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近半个月,奈雪、Seesaw、天虹等品牌关闭 37 家门店。
蒙嘉怡丨作者
木鱼丨编辑
壹览商业丨出品
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最近半个月,共 26 个品牌关闭了至少 37 家门店。
从行业分布来看,餐饮成为本轮闭店中最集中的领域,共 27 家餐饮门店停止运营,其中包括 13 家甜品店、4 家烘焙店、5 家茶饮店及 2 家咖啡店。关闭的茶饮品牌包括喜茶、奈雪的茶、CoCo 都可、周四晚、茶百道,这些店铺并未公布闭店原因,或许是进行战略性点位优化与收缩。
Seesaw 关闭其苏州环宇荟店后,意味着彻底退出苏州市场。据壹览商业此前统计,2024 年 1 月,Seesaw 的门店存量为 102 家,而现在,这个数字变为 46 家。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4 年,Seesaw 共开出了 26 家门店,2025 年开出 8 家门店。这也意味着,2024 年以来,Seesaw 至少关闭了 90 家门店。
超市行业也有 4 家门店关闭,分别为三江超市、京优客超市、ole、阳光之日超市。其中,ole 为华润万家旗下的精品超市。尽管我国中产阶层规模正在扩大,但精品超市的整体市场规模仍较为有限。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超市及大卖场市场规模为 3.09 万亿元,其中精品超市市场规模是 1294 亿元,占比仅为 4.19%。
在此有限的市场空间中,华润万家仍采取多品牌并进的策略,试图覆盖不同细分客群:2004 年推出面向高端人群的 Ole ’;2009 年推出定位稍低的中产品牌 blt;2020 再推出万家 CiTY,瞄准更大众的中产市场。然而,这种同一业态下布局三大品牌的策略,虽意图广泛覆盖,却也带来资源分散、内部竞争和品牌认知模糊等问题。
相比之下,行业普遍做法是一种业态聚焦一个品牌,如沃尔玛旗下 " 山姆 " 专注会员店,高鑫零售以 " 大润发 " 主打大卖场、"M 会员店 " 发力会员业态,更有利于集中资源与建立消费者认知。
从品牌维度看,闭店现象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方面,是成熟品牌的正常业态调整。例如,辛香汇、三江超市和传奇影院均因租约到期而关闭,这些门店经营时长均超过 10 年,这属于商业地产自然周期下的主动决策。
另一方面,则是新锐品牌面临的严峻生存挑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闭店品牌开业时间不足两年,甚至出现如也崎蛋糕店开业未满半年即关闭的案例。这些品牌多为小众或网红品牌,如二次元领域的 kobuta、精品咖啡山屿咖啡等,其迅速夭折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下,新品牌网红效应迅速崛起,却因商业模式不成熟、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及抗风险能力不足而快速退场。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