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电时代,辅助驾驶逐渐成了汽车上必不可少的配置。车企因此有了更多吸人眼球的 " 卖点 ",不少人也在诸多功能的辅助下获得了 " 解放双手 " 的出行体验,但辅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
当车企的宣传 " 避重就轻 ",老百姓对智能科技盲目自信,辅助驾驶显然已经不适合再 " 自由生长 "。于是,如何规范辅助驾驶系统技术的发展,就成了当下颇为严峻的问题。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对《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为此事提出了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为辅助驾驶上了一个 " 紧箍咒 "。至于这次的征求意见到底说了什么,对普通老百姓有何影响,咱们具体看一看。
门槛提高
并非想用就能用
以后的辅助驾驶,可不是谁想用就能用。换句话来说,想用辅助驾驶功能,得《组合驾驶辅助强制性国标》特别提出,确保驾驶员在使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系统前已充分理解系统的使用限制以及使用方式,避免由于驾驶员 " 误用 " 或 " 滥用 " 导致的交通事故,标准要求系统每次上电 / 点火后确认驾驶员是否完成了使用培训,确认后方可激活系统。
也就是说,在用辅助驾驶系统之前,系统需要确认驾驶员身份信息,从而确保是经过授权的用户。
同时,系统还得确认驾驶员是不是已经完成了一些培训学习。虽然中国人一生摆脱不了 " 应试教育 ",但能为安全把个关,为这场考试努力一把,也值了。
不守规矩
将被 " 临时禁用 "
当然,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现在 AI 盛行,通过考试还不是分分钟的事?的确,如果有些车主非得抄到满分,想必系统也不能判他们 " 作弊 "。
不过,这一次的征求意见里,还有第二招:动态监测。
这里的动态监测和咱们平时看到的一些带有 " 服务 "" 体贴 " 性质的 " 疲劳驾驶监测 " 功能有所不同。
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标准要求系统具备手部脱离检测以及视线脱离检测能力,一旦系统激活期间驾驶员出现手部脱离、视线脱离,系统应发出提示以及报警,并在驾驶员未及时响应系统报警的前提下可控地退出激活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用辅助驾驶功能的时候不守规矩。系统就会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警告,如果警告无效,驾驶员就会 " 喜提 " 至少 30 分钟的 " 临时禁用 "。
该说不说,这方式虽然听起来是严格了一点,甚至还会被很多人以 " 用户是上帝 "" 花了钱还要被教育 " 吐槽,但从安全角度而言,只有对不守规矩的行为进行强制限制,驾驶辅助系统才能更安全的发挥其作用。
强制记录数据
出事避免 " 扯皮 "
以前碰瓷之所以盛行,就是因为有意识装行车记录仪的人太少,这才衍生出了 " 碰瓷 " 这一灰产。
而现在的驾驶辅助系统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网上我们可以搜索到很多吐槽各个车企辅助驾驶的视频或帖子,主要内容其实也就是 " 驾驶辅助失灵 " 一类的问题。
不仅用户需要,当下车企也需要有数据记录和存储作为依据,避免车辆出事之后,双方存在 " 扯皮 " 行为。
征求意见稿提出,系统必须配备组合驾驶辅助数据记录系统(DSSGDA),并且数据应存储在车端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能存储的时间戳事件次数不应少于 2500 次等。这里的 DSSGDA,其实大家可以理解为 " 黑匣子 ",可以实时记录驾驶过程的关键数据。
一旦发生什么意外,用户也不用觉得委屈,车企也别觉得冤枉,直接拿数据说话,谁也别想逃脱责任。而且,如果真是车企出现技术性问题,有了这些数据,也方便车企及时召回。
不准 " 吹牛皮 "
拒绝 " 误导话术 "
这两年发生的驾驶辅助意外,都指向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车企过于在意宣扬驾驶辅助的先进性,而忽略了这一技术在发展期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
说白了," 夸大宣传 " 带来的营销效果太好,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在驾驶辅助系统宣传上放飞自我,直接导致普通老百姓对这一技术盲目自信。
为了杜绝这一问题,征求意见稿提出,车企必须通过官方网站、车载终端等公开渠道向用户提供系统使用说明。
另外,这次的标准对 L1 至 L2+ 各级别辅助驾驶的功能要求、响应时长及测试方法也都作出了细致规定。
也就是说,以后关于驾驶系统的介绍会更加透明,等于直接给车企营销上了 " 紧箍咒 "。现在行业中存在的 " 重营销、轻教育 " 的模糊宣传,以后就不会被 " 放任 " 了。
明确安全基线
避免 " 自由生长 "
驾驶辅助的不断进步,的确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而关键的问题是,当与安全息息相关的技术开始 " 自由生长 ",其很可能忽略安全 " 底线 ",为用户带来难以想象的伤害。
对此,这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基线,要求系统只能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激活。
针对不同功能(如单车道、多车道、领航辅助等)设置了包括人机交互、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记录等在内的全方位安全技术要求,构建由场地试验、道路试验和文件检验等在内的多层级验证方案。
对于领航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这次的征求意见要求系统具备限速控制辅助能力,并提出系统不应在实线处执行换道等具体要求。
我们还拿领航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来说,什么叫作 " 系统只能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激活 "?
说的直白一点,这个系统的使用范围被强制加上了一个 " 围栏 ",设计的运行条件是:高速路及城市快速路,那么,用户想在城市普通道路激活使用,就不应该被允许。
再比如说速度方面,单车道巡航功能可能限定在 40-120km/h,而自动泊车仅在低速(≤ 15km/h)有效。我们可以将这样的设定理解为,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不能因为有这样的功能,就不管不顾的拿给用户用,一旦出现意外,对车企和用户来说,都是极大的伤害。
结语
看得出来,这次的征求意见还是非常 " 接地气 " 的,对用户和车企都提出了要求。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1-7 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为 775.99 万辆,同比增长 21.31%,渗透率升至 62.58%。
这意味着,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家对这一功能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如果让这样的技术随意发展下去,产品性能将缺乏统一基线,于行业、车企、用户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而这一次的征求意见,对智能网联汽车的行车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计划明年正式发布,相信我们的辅助驾驶将会走向一个长久发展,利国利民的道路。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安全风险降低是最重要的事情。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编辑:夏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