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 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良在 2025 科普中国说 " 开学第一课——探索吧,少年!" 带来演讲《科学减重,让身体更高效!》,为大家讲解如何通过合理饮食和科学运动来实现健康减重。
以下是李良的演讲节选:
国家卫健委《肥胖症诊疗指南》显示,6~17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 11.1% 、肥胖率 7.9% ,合计 19% (每 5 人约 1 人超重 / 肥胖);18 岁以上成年人超重、肥胖率达 50.7% (每 2 人约 1 人超重 / 肥胖),体重控制刻不容缓。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正是关于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身体更高效地运转。
科学判断肥胖:
BMI 与体脂率的协同作用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可以通过 BMI 这个指标来判断身体是否肥胖。BMI 即体重指数(身体质量指数),通过 " 体重 ( kg ) ÷ 身高 ( m ) ² " 计算得出,因其操作简便、应用广泛,成为肥胖初筛常用指标。
图片来源于李良 PPT
BMI 大于多少是超重,大于多少是肥胖?这个标准,对于孩子来说,每个年龄段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成人来说,相对比较固定,24kg/m ² ≤ BMI<28.0kg/m ² 为超重,BMI ≥ 28kg/m ² 为肥胖。
但 BMI 也有局限性,对两类人群易误判——一是肌肉量极高者(如 " 肌肉男 "),因肌肉密度大导致体重高,BMI 可能显示超重 / 肥胖,但体脂率正常;二是 " 隐性肥胖 " 者(外表正常、BMI 正常),体脂率(尤其内脏脂肪)可能超标,需进一步检测确认。
判断身体是否肥胖,需依托科学指标,避免单一依赖某一数据。体脂率是另一个跟我们身体肥胖密切相关的指标,它反映的是人体脂肪重量占总体重的比例,体现肌肉、骨骼、脂肪等身体成分的构成情况。
体脂率的测量方法有很多,其中双能 X 射线吸收法是体脂率测量 " 金标准 ",能精准测量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占比。大家不要听到 X 射线就色变,我们这里用到的这种仪器和这种方法,X 射线完全是在安全剂量的范围之内。用这种方法就相当于对我们整个人体做了一次深入的、内部的 " 地质勘探 "。不过它的测量方法比较复杂,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另外一种操作更为简便的方法,就是身体成分测量仪。它的原理很简单:向人体通入安全微电流。脂肪多,电阻就大;脂肪少,电阻就小。通过精准测量和科学算法,就能计算出身体成分构成情况。
体脂率超标时,无论 BMI 是否正常,均可能面临肥胖相关健康风险,所以,我们应该在 BMI 的基础之上,结合体脂率来综合地对肥胖进行判定,这会更加科学和准确。
图片来源于李良 PPT
科学减重实践:
运动与饮食的双重干预
科学减重需摒弃 " 盲目节食 " 等误区,通过运动与饮食的协同干预,实现健康减重:
1
运动干预:
高效燃脂的核心手段
中等强度的、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是减脂效率最高的运动,需将最大心率控制在 60%-75%(" 最佳燃脂区间 "),在这个强度下脂肪氧化供能比例高,甚至可能达到脂肪氧化的最大速率。不过,脂肪氧化的最大速率因人而异,与体能、训练状态、饮食相关。具体的运动包括慢跑、快走等。
力量训练虽然不直接大量消耗脂肪,但能增加肌肉量。肌肉是 " 耗能大户 ",肌肉量提升可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持续消耗热量(含脂肪),与有氧运动结合可实现 " 即时燃脂 + 长效燃脂 "。
2
饮食干预:
科学摄入的关键原则
很多人在减重时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饮食控制手段,比如单一频次的断食、盲目的节食等等,它虽然在短时间内起到的减重效果很明显,但是它反弹也会非常快,并且还有可能造成我们的身体很多其他的健康影响,比如说会让我们的免疫力低下,还可能会让我们的睡眠变得越来越差,更重要的是,可能会让我们的大脑转得像蜗牛一样慢,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
所以,我们在减重的过程中不应该是单纯的少吃甚至是不吃,更应该是学会精吃,要学会合理地吃,调整我们的饮食结构。我们的目标是要控制每天总体的能量摄入,减少一些精细米面的摄入,这才是减肥过程中合理饮食的内核所在。
3
运动的额外价值:
提升大脑功能与学习效率
科学运动不仅能减重,还能促进大脑高效运转,提升学习能力:
美国一个研究团队的对照实验显示,将 20 名平均年龄约为 9 岁半的健康儿童平均分为两组,每组都要完成 " 20 分钟静坐 + 认知任务测试、学业水平测试(包括阅读、拼写和算术能力等)以及神经电生理记录 " 与 " 20 分钟 60% 最大心率快走 + 认知任务测试、学业水平测试以及神经电生理记录 " 两个实验阶段,为了消除顺序效应的影响,两组儿童的实验干预顺序相反。结果表明,仅一次 20 分钟运动,即可显著改善孩子的认知功能、注意力资源分配能力以及阅读成绩。
运动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血清素、肾上腺素等物质,不仅能改善情绪,还能提升神经元活跃度,开启 " 超级学习 " 模式,使思维更敏捷、注意力更集中,大幅提高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科学减重的核心,不是追求体重秤上的数字下降,而是减少阻碍身体活动的多余负担;不是严格限制热量摄入,而是通过合理干预助力健康成长。从现在起,以每一次科学运动、每一餐合理选择,为身体 " 充电升级 ",愿大家在成长中拥有强健体魄、充沛精力,绽放源自身体高效运转的自信光芒!
策划制作
演讲人丨李良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责编|杨雅萍
审校|徐来 林林
点亮 " 推荐 "
一起涨知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