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2025 年 9 月 22 日讯,当整个体外诊断(IVD)行业在 2025 年上半年遭遇寒冬,多数企业忙着 " 止血 " 时,安旭生物(SH.688075)却悄悄交出了一份 " 反套路 " 的成绩单:扣非净利润逆势涨超 2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直接飙涨 1420.52% ——相当于去年同期的 15 倍。
作为跟踪 IVD 行业多年的记者,我翻完安旭生物 2025 年半年报时,第一反应是 " 剥离表象看内核 ":这家公司到底藏着什么差异化的 " 底气 ",能在行业寒冬里走出独立行情?带着这个疑问,我梳理了它从业绩、研发到战略布局的全脉络,发现其吸引投资人的逻辑,远比表面数据更有说服力。
拆穿 " 降 " 的假象,主营业务藏 " 造血暗涌 "
初看安旭生物的半年报,很容易被 " 营收降 7.42%、归母净利润降 48.57%" 的表象吓住。但当我把财报里的 " 非经常性因素 " 剔除后,故事立刻变了味。
" 净利润下滑不是业务不行,而是宏观的汇率波动所致。" 一位熟悉安旭的行业人士跟我解释,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做海外生意的安旭吃了波汇兑损失,再加上政府补助缩水。这两个 " 非持续性冲击 ",才是利润下滑的主因。
真正能反映企业 " 真功夫 " 的,是扣非净利润——这是剔除所有非经营收益后,主营业务赚的 " 硬钱 "。数据显示,安旭上半年扣非净利润 2358.62 万元,同比大增 24.85%。在行业整体下滑 15% 的背景下,这份增长就像 " 逆水行舟 ",直接证明它的核心业务不仅没受影响,甚至还在悄悄发力。
更让我在意的是经营性现金流的 " 暴增 "。352 万元的净额,是去年同期的 15 倍。要知道,现金流是企业的 " 血液 ",尤其在行业下行期,能把 " 利润 " 变成 " 真金白银 " 的能力,比单纯的营收数字更重要。安旭的现金流飙升,不是靠 " 压货 " 或 " 赊销 ",而是应收账款周转快了、库存管理更精了——简单说,就是 " 卖货能快速回款,仓库里不堆死钱 ",这种 " 造血能力 ",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砸 20% 营收,筑 1728 张 " 认证墙 "
在 IVD 行业,研发投入不是 " 选择题 ",而是 " 生存题 "。但安旭的研发逻辑,跟多数同行不太一样——它不追求 " 短期出爆款 ",而是把钱砸在 " 长期壁垒 " 上。
上半年 20.64% 的研发投入占比,让它在同行里显得格外 " 激进 ":国内大多数 IVD 企业的研发投入在 15% 左右,安旭生物的研发投入力度放眼整个行业都是较高水平。
但这笔钱没白花。截至 2025 年 6 月,安旭累计拿到 1728 项产品认证,光是上半年就新增 148 项,其中 133 项是国际认证——要知道,在欧美等成熟市场,一项认证往往要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审核,这些证书就是 " 敲门砖 ",更是新竞争者难以逾越的 " 墙 "。
" 别人可能还在为拿一个欧盟 CE 认证发愁时,安旭已经拿着上千张‘通行证’覆盖 150 多个国家了。" 一位券商分析师跟我调侃,这种 " 认证护城河 " 的好处很直接:海外客户想换供应商,得先考虑新厂家有没有足够的认证、能不能快速供货,安旭的先发优势,短期内很难被撼动。
更关键的是,高研发还支撑了它的技术平台。免疫层析、化学发光、微流控等八大技术平台,不仅能让现有产品快速迭代,还为后来的 " 新赛道 " 埋下了伏笔——比如宠物诊断、家庭慢病管理,都得靠这些技术打底。
海外 90% 避集采,国内藏 " 新杀器 "
如果你问安旭的投资人 " 最放心的是什么 ",大概率会得到一个答案:90% 的海外收入占比。
在国内 IVD 集采常态化的当下,不少企业因为 " 价压得太低 " 利润缩水,但安旭因为主战场在海外,完美避开了这波冲击。上半年能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个 " 全球化基本盘 " ——欧美、东南亚的客户订单稳定,再加上认证壁垒,收入端的 " 安全感 " 很足。
但安旭不满足于 " 只守不攻 "。今年上半年,它悄悄加快了国内布局的脚步,而且一出手就是 " 重磅武器 ":拿到了 " 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笔 "" 胸痛三联笔 " 的国内注册证。这些产品瞄准的是医院急诊、基层医疗的 " 刚需场景 " ——比如流感季快速检测、胸痛患者快速排查,都是临床急需的 " 快消品 "。
" 国内市场不是‘补充’,而是‘第二增长曲线’。" 安旭内部人士透露,公司正在搭建国内营销网络,就是想把海外验证过的产品,快速铺到国内医院和药店。更值得期待的是,它还在从 " 代工厂 " 向 " 自有品牌 " 转型—— 39% 的毛利率虽然不低,但随着个自有品牌在海外市场渗透,未来毛利率有望向更高的水平攀升,这可是利润增长的 " 隐形引擎 "。
从 " 卖产品 " 到 " 做生态 "
如果说业绩、研发、全球化是安旭的 " 基本盘 ",那它布局的两个新赛道,可能就是未来估值重塑的 " 关键棋 " ——宠物体外诊断和家庭慢病管理。
先说说宠物医疗。全球兽用 IVD 市场每年以 10.5% 的速度增长,比人用 IVD 增速快不少,但国内还没有绝对龙头。安旭通过子公司 " 泰萌勒 " 已经扎了进去,现在能提供 120 多项宠物检测项目,覆盖传染病、体检、免疫炎症——简单说,猫咪狗狗发烧了、要体检了,都能用上它的检测卡。要知道,现在养宠人群越来越舍得花钱,宠物医院的检测需求只会增不会减,这个赛道的潜力,比想象中还大。
再看家庭慢病管理。安旭推出了一个叫 GluMate 的慢病管理 APP,搭配血糖血脂六合一检测仪,能让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在家自检,数据还能同步给医生。这可不是 " 卖个仪器就完了 ",而是想构建 " 检测 + 数据 + 服务 " 的闭环——用户用它的仪器,粘在它的 APP 上,未来还能延伸出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
" 以前是卖‘一次性产品’,现在是做‘长期服务’。" 一位投资人跟我分析,这种从 " 产品商 " 到 " 生态商 " 的转型,才是安旭最吸引他的地方。传统 IVD 企业估值受限于 " 周期波动 ",但做宠物医疗、家庭慢病,能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估值逻辑也会从 " 制造业 " 转向 " 医疗服务 ",天花板一下就高了。
攻守兼备,穿越 IVD 周期
跟踪完安旭的全脉络,我终于明白它在行业下行期的 " 底气 " 在哪:
守得住—— 90% 海外收入规避集采风险,1728 项认证筑高壁垒,扣非净利润和现金流证明主营业务扎实;攻得进——国内重磅新品落地,自有品牌提升毛利率,宠物 + 慢病赛道瞄准蓝海;看得远——从 " 卖产品 " 到 " 做生态 ",商业模式升维有望重塑估值。
对于投资人来说,IVD 行业的机会从来不是 " 追涨杀跌 ",而是找到能穿越周期、有长期壁垒的公司。安旭生物或许不是最惹眼的,但它用业绩、研发和战略证明:在行业寒冬里,能悄悄 " 造血 "、默默 " 筑墙 "、提前 " 布局 " 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春天来临时,跑出更快的速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