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有了最新进展。9 月 20 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官网发布情况通报,该院经不公开开庭审理后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本院于 2025 年 9 月 17 日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而武汉大学方面也发布了调查复核情况:撤销肖某瑫记过处分;维持授予杨某硕士学位的决议;暂停杨某媛导师郭某飞研究生招生资格两年。
网络争议并没有随着法院的判决和学校调查复核结果出炉而消失,其中让人诟病的在于女性主义思想的极端化,并逐渐渗透到生活实践。近期,小红书被约谈,各大博主下场拍手称快,直指小红书宣扬男女对立等思想,平台运营方任由激进的女权主义思想渗透网络,缺少平台监管。
实际上,无论是持有女性主义观点的人群,还是反对 " 打拳 " 的群体,很少有人了解女性主义是什么,本期一同学习女性主义的概念和发展脉络。
值得提醒的是,鉴于当下的争议,这个考点在近年都不会成为考研题目,但是对于致力于新传研究的个人而言,依然需要对其保持清晰的认知,不要被网络声音影响自己的判断。
女性主义(Feminism)
女性主义最早作为一种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于 19 世纪末期的法国,后来相继在英美等国以及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女性主义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派别: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从 19 世纪中叶至今,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妇女有意识地研究自身、解放自身的思潮,逐渐发展成为一场遍及全球的运动对全球妇女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精神立场,已灌注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之中,不断丰富人类的精神文化。
女性主义及其发展历程
女性主义既被用来描述反对男女之间政治、社会的不平等的广泛运动,也被用来描述将性别不平等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批评学派。将女性主义的发展粗略划分,大致可以分辨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指 19 世纪晚期和 20 世纪早期的妇女运动:尽管包含许多不同的政治分支,第一阶段时期的女性主义者总的来说承认男女之间基本的、天生的差别,但仍为她们自身的政治平等而抗争。第一阶段女性主义最著名的战役是争取妇女的选举权。
女性主义的第二阶段是指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妇女运动这一阶段。女性主义的学术成就得到极大的发展,运用了对不平等的多种形式的解释。她们认为性别身份是通过语言建构而成的。在西方文化中,语言是 " 阳具中心 " 的,即以男性为中心的。因为妇女不能完全进入语言,所以她们被排除在男性符号秩序之外。
女性主义的第三个阶段是后现代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开始质疑性、性别之间的差异。朱迪斯 · 巴特勒指出假设在被建造的性别身份之上,有一种根本的、自然的 " 性 " 是错误的。相反,她认为性本身也是被社会建构的。巴特勒的观点有效地质疑了性是基础,而性别是由此产生的某些东西的传统观点。
新闻与传播
微信号 : media-power
网站:media-learning.com
▇ 新传考研智库 洞察社会脉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