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盟碳关税(CBAM)2026 年落地倒计时、美国 IRA 补贴清单越缩越紧,中国锂电产业却在国内被 " 税务风暴 " 二次出清。
2025 年 8 月,国家税务总局首次曝光 " 新三样 " 领域(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两起偷骗税案件。这两起案件揭示了锂电池行业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税收违法问题。
图源:谷歌
江西南氏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扩大研发人员范围,将非直接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工资费用 668.22 万元纳入研发支出申报,违规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费优惠,且还存在其他少缴税款的违法行为。最终,其需追缴税费、罚款总计 571.9 万元,并加收滞纳金。
此外深圳市税务局调查发现 2019 年至 2022 年间," 新三样 " 领域犯罪团伙虚开发票骗取出口退税,林嘉阳等人通过操控深圳市道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11 家企业,从上游虚开团伙控制的新能源公司取得品名为" 铅酸蓄电池 " 的虚开发票。
随后虚构生产加工假象,将不能退税的 " 铅酸蓄电池 ",以可退税的 " 锂电池 " 名义出口,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 1.49 亿元。
随后,针对该犯罪行为,主犯林嘉阳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7000 万元。其他 18 名涉案人员因犯出口骗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十一年六个月不等。这一判决彰显了司法部门对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 新三样 "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更应守住法律边界,将精力放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上,而非在税收合规上‘打歪主意’ ",企业则要增强法治意识,建立健全内部风控机制,确保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