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13小时前
码头上的全球贸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人们常说,港口是宏观经济的 " 晴雨表 "。有着多年港口从业经历的孙鼎玮深有体会。

他所供职的山东省港口集团(下称 " 山东港口 ")是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集团,拥有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四大港口。2024 年,该集团货物吞吐量突破 18 亿吨。

作为山东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主管,孙鼎玮常年与集装箱、原油、干散货、件杂货四大装卸业务打交道。目前,山东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越 4400 万标箱,居于全球第二位;原油进口量占全国进口量的 1/3 以上;铁矿石进口量占全国进口量近 1/4;铝矾土进口量占全国进口量近 3/5;粮食进口量占全国进口量近 1/5 ……

无论是货种多样性还是货量规模性,山东港口都能对宏观经济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镜像。

过去,中国只是 " 世界加工厂 ",处于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港口不同货种的吞吐量变化,更多折射出的是国内宏观经济——铁矿石下游多为基建、地产,与固定投资息息相关;煤炭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反映出工业运行状况;原油对应着物流,反映出经济活跃程度;冷链食品的增多则体现出消费水平的提升……

如今,中国在全球产业链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出海、布局全球市场,中国正在从过去全球产业链的 " 接入者 "" 参与者 " 向 " 驱动者 "" 主导者 " 转变。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一环,中国枢纽港扮演的角色也在悄然 " 升维 "。山东港口率先探索从 " 单一港口运营商 " 向 " 港口综合服务商 " 转型,从固守在码头的 " 装卸工 " 向跨国供应链的 " 设计者 " 和 " 组织者 " 转变。

山东港口共有 370 余个泊位、260 余条外贸集装箱航线,一头以中国华北乃至黄河流域为核心腹地,一头与五大洲 180 多个国家地区、700 余个港口紧密连接。随着山东港口各类业务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来自全球的上游原料供应商、中间贸易商和船公司、下游制造企业等纷至沓来,来自全球的各种市场信息汇聚于此。

身处其中,孙鼎玮越来越感受到,码头上各货种每天的吞吐量统计表、港口月度年度的业绩表,不仅是反映国内宏观经济的 " 晴雨表 ",也是国际产业变化趋势的 " 风向标 ",更是全球经贸关系的 " 温度计 "。

9 月,山东港口发布 2025 年半年业绩报表的同时,1 至 8 月份各货种吞吐量统计数据相继出炉。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市场信息、显现出怎样的产业趋势呢?

件杂货 VS 出海热

近些时间,孙鼎玮一直在山东港口各子港口下沉调研。正如他和同事们业务分析所预判的,2025 年 1-8 月,港口班轮件杂货的吞吐量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

班轮又称定期船,指在固定航线、固定港口间按船期表定期开航的船舶,其运输模式具有 " 定港、定线、定期、定费率 " 特点。件杂货是指港口作业中以件为单元的包装或裸装货物,以机电设备、工程机械、汽车等为主。

2024 年,山东港口件杂货班轮业务吞吐量为 2000 多万吨。今年前 8 个月,山东港口已完成件杂货班轮业务近 2000 万吨,同比增长 77%。

件杂货班轮航线方面,去年山东港口班轮航线总共 23 条;今年计划新开件航线 11 条;截至今年 8 月底,已新开 9 条航线,扩容 6 条存量航线。这些班轮航线主要流向非洲、北美、南美、欧洲、中东、俄罗斯、东南亚、澳洲、日韩等。

这些涌入港口的件杂货,多数是中国企业出海投资、海外基建所需的装备:有的客户为延伸产业触角,在东南亚投资建设不锈钢工厂,需将国内炼钢设备搬迁过去;有的客户中标了沙特等公路项目,就把大量工程车、挖掘机等机械设备运去中东,用于当地基建;有的家电企业为了寻求成本洼地,选择在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有的汽车制造商获得了中美洲 2500 余辆新能源车订单,成了美洲班轮的常客……

