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力社 09-22
十大技术跃迁!华为重磅发布《智能世界2035报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近日,华为公司发布了《智能世界 2035》报告,研判了未来十年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AI 智能体、人机协同编程、多模态交互、自动驾驶、新能源等在内的十大技术趋势将如何深刻改变各行各业。报告认为,AGI(通用人工智能)将是未来十年最具变革性的驱动力量,我们正处在技术范式变革的时代风口,并一步步迈向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实时融合、虚实共生的智能世界。以下是报告内容摘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来源:《智能世界 2035》报告

与 AI 共进

通往智能世界 2035 的十大技术跃迁

未来十年,信息科技将会发生重要跃迁。这并非单一技术的线性发展,而是一场由数据、智能技术、感知与交互、算力、网络、新能源等核心要素共同驱动,深刻贯穿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系统性跃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下是通往智能世界 2035 的十大技术趋势:

趋势一:走向物理世界是 AGI 形成的必由之路

AGI 将是未来十年最具变革性的驱动力量,但仍需克服诸多核心挑战,方能实现 AGI 奇点突破。走向物理世界是 AGI 的关键路径,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能让智能体像人类一样用身体感知世界,在互动学习中成长,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解决复杂任务。未来重点是从多模态数据积累、核心能力打磨、认知原理提升三方面为 AGI 的实现筑牢根基。

趋势二:从执行工具到决策伙伴,AI 智能体驱动产业革命

回顾历史,初期的智能体,是侧重感知的信息系统,尚未具备复杂的决策规划能力。未来十年,智能体将发展为侧重实践的行动系统。

商业层面,未来十年智能体将驱动各产业发生范式革命。早期,智能体聚焦于提升运营与办公效率,化身客服、销售与办公助手,催生出千亿美元产业。中期,它会变革生产方式,比如在 AI 药物研发、专业服务咨询等领域,大幅降低科研与生产成本,有望缔造万亿美元产业。而到远期阶段,智能体将重构产品与体验,AI PC 等新产品引发办公革命,具身机器人成为人们的贴身助手,有望开拓出十万亿美元产业。

趋势三:人机协同编程,重塑软件未来

随着大模型与智能体的兴起,软件开发正迎来一场全面重构。不仅是工具升级,而且是入口、角色、流程、架构、安全、质量、生态、平台、组织、工具、协作的系统性变革。普通应用开发逐步由 Agent 替代,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定义需求即可生成应用,形成 " 可塑软件 "。专业软件开发,如操作系统、金融核心系统、工业控制,仍由专业开发者主导,但工具链深度嵌入 AI 以提升效率和验证能力。

软件开发模式重构的本质是 " 智能化与治理的平衡 ",未来十年的软件工程并不是单纯的 "AI 代替人类 "。而是人类与智能体的协同模式:AI 承担执行与自动化,人类负责设计、治理与价值判断,Agent 智能化开发与治理并重。

趋势四:AI 于镜像世界中升维,新交互打开沉浸体验

未来,随着多模态技术的成熟,交互会快速走向三维空间与自然化。短期来看,微手势交互技术会成为业界热点,长期来看,脑机接口也将被纳入多模态框架,使人机协作真正进入 " 直觉式交互 " 阶段。

交互范式的更新为虚实融合打开了入口,而要进一步深化,关键在于感官维度体验的全面升级,将带来更多创新的交互设备,如感知精细手势的指环、感知脉搏的项链、超轻量的 3D 眼镜、脑机设备等。未来终端设备将让用户不仅能 " 看见 " 和 " 听见 ",还可以 " 触摸 "" 闻到 "" 品尝 " 数字世界,从而实现真正的全感官沉浸体验。

趋势五:移动互联生态从 APP 走向多 Agent 协同

APP 时代:生态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生态的本质是 " 人找服务 "。多 Agent 时代:生态以智能体为中心。生态的本质是 " 服务找人 " 乃至 " 服务自动执行 "。

人机交互界面将走向 SMUI 空间多模态交互方式。移动互联网向行动网络转型," 端到端(E2E)任务成功率 " 将成为行动能力最核心的指标,直接决定 Agent 时代用户入口的掌控权。传统基于消费者注意力的广告模式不再适用于多智能体协同生态,更直接的价值交换模式将涌现出来:比如智能即服务(API 和 Token 调用),基于委托任务成功的支付(按任务成功率而非时长付费)等。

