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 09-20
1 个快速缓解焦虑的简单小技巧,真的很有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25 年 9 月 1 日,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发展中心负责人果海霞在 2025 科普中国说 " 开学第一课——探索吧,少年!" 带来演讲《不当第一,也能了不起!》。

以下是果海霞的演讲节选:

新学期伊始,许多青少年心中都怀揣着 " 要更努力、要变得更好 " 的热忱,这份劲头弥足珍贵。但与此同时," 我要争第一 " 的念头也萦绕在不少人心中——它有时是推动前行的强大引擎,有时却化作沉重枷锁,让人喘不过气。 

在大众对教育的认知里," 第一 " 被赋予了极高的权重,常被视为证明个人能力、获得认可与体现价值的唯一或核心途径。不少人坚信,唯有站在顶端,才能被看见、被肯定、被喜爱。于是," 我的价值等于第一、等于足够优秀 " 成为了许多人追逐 " 第一 " 时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超 60% 的学生曾因成绩感到焦虑。但我们今天想说:人其实没有必要被 " 第一 " 绑架,不当第一的你,也很了不起。

打破 " 优秀 = 第一 " 的枷锁:

你的价值,不止一种定义

每个人特质不同,人生赛道本就各异。" 优秀 = 有价值 " 的公式过于狭隘,它忽略了人类自身的潜能与可探索的广泛价值。就像森林中既有参天大树,也有苔藓与蘑菇,生态系统不需要所有人都成为 " 第一 ",更需要不同个体的 " 了不起 "。在多元价值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 " 了不起 ",是一场意义非凡的成长与突破。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如何找到并确认自己的独特价值?我们可以从重建自己的内在价值体系开始。一位名叫小林的来访者的故事,或许能给你带来启发。

小林毕业于名校金融专业,进入顶级投行工作,是父母与他人眼中 " 了不起 " 的典范。但他在工作中长期感到空虚、压力巨大,唯有下班后捏陶土能让他获得慰藉——只要接触陶土,他便会全身心投入设计、拉坯、上釉的过程,享受其中的专注与创造。可家人和朋友总觉得他在 " 玩物丧志 ",这让小林陷入了艰难的取舍。 

在咨询过程中,我首先邀请小林为 " 本职工作带来的美好感受 " 与 " 陶艺带来的美好感受 " 打分(0-10 分)。他给本职工作打了 4-5 分,给陶艺打了 8.5-9 分。他解释道,工作中高薪、地位带来的满足感十分短暂,而陶艺带来的创造、专注与美感,能让他获得深层的平静与长久的喜悦。在对自身特质的探索中,小林还发现,自己手巧、有耐心、对形态与色彩有着独特敏感度——这些艺术感知力,在金融工作中从未被充分利用。

在进一步对话中,小林坦言," 金融精英 " 是社会强加给他的标准,是 " 活给他人看的 ",并非自己的本心。当被问及 " 哪种生活更真实、更有生命力 " 时,他表示:" 捏陶泥时,我才能更清晰地感知到自己,那是一种‘人在泥中、泥在人中’的沉浸式融入感。" 他还提到,用双手创造出独一无二、能传递温度与美感的器物时,他能感受到生活的诗意;若有人欣赏、使用他的作品,这份价值感远胜过工作中拿高额奖金的短暂兴奋。 

在重建内在价值体系、重新定义 " 了不起 " 后,小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陶艺:报名专业陶艺课程,利用周末与假期深入学习;在线上分享作品与创作过程,收获了大量赞美与订单。尽管陶艺订单的收入远不及投行薪资,但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珍视、被使用时,他内心的充盈感,远超以往。 

接纳自己:

应对成长风暴的核心锚点  

在追求独特价值的道路上,质疑、困难与自我怀疑是常态,而 " 接纳自己 ",正是应对这一切风暴的核心锚点。需要明确的是,接纳自己并非 " 躺平摆烂 ",不是对问题视而不见、放弃努力;也不是 " 自我欺骗 ",硬说自己 " 完美无缺 ";更不是 " 消极认命 ",默认自己 " 就这样了 "。 

真正的接纳自己,是一种深刻的自我看见与自我理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承认现实

如实地看见自己的全部——包括优势与劣势、成就与失败、光明面与阴影面,以及所有的喜悦与痛苦,不逃避任何真实的自我状态。 

2

停止对抗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停止与内心的缺陷对抗。承认 " 我确实做不到某些事 ",也肯定 " 我已尽己所能完成了部分事 ",接纳 " 此刻的我就是这个样子 "。 

3

自我关怀

理解 " 今天的我,是由过往经历、成长环境与每一次选择共同塑造的 "。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尤其在犯错、受挫时,给予自己包容与支持。 

4

允许不完美

允许自己产生焦虑、恐惧、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允许自己犯错、失败;允许自己有局限性、有脆弱的时刻。 

5

用 " 是 " 代替 " 应该 "

减少 " 我应该怎样 " 的自我苛责,多问问自己:" 我现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我真正需要、想要的是什么?"

图片来源于果海霞 PPT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因 " 做得不够好 "" 犯错 "" 失败 " 感到沮丧时,可以试试下面这个方法:

伸出左手,在脑海中回想一件近期或过往让你沮丧、不满意的事,将对自己的不满(如紧张、羞耻、自我否定等)用具体词语 " 放在 " 左手上。比如,老师提问时你一站起来就大脑空白,觉得 " 全班都在看我 "" 我怎么这么笨 ",这些感受与评判,都可以 " 归到 " 左手。

然后伸出右手,梳理在这件事中自己 " 做得还好 " 的部分。比如," 即便紧张,我依然没有逃跑 "" 虽然没回答上来,但我沉默地等待老师允许坐下 "" 我知道‘今天不会,不代表明天也不会’ " ——这些对自己的认可、不同视角的评判,都是正向的自我肯定,将它们 " 放在 " 右手上。

双手合十,在心中告诉自己:" 这才是我——完整的我、不完美的我,此刻面对困境的我。我接纳当下这份不完美。"   当你能以这样的态度看待自己时,就已经迈出了 " 接纳自己 " 的第一步。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的起点在哪里,只要你开始真实、真诚地自我探索,勇敢地小步尝试,坚定地倾听内心的价值回响,你的独特光芒终将被自己看见,也被更多人看见。你的了不起,不在于复制谁的成功,而在于活出只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真正的成长,是与过去的自己 " 比武 ",而非与全世界 " 为敌 "。 世界之所以五彩缤纷、丰富有趣,正是因为有人造火箭,也有人做小笼包——只有你,能决定自己生命中的热爱与选择。

策划制作

演讲人丨果海霞   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发展中心负责人

责编|杨雅萍

审校|徐来 林林

点亮 " 推荐 "

一起涨知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海霞 心理健康 艺术 开学第一课 公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