一家家企业对海外市场的个体选择,最终汇总在了国家宏观数据上。《2024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4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192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8.4%,占全球份额的 11.9%,连续 13 年列全球前三。

2025 年 1 — 8 月,BHI 发布中企海外新签项目(含签约 / 中标 / 公告 / 备案)达 1143 个,为历年同期最高。据商务部的数据,2025 年 1-6 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 9331.9 亿元人民币,增长 13.7%。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看集装箱;港口优不优,看供应链。针对这股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热潮,以及高端装备、工程机械等的快速出口增长期,山东港口开始探索向跨国供应链的 " 设计者 "" 组织者 " 转型。

比如,为中国港湾、上海宝冶、中国路桥等企业提供 " 生产厂家—山东港口—海外项目 " 全球化工程物流链服务,设计中国—几内亚、中国—马尔代夫等工程物流全程运输方案。

其中,青岛港是北方唯一实现对 " 一带一路 " 国家和地区港口的全面覆盖的的超级枢纽。青岛港业务部副部长李伟杰介绍说,该港聚焦件杂货精品航线建设,重点深耕东南亚、中东、东南非、南美等中国制造出海核心地区,打造中国北方基本港(即班轮定期靠泊的港口)。例如,开通东南非直达周班快航,以 " 直达 "" 周班 " 两大优势,将货物交付效率提升 30%,为 " 中国制造 " 出海搭建起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

烟台港发挥中国北方件杂货物流枢纽港优势,与采购商、国外贸易商等联合营销,共建 " 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 "。

从港口上释放的信息,也能勾勒出中国制造当下的出海热点。近年来,东盟十国中第一大经济体——印尼频繁出现在山东港口件杂货班轮目的港名单上。该国矿产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成为中企海外建厂的热点。目前,小鹏、上汽、魏桥、南山等企业均在印尼建厂。建厂后跟随着的是一长串中国供应链。

青岛海关数据显示,2025 年 1-7 月山东省出口商品总值 TOP20 中,机电产品名列第一,货值 5990.3 亿元,同比增长 10.7%。从进出口国家看,印尼进出口涨幅第一,其中出口同比增长 47.7%,进口同比增长 72.7%。

完备的工业体系,让山东连续 3 年成为东盟最大的出口地,支撑山东港口件杂货的吞吐量一路飙升。

原油 VS 国际经贸关系

港口与腹地产业之间的关系,宛如一面镜子,通过对方可以照见自身,当一方产生波动时,另一方也同频发生改变。

山东港口另一主要大宗货物是原油,其进口量占全国进口量的 1/3 以上,即中国每进口 3 吨原油就有 1 吨以上在这里上岸。这源于港口腹地有着庞大的石化产业作为依托。

原油被称为工业的 " 血液 "。山东既是中国的工业大省,也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这里盘踞着 40 多家独立炼厂,原油加工总量超亿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 1/6。山东港口建立了十几条从港口直通地炼的原油管道,年输油能力可达 2.37 亿吨。至此,山东拥有的港口和地炼两大世界级资源实现对接。

可是,在码头进出的众多货种里,原油是最为特殊的一种。正如基辛格讲过一句著名的话 :" 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 有的国家甚至不惜为此发动战争。

山东常年保持着巨大的原油进口需求,但港口实际的原油吞吐量,还要经受全球地缘政治与经贸关系的深刻影响。

近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俄乌战争、红海危机、巴以冲突等相继爆发,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受此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甚至一度涨至 120 美元 / 桶以上。

山东港口原油业务人员在走访东营、滨州、潍坊一带的地炼企业时发现,原油价格飙升大大提高了下游炼厂的成本,挤压了利润。许多地炼工厂陷入 " 开工即亏损 " 的局面,开工率一度跌至 50% 以下。受此影响,今年 1-8 月山东地炼对原油的需求量呈现走低态势。

