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 " 早防早治,守护认知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衰退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期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它如同隐匿的窃贼,悄无声息地偷走患者的记忆与认知,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 2025》显示,2025 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患者已达 1699 万,占全球总数的 30%,成为公共卫生重大挑战。
从预防角度看,老年人可培养终身学习习惯,尝试挑战性活动,如学习新语言、阅读、绘画、下棋等等,锻炼大脑;保持脑血管通畅,严格控制好 " 三高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多元摄入营养,富含抗氧化物质、低饱和脂肪的膳食模式被证实有保护作用;保持优质睡眠、管理压力以及一定的社交互动,减少孤独感。有规律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打太极,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就家属而言,如发现老人反复询问和重复同一个问题、不能辨别方向、容易迷路走失、忘记熟人的名字等情况,应及时陪同就医。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症状较为隐匿,与自然衰老的认知下降不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且常伴有认知障碍的客观证据。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去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15 部门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 — 2030 年)》。到 2030 年,痴呆防控科学知识基本普及,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全面开展,老年期痴呆风险人群得到早期干预,规范化诊疗机制更加完善,照护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老年期痴呆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基本建立,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得到有效控制,老年期痴呆友好的社会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从政府层面看,或可加大医疗投入,培养更多专业医护人员,设立更多记忆门诊,推动早筛早诊早治;完善相关保障政策,减轻患者家庭经济压力。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用陪伴守护老年人的认知,防止 " 记忆迷雾 " 侵扰,让爱不走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