马、特斯拉、奔驰、大众等外资品牌占据前列,而新势力车企几乎全部 " 零召回 "。不过,这一现象在今年来有所好转,除了此次小米汽车的大规模召回外,像最近小鹏汽车也对部分 P7+ 备案召回,消除安全隐患;蔚来此前也在 2023 年也因 " 高压线束设计问题 " 召回部分车型。
有专家建议,在智能电动车时代,虽然软件升级能解决已知缺陷,但无法消除未知风险,建议车企建立 " 硬件预埋 + 软件订阅 " 模式,将高阶辅助驾驶作为可选配置,明确告知消费者功能边界。还有专家指出,国家层面加强监管将使企业从 " 参数竞赛 " 回归 " 安全本质 ",最终推动中国智能电动车更好地走向全球市场。
当然,对于小米汽车来说,不仅要正视安全隐患,更要在今后的产品宣传中避免夸大误导,并切规范引导用户用车行为。在避免夸大宣传方面,要建立严格的宣传审核机制,加强与用户的真实沟通,同时在宣传过程中,要更多采用实际测试数据、用户真实使用案例等方式来展示产品优势。而在规范引导用车行为上,要进一步完善用户培训体系,加强安全警示和提醒。
所以说,新势力车企的成长不仅需要技术迭代的速度,更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而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此次召回也凸显出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辅助驾驶功能方面的共性问题——这既要企业自身的持续探索,也依赖行业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最终推动整个产业在安全与创新的平衡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