影响原油需求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能源结构的调整。

当下,全球正处于新旧能源交替的过渡期。2025 年 5 月,山东省政府发布数据,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 51%。被称为 " 转型中国缩影 " 的山东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首次超过传统能源。截至 2025 年 8 月,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占比更是超过 9 成。

2024 年,中国汽车行业消耗石油约 4.2 亿吨,占全国石油消费总量的 55% — 60%。可港口码头上激增的却是各种新能源汽车。今年 1 — 7 月,青岛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 16 倍。1-8 月,烟台港完成新能源汽车吞吐量 5 万辆,同比增长 21.8%。

当多重因素的影响传导至码头,山东港口原油业务开始承压。今年 1-8 月,山东港口原油外进量同比下降 2.9%。在码头业务中,原油一直是港口利润的主要支撑点,这预计将对整个山东港口全年利润产生影响。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王微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以及中国在其中地位的升维,港口作为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一环,必然要参与到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受到国际贸易关系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

钢材出口 VS 海外基建潮

腹地的产业结构决定着港口的货种,产业规模决定着吞吐的货量。山东、河北、河南、山西以及长江沿岸一带的钢铁产业,托起了山东港口铁矿石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近 1/4 的规模,使其成为山东港口干散货中吞吐量最大的货种。

当前,国内基建、地产投资增速放缓,钢铁行业面临需求减少、产能过剩与结构优化的双重压力。根据统计,今年前 7 个月,中国进口铁矿砂 6.97 亿吨,同比减少 2.3%。传导至上游,山东港口铁矿石吞吐量也进入了高位盘整阶段。

青岛港前港分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王红岩在与客户沟通时感受到,2024 年铁矿石价格先降后升、波动较大,国内钢厂普遍挣扎在盈亏平衡点。今年以来,钢铁市场回暖,钢厂生产钢材每吨约有 100 — 200 元微利。尽可能多的保住利润,成为当下钢厂迫在眉睫的任务。

目前,国内外机构普遍预测,2025 年铁矿石价格较 2024 年将继续下跌。各大钢厂不愿签约长协矿、大量采购,更倾向于多频次、小批量进行现货交易;生产备料周期由此前的 15 天至 25 天,降为五到六天。同时,为降低成本,钢厂从以前多 " 吃细料 "、采购精品矿,改为 " 吃粗粮 " 为主、不同品位的矿石掺混。

孙鼎玮介绍,为应对客户需求变化,山东港口旗下港口发挥堆场大的优势,设立混兑业务,开设 " 矿石超市 ",将二三十种不同品位的铁矿石进行混兑、筛分,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产品;同时,联合铁路部门加密车次,适应钢厂多批次、小批量的采购需求。

2025 年 1 — 8 月份,山东港口铁矿石外进量上涨 1.9%,实现了微增。

另一方面,山东港口钢材出口的吞吐量却迅速上涨。

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基建需求旺盛,如印尼新首都建设、泰国轨道交通等项目,拉动了中国钢材采购量的持续攀升。截至 2025 年 9 月,中国粗钢产量为 10.13 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山东港口的腹地正是中国钢材产能的聚集区之一。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出口钢材 557.3 万吨,同比增加 19.2%。其中,出口钢铁板材 355.6 万吨,增加 9.9%,占 63.8%;出口角钢及型钢 69.1 万吨,增加 92.2%;出口棒材 44.6 万吨,增加 24.9%。钢材出口主要方向是非洲、东盟、中东等地区。

" 近年来,非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升级开始起步,对进口钢材的需求持续攀升,我们的产品进口到非洲主要应用在家电、汽车和集装箱制造中。"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口部陈淑民介绍说," 今年前两月发往非洲的钢材约占我们出货量的 34%。"

按照海关统计,今年前 7 个月,山东钢铁产能最大的日照市钢材出口 206.2 万吨,同比增长 10.3%。1 — 4 月,日照口岸出口东盟钢材累计达 28.9 万吨,同比增长 196%。

