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周刊 前天
这家公司股价月内涨超45%,“三条增长曲线”引关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上半年,隆盛科技 EGR 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精密汽车零部件等主力产品均实现较好增长。公司表示,将打造 " 三条增长曲线 "。

近期机器人产业链持续走强,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隆盛科技(300680.SZ)股价也创下历史新高,截至 9 月 18 日,公司股价月内涨幅超 45%。在 2025 年半年报中,隆盛科技首次提出公司的 " 三条增长曲线 ",即聚焦 EGR 系统业务、新能源及精密零部件传统主业的同时,重点布局航天卫星与人形机器人板块。

据公司半年报,今年上半年,隆盛科技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5 亿元,同比增长 1.38%,使其 2023 年以来归母净利润连续增长态势得到保持。其间隆盛科技卫星模块项目、无人机项目业务量实现翻倍增长。

" 机器人 + 商业航天 " 释放潜力

隆盛科技布局第三增长曲线

伴随机器人产业链持续走强,以 " 机器人 + 商业航天 " 作为潜力业务板块的隆盛科技股价也在近日创下历史新高。截至 9 月 18 日,隆盛科技报收 62.7 元 / 股,月内涨幅超过 45%。

作为聚焦于汽车发动机及电机部件的企业,今年隆盛科技将主营产品划分为 EGR 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精密汽车零件三大板块,深度合作赛力斯、特斯拉、博世等头部客户。尤其是 EGR 系统,在国内轻型柴油车市场市占率位列第一。

深耕汽车领域基本盘之余,隆盛科技在 2025 年半年报中首次提出了公司的 " 三条增长曲线 "。据介绍,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战略布局,公司已构建清晰的三条增长曲线矩阵,第一增长曲线聚焦做强 EGR 系统业务,第二增长曲线着力拓展新能源、精密零部件板块,第三增长曲线重点布局航天卫星、人形机器人板块。

据了解,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隆盛科技于 2018 年收购的子公司(简称 " 微研中佳 "),布局航天及无人机精密零部件板块。微研中佳早在 2015 年便与北京卫星制造厂等航天五院系企业建立合作,并持续拓展航天体系客户。此外,隆盛科技与银河航天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聚焦卫星能源模块、通讯模块及控制模块等核心精密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

公司半年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隆盛科技卫星模块项目、无人机项目业务量实现翻倍增长,为公司多元化持续发展提供增长动力。公司业务还进一步延伸至精密导弹零件配套,并在客户资源拓展层面成功纳入航天科技集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东方空间(江苏)航天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三家重要客户。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隆盛科技依托汽车精密制造能力和产业资源,重点突破灵巧手、谐波减速器、关节总成等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2024 年,隆盛科技联合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成立无锡隆盛唯睿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简称 " 隆盛唯睿 "),聚焦人形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低空飞行器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2025 年 5 月,隆盛科技正式将无锡蔚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 蔚瀚智能 ")纳入控股子公司体系,双方在精密谐波减速器及一体化关节执行器领域深度协同。

据公司半年报,谐波减速器是人形机器人关节旋转执行器的主流方案,而隆盛科技收购的蔚瀚智能专注于精密谐波减速器及一体化关节执行器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已成功攻克齿形设计、材料、加工设备三大行业技术难点,成功搭建百余款产品的标准谐波减速器矩阵体系,今年上半年,公司成功研发出结构紧凑的轻量化谐波减速器,该产品在设计层面实现关键突破,在重量较传统产品大幅减轻 30%-40%,这一技术优势转化为多重应用价值。产能规划层面,公司预计 2026 年一季度可形成约 7 万台谐波减速器产能,为市场需求响应与业务规模扩张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隆盛科技在 " 兰森 " 机器人领域也实现 " 一代 " 进入到 " 二代 " 的研发突破。在工业场景落地方面,公司形成了 " 灵巧手 + 制造业场景大模型 + 电子皮肤 " 的核心技术矩阵," 兰森二代 " 机器人已从单纯执行固定动作指令升级到借助大模型开展智能化判别与优化执行,操作精度与协作能力大幅提升,已从点到点抓取,进阶为可对随机位置进行精确定位的抓取,并能实现双臂协同作业。在核心部件方面,公司的灵巧手研发也完成多轮迭代,会陆续形成军品级、工业级、消费级三大产品线。

