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星球 前天
为什么始祖鸟和蔡国强的“炸山”是一场无知、傲慢且毫无意义的破坏性作秀?请你们记住这四句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运动品牌始祖鸟和艺术家蔡国强在青藏高原举办了一场" 炸山 " 级别的烟花表演,此事的新闻想必你已经看到了。

事发地点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热龙乡查琼岗日山。烟花从大约海拔 4600 米开始,一路沿着山脊燃放到 5000 多米的山顶,形成 " 飞龙腾空 " 的视觉景观。

事发 9 月 19 号,正当品牌方和艺术家对自己的大型作品洋洋得意之时,他们发现网上的口风不对:网友几乎一边倒地批判他们破环生态、污染环境。

9 月 20 号,始祖鸟官方见事不妙,迅速下架了烟花表演的视频,并且发布了一段辩白的话,声称自己的艺术作品是合格的、环保的

然而网友对词说辞并没有买账。大家仍然将这次 " 艺术项目 " 看成一场毫无意义的、破坏性的傲慢作秀。

随着质疑和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这次品牌营销事件终于变成了一场史诗级的品牌灾难。始祖鸟热衷于保护环境的品牌基调以及所谓 " 无痕山林 " 的理念正在被网络舆论公开处刑。

9 月 21 日,始祖鸟和蔡国强工作室分别发布了道歉信

9 月 21 日凌晨,西藏日喀则发布情况通报:9 月 20 日,《蔡国强:升龙》烟花秀视频在网络发布后,引发网民关注。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然而据《新京报》报道,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称: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也合规,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政府此前开过多次会议,研究选址,评估调查周围有哪些野生动物等,最终的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周围无人居住。目前来看,当地生态暂未受到破坏,后续也会持续观察。

这就奇怪了:如果 " 备案过 "" 手续合规 "" 环保材料 " 且经过 " 研究选址 ",后续 " 当地生态暂未受到破坏 ",相关部门