随着中国共建 " 一带一路 " 倡议的持续推动,亚非拉各国纷纷响应,也推动了山东港口钢材出口吞吐量的大幅提升。

" 晴雨表 "VS" 温度计 "

在山东港口的泊位上、桥吊下,全球货轮来往不息,各货种吞吐量时高时低,宛如这潮来潮去的海水。

比如,凭借轻量化、耐腐蚀、易加工等特性,铝已成为汽车制造、电子消费、建筑装饰等领域的 " 刚需材料 "。山东是全国制铝第一大省,托举烟台港成为 " 世界铝土矿进口第一港 ",占全国吞吐量 40% 以上。

今年 1-8 月烟台港矿石公司铝土矿进口艘次 236 艘,同比增长 65%,进口量同比增长超 70%。该公司总经理孙强表示,去年,氧化铝价格疯涨,由 3000 多元 / 吨飙升至 6000 多元 / 吨,引得国内铝厂全球买矿,运往国内。铝土矿也变得热手可热、" 一矿难求 "。尽管今年铝土矿市场价格大幅回落,部分铝厂仍旧利润可观。

再如,全球经贸局势紧张,国际粮价飙升,国内开始提高粮食自给率,进口意愿逐年下降。投射到码头上,今年前 8 个月,山东港口粮食进口量同比下滑 21.3%。

当下,消费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最有力的一驾马车。随着国内频繁出台政策提振消费,餐饮生活用纸、快递包装用纸行情看涨,传导至码头,2025 年 1 — 8 月份纸浆吞吐量第一大港——青岛港的纸浆进口量增长 18%。

而受能源结构变革的影响,煤炭用量持续下滑,反映到港口码头上,煤炭吞吐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不同货种吞吐量起伏之间,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当下宏观经济的形势、全球经贸关系的态势与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

过去几十年,中国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基础设施,逐渐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 世界工厂 "。如今,中国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中央财经大学国家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曹明星指出,全球地缘政治、经贸关系、技术革命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正在推动全球产业链进行一场剧烈的 " 重构 "。中国的角色正在从过去的 " 接入者 " 和 " 参与者 " 向 " 驱动者 " 和 " 战略枢纽 " 转变。中国不再仅仅是产业链的末端,正在成为众多产业链的发起点、组织者和关键循环节点。

同样,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的港口所扮演的角色,也随之悄然 " 升维 "。

当下,山东港口正加速由 " 单一港口运营商 " 向 " 港口综合服务商 " 转型,实现从码头 " 装卸工 " 转变为跨国供应链的 " 设计者 "" 组织者 " ——

倡议发起全球物流供应链生态联盟、中国港口采购供应链联盟;通过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帮助内陆客户设计多式联运物流线路、降低运费;与魏桥集团等联合在几内亚投资矿产、建设码头;创新打造木材供应链 " 前港后园 " 服务模式,集存储、物流、贸易等功能于一身;对内多板块协同,对外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仓单质押、商业保理等业务,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同时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最近,主营钢材贸易的青岛九州物资有限公司与山东港口扩大合作范围,业务从单一的港口装卸,延伸到物流、质押融资、商业保理等一揽子 " 服务包 "。" 山东港口的综合供应链服务体系,不仅能帮我们解决融资难题,还让现在出口钢材的综合物流成本也降低了 10%。" 该企业总裁张旭阳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 

置身国际经贸形势的 " 不确定性 " 和 " 重重挑战 " 之中,山东港口正不断打破传统业务边界,通过构建供应链服务体系、完善综合服务 " 工具箱 ",探索一条创新开拓、难中求进的稳健发展之路。

王微认为,近年来,国内外港口纷纷向 " 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 转型,其中山东港口这一改革启动较早。作为中国沿黄流域重要的物流枢纽,这顺应了港口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满足了国家加快形成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需求。

随着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和中国角色的转变,深度嵌入到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港口,未来或将发挥出更加精准的 " 晴雨表 "" 风向标 "" 温度计 " 的作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山东 吞吐量 宏观经济 供应链 产业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