净利润持续增长

多元业务结构贡献稳健营收

在汽车行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隆盛科技业绩保持韧性。今年上半年,隆盛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12.24 亿元,同比增长 15.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5 亿元,同比增长 1.38%。单季度来看,隆盛科技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0.59 亿元、0.46 亿元,同比变化 11.41%、-9.04%。

整体来看,隆盛科技归母净利润自 2023 年以来保持连续增长。在 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1.48 亿元、18.27 亿元、23.97 亿元,同比增长 23.51%、59.11%、31.21%;实现归母净利润 0.76 亿元、1.47 亿元、2.24 亿元,同比变化 -22.60%、94.28%、52.81%。其间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助推其业绩增长。比如,公司在 2024 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中表示,汽车市场整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混动汽车与纯电动汽车表现亮眼,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构筑了市场根基;公司各业务板块规模效应逐步释放,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出高附加值产品,整体盈利能力有效改善。

从产品类别来看,多元化业务为公司贡献了稳健营收。2025 年上半年,隆盛科技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EGR 产品及天然气喷射系统、精密汽车零件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4.85 亿元、4.51 亿元、2.8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05%、27.44%、19.61%;毛利率水平方面,前述三大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 9.63%、21.33%、22.88%。

其中,EGR 产品构成了隆盛科技的业绩支柱。今年上半年,该板块不仅实现近三成的营收增长,毛利率水平也达 21.33%,仅次于精密汽车零件业务的 1.55 个百分点。

近期机构对隆盛科技的调研热情也在升温,截至 9 月 18 日,今年有 8 家机构对隆盛科技进行了 2 次调研。

从机构持股情况来看,今年第二季度,隆盛科技重获社保基金青睐,其间全国社保基金 104 组合新进成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持有公司 171.93 万股,占公司流通 A 股比例 0.96%。

深耕核心优势产品

"EGR 系统 + 马达铁芯 " 驱动业绩

在公司三大主营业务中," 第一增长曲线 "EGR 系统仍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产品。作为隆盛科技的起家业务,公司在该领域布局 20 年,EGR 技术涉及柴油商用、混动乘用、天然气商用及氢燃料电池等系列。据公司半年报,在乘用车 EGR 系统市场,公司产品客户网络已涵盖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广汽、智新科技、五菱赛克、东安动力、上汽集团等主流企业并聚焦中高端车型服务;在商用车 EGR 市场,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实现明显增长,尤其在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重卡 EGR 市场,上半年天然气重卡 EGR 阀供应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同时,公司正深度参与潍柴下一代天然气项目平台的同步开发,为后续天然气重卡 EGR 业务持续增量奠定基础。

近年 EGR 板块成为驱动隆盛科技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2018 年至 2024 年,得益于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及混动乘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隆盛科技 EGR 板块营收由 1.14 亿元增长至 7.29 亿元。截至 2024 年,该板块贡献营收占比 30.43%,营收规模同比增长 29.88%,毛利率达 21.13%,维持较高营收增速与毛利率水平。

作为隆盛科技布局的 " 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新能源板块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马达铁芯。据公司半年报,公司现已成功进入长安、理想、小米、蔚来、上汽、奇瑞、光束汽车等车企供应链;同时还进入某外资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星驱动力、比亚迪供应链。此外,隆盛科技于 2024 年 11 月设立了重庆隆盛茂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 隆盛茂茂 "),致力于半总成业务,主要为金康动力、博世等精准客户提供配套服务。该公司的设立是对新能源板块业务进行的重大战略转型升级,电机铁芯半总成业务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及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隆盛科技新能源板块营收占比增长迅猛。2021 年至 2024 年,公司新能源产品收入由 1.68 亿元增长至 10.34 亿元,在公司业务中的占比也从 18.06% 上升至 43.15%。

据申万宏源研报,隆盛科技前瞻性布局机器人业务,与现有汽车板块的技术、客户有互通之处,且有自身应用场景,看好相关业务持续有进展落地。另外,其子公司微研中佳长期合作国家航天板块重点客户,同时绑定商业航天领域第一家独角兽企业银河航天,有望随产业腾飞实现产值快速增长。

(文中提及公司和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卫星 无人机 北京 新能源汽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