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步入爆发式增长期,中国 AI 产业虽在算法迭代、应用落地层面快速追赶,但算力基础设施曾长期面临 " 供给不足、成本高企、生态待建 " 三重挑战。9 月 18 日,在上海举办的华为全联接大会 2025 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正式发布了全球最强算力超节点和集群,不仅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关键技术路径,更有望推动中国 AI 产业从 " 跟跑 " 向 " 领跑 " 跨越,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算力,中国 AI 发展的核心命题
当前,AI 产业已进入 " 算力驱动创新 " 的新阶段——大模型参数从百亿级跃升至万亿级,训练一次需消耗上万张算力卡,推理环节对实时性、稳定性的要求也持续提升。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 "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技术突破,完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这一政策导向直指中国 AI 产业的核心诉求:唯有充足、高效、可持续的算力,才能支撑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
在此背景下,华为 " 超节点 + 集群 " 的战略布局具有关键意义。徐直军表示," 算力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关键。‘超节点 + 集群’算力解决方案是华为在 AI 领域的核心战略,其有能力为中国 AI 产业提供充足算力,满足业界需求。" 本次发布的 Atlas950、Atlas960 超节点,以及基于此构建的 50 万卡、百万卡级集群,从根本上改变了算力供给模式:Atlas 950 支持 8192 张昇腾卡,FP8 算力达 8EFLOPS,互联带宽 16PB,较传统架构性能提升 17 倍;Atlas 960 更将卡规模拓展至 15488 张,算力、内存容量再翻倍。这些 " 算力巨无霸 " 不仅能满足万亿级大模型的训练需求,更可通过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调度,为中小企业与传统行业提供普惠化算力服务,真正让中国 AI 产业 " 没有算力之忧 "。
" 超节点 + 集群 " 创新破局,
超越单芯片性能的局限
长期以来,行业存在一个认知误区:将 AI 算力等同于单颗芯片性能,认为 " 制程工艺落后就意味着算力不足 "。但事实上,算力是 " 芯片性能 + 架构设计 + 资源协同 " 的综合结果。在演讲中,徐直军也谈到,"AI 算力不等于芯片性能,单颗芯片性能的短板可以通过‘超节点 + 集群’方式解决,且实现更强的性能。同时,国内的电力基础设施优势也很好地解决了算力用电问题。"
从技术逻辑看,华为 " 超节点 + 集群 " 方案通过两大突破实现 " 性能跃升 "。其一,依托互联协议 " 灵衢 " 破解协同难题。通过全栈技术创新,实现 2.1 微秒超低时延、TB 级超大带宽传输,让 8192 张甚至 15488 张芯片像 " 一台计算机 " 一样协同工作,避免了传统计算 " 卡间时延高、数据传输慢 " 的痛点。其二,我国 " 西电东送 "" 东数西算 " 工程已构建起完善的能源保障体系," 超节点 + 集群 " 可部署在西部算力枢纽,利用清洁电力降低能耗成本,让 " 算力跟着电力走、电力支撑算力转 " 成为现实。
这种架构创新的价值,在通用计算领域同样凸显。华为推出的全球首个通用计算超节点 TaiShan 950,结合 GaussDB 分布式数据库,可彻底取代传统大型机、小型机,性能提升 2.9 倍的同时,无需进行数据库分布式改造。这意味着,即便在单芯片制程受限的情况下,通过 " 超节点 + 软件优化 " 的组合,中国 AI 算力仍能实现 " 弯道超车 ",甚至构建起独特的技术优势。
生态共建,
从 " 用起来 " 到 " 强起来 " 的产业价值
尽管 " 超节点 + 集群 " 方案在技术层面实现了突破,但昇腾生态的发展仍面临与国际头部厂商的 " 单芯性能有差距、生态有差距 " 的挑战。徐直军强调:" 芯片供应问题虽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昇腾生态发展,但生态的核心生命力在于‘使用’,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都来使用,国内生态一定会发展起来。" 这样才能形成 " 应用迭代→技术优化→生态完善 " 的正向循环,这也是中国 AI 生态破局的关键。
从实践路径看," 超节点 + 集群 " 为生态共建提供了低门槛、高价值的平台。一方面,AIaaS(AI 即服务)模式将大幅降低参与门槛。超节点集群通过云平台开放算力后,中小企业无需购置硬件,只需按需付费即可获取万亿级模型的训练、推理能力,这将推动 AI 技术从 " 头部企业专属 " 走向 " 全行业可及 "。例如,制造企业可借助超节点算力优化生产调度模型,医疗机构能快速部署影像诊断 AI 系统,这些场景的落地将为昇腾生态积累大量应用数据与案例。
另一方面,灵衢互联协议的开放也为产业链协同创造了条件。华为宣布开放灵衢互联协议技术规范,意味着上下游企业可基于该协议研发光模块、交换机、服务器等配套产品,形成 " 超节点硬件 + 软件工具链 + 行业解决方案 " 的完整产业链。这种 " 开放共建 " 的模式,既能避免 " 重复研发、资源浪费 ",又能吸引芯片设计、算法优化、行业应用等领域的伙伴加入,逐步构建起自主的 AI 生态体系,最终摆脱对外部生态的依赖。
从技术突破到产业深耕,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速成型
从 " 东数西算 " 政策落地到超节点集群商用,中国 AI 产业正迎来 " 算力突围 " 的关键窗口期。华为 " 超节点 + 集群 " 的战略,不仅解决了当前算力供给不足的问题,更构建了 " 技术创新→产业落地→生态共建 " 的完整路径——提升大模型训练效率,让传统行业 AI 转型成本降低,让中小企业也能参与到 AI 创新中。
未来,随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加速成型,以及更多企业加入昇腾生态,中国 AI 产业将逐步突破 " 算力瓶颈、生态短板 " 的限制,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而算力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将推动 AI 技术深度渗透到千行百业,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力量,最终实现 " 让 AI 惠及全体人民 " 的产业愿景。
120 万一针,癌细胞清零?癌症患者的 " 救命稻草 " 为何遥不可及?
监 制丨李绍飞
编 辑丨汪一
审 校丨孟夏
来 源丨央视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