趋势六:具身智能跨越鸿沟,形成多个万亿产业

未来具身智能将应用于三大行业领域: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及低空经济。

对于自动驾驶路线图,我们预计于 2027 年底开启 L4 级试商用,于 2030 年在部分场景实现 L4 规模化应用,并最终在 2035 年达成大部分场景的 L4+ 级无人驾驶,同时启动 L5 级的试商用探索。

2035 年前后,随着量产规模扩大,家庭机器人售价会低于 1 万美元,成本不再是制约机器人普及的关键因素,机器人产业将进入爆发期。

约束低空经济普及最关键的因素是电池能量密度鸿沟,目前的电池能量密度无法支撑几小时的低空飞行,未来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太阳能—氢能—电能多源耦合,以及电池与液态发电机混动续航,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突破方向。我们预计至 2035 年,家庭拥有私人飞行器的愿景或将成为现实,城市交通将迈入 " 三维立体 " 时代。

趋势七:突破冯•诺依曼架构,新型算力满足海量的算力需求

突破算力成本奇点,将决定 AI 的发展进程。算力奇点是 AI 应用的价值与算力成本比超过 10 倍。如果广泛的 AI 应用领域都能够突破算力成本奇点,AI 将会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传统的冯•诺依曼架构面临着存算分离导致的能效瓶颈。在摩尔定律放缓的背景下,单纯依赖硅基半导体提升算力已难以满足指数级的增长需求,同时成本上也很难满足要求。未来十年将是计算领域从 " 量变 " 走向 " 质变 " 的关键期:不仅算力密度将实现指数级增长,更将通过材料、工艺、架构、范式的协同创新,构建 " 后摩尔时代 " 的全新算力格局,既解决传统技术路径的瓶颈约束,也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等领域提供更高效、更低碳的算力支撑,缓解全球能源供应压力,推动人类社会向 " 智能低碳 " 的未来加速迈进。

趋势八:数据即智能,AgenticAI 驱动存储范式改变

随着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对数据访问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大量曾被视为 " 冷数据 " 的资源正被重新激活。我们预测,到 2035 年,温数据的占比有望超过 70%,传统的数据三层结构将逐渐演变为 " 热温—温冷 " 两层结构,比例趋于 3:7。

在 AI 时代,数据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数据的长期留存也存在成本与效率的挑战,数据的长留存不是为了 " 囤积 ",而是为了 " 即时洞察 ",因此,对海量 " 温数据 " 的高效处理,是 AI 价值规模化释放的关键前提。

到 2035 年,数据的价值不再仅源于其规模或存储形态,而是通过动态激活、场景化供给与语义化存储得以全面释放。届时,数据不仅承载记忆,更将成为推动文明跃迁的 " 新燃料 "。

趋势九:从移动互联网跃迁至智能体互联网,搭建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智能交互桥梁

未来十年最大的变化将是数千亿智能体的新联接需求,我们认为一个面向智能体互联的下一代网络即将诞生。智能体互联网的特征是 Time-In-Real+ 超维空间(H-D 多维信息),智能体和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

趋势十:Token 管理能源网络,让智能成为能源的 " 神经系统 "

可以预见,未来 5~10 年全球范围内电力设施和能源需求将会是制约 AI 高速发展的核心要素,智能时代期待能源技术产生奇点突破。未来的能源网络中 Token 将成为能量管理的基本元素,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未来每一焦耳的能量将可以被 Token 来定义并赋予可编程的人类意志,从而实现能源网络中每一个基本单元的 " 感知 + 决策 + 行动 " 的能力,完成能量载体的革命性变革。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预计到 2030 年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超越传统化石能源,2035 年风光发电量将超越传统化石能源而成为主力电源。预计 2035 年全球热储装机容量约将达到 500GW,热储系统的热电联供效率提升至 80%,冷热储发电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 " 稳定器 "。氢能将在重卡远洋船运领域和工业燃料替代等获得大规模应用的机会,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 1.5 万亿美元。

预计 2035 年,可控核聚变实验系统有希望实现独立发电,可控核聚变技术一旦突破,将实现 AI 与能源的终极和解,人类社会将会进入另外一个时代。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华为 人工智能 物理 编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