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9岁少年郎,撑起抗战后勤一条线!宣传系统抗战老兵的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抗战时期,他以稚嫩的肩膀承担起支援前线的重任,在八路军后勤战线上默默奉献,成为革命洪流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1938 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阜宁时,黄必富年仅 7 岁。当时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就由亲戚介绍到苏北裁缝铺,靠双手的技术劳动来维持全家生活,后来日本帝国主义常常下来扫荡,枪炮连天,兵荒马乱,人心不安,全家被迫在乡下逃难。

1940 年,八路军解放阜宁地区后,急需工人制作军服支援前线。黄必富的父亲带领全家加入八路军第三师被服工厂,由于工厂工人严重短缺,年仅 9 岁的黄必富也开始参与工作,成为工厂里年龄最小的 " 小战士 "。

在第三师被服工厂工作期间,黄必富虽然年纪小,但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他主要负责支援前线的任务,为八路军将士制作急需的军服和被装。当时工厂生产条件艰苦,日本帝国主义频繁下乡扫荡,破坏解放区的生产设施,工厂不得不经常转移地点。黄必富随着工厂不断调动,在动荡的环境中坚持生产。

工厂里的同志对这个年龄最小的工人关怀备至,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 " 小鬼 "。黄必富后来回忆道:" 八路军对我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比父母还要亲,这个阶段我是在党的摇篮里成长起来的。"

1945 年日本投降后,工厂由农村搬迁至城市。但和平的日子很短暂,1946 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向解放区大举进攻。面对突然的飞机轰炸和战火威胁,工厂领导号召工人们带着机器北撤到山东。当时有些工人因担心山东生活艰苦而犹豫不决,但黄必富坚信厂领导的决策,毫不犹豫地带着机器加入了北撤队伍。

北撤之路充满艰难险阻。国民党第七十四师紧追不舍,工厂无法正常生产,经常需要转移地点。在这样动荡的环境中,黄必富和工友们仍然想方设法完成生产任务。在孟良崮战役前夕,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一批紧急生产任务,为人民军队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1947 年,我军在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第七十四师,这场胜利中也凝聚着黄必富等后勤工人的心血和汗水。

通过北撤的艰苦历程,黄必富深刻体会到党和毛主席战略思想的伟大。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有着坚定革命信念的青年。1948 年,他随大军南下,工厂改名为华中被服工厂并恢复生产,继续为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这段经历虽然因年纪尚小而记忆不够清晰,但却在黄必富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党的培养下,他不仅学会了生产技术,更懂得了革命道理,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决心。后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黄必富在抗战时期的工作经历,是千千万万普通群众支援前线、参与革命的缩影。虽然年纪小,但他在后勤战线上的贡献同样珍贵。从逃难儿童到革命战士,他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如何凝聚民心、赢得支持。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正是有这样无数普通人的默默奉献,才最终聚沙成塔,成就了抗战的胜利。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八路军 日本 国民党 山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