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报道称,理想汽车近期对其自动驾驶部门的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新梳理。在本次调整中,理想汽车拆分了原来的三个二级部门:将模型算法团队拆分为基础模型、VLA 模型、模型工程三个部门;将量产研发团队拆分为量产交付、软件研发、主动安全三个部门;将数据闭环团队拆分为数据平台、数据标注两个部门。另外两个二级部门——规划管理和 AI 评测运营继续保留。
针对此消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理想汽车方面进行求证,对方确认了该消息的真实性。
据悉,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负责人郎咸朋在致自动驾驶部门的内部信中明确了此次组织架构调整的目的—— " 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落地,使自动驾驶的组织向 AI 组织持续演进 "。
记者了解到,理想汽车董事长、CEO 李想将公司辅助驾驶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该公司自 2021 年起自研依赖规则算法和高精地图的辅助驾驶,类似 " 昆虫动物智能 ";第二阶段是其自 2023 年开始研究、并于 2024 年正式推送的端到端 +VLM(Visual Language Model,视觉语言大模型)辅助驾驶,接近 " 哺乳动物智能 ";第三阶段则是 VLA 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视觉语言行动模型),它将正式开启 " 人类智能 " 阶段,通过 3D 和 2D 视觉组合,完整地看到物理世界,而不是像 VLM,仅能解析 2D 图像。
今年 9 月 10 日,理想汽车 OTA8.0 版本车机系统正式推送,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电动迎来升级。其中,理想汽车自研的新一代辅助驾驶技术架构—— VLA 司机大模型,向理想 MEGA 和理想 L 系列 AD Max 车型全量推送。
李想表示,VLA 司机大模型是理想汽车的第三代辅助驾驶技术(第一代是规则,第二代是端到端,第三代是 VLA),而 VLA 之所以被命名为司机大模型,是因为它 " 看得懂道路状况,听得懂人类指挥,记得住车主习惯 ",更像一个真人版的私人司机。
从此次调整来看,VLA 模型被单列为自动驾驶事业部下的二级部门。有观点认为,技术路线一旦清晰,市场留给玩家的窗口期就迅速收窄,组织架构必须同步 " 变形 ",才能适配新的研发节奏。
除上述分拆之外,理想汽车还新增了创新业务部,负责对外技术合作与预研、海外发展等。该部门由原数据闭环负责人佘党恩管理。这也意味着,理想汽车在此次调整中将自动驾驶部门拆分为 11 个二级部门。
记者 | 孙磊
编辑 | 陈柯名 裴健如 杜恒峰
校对 | 金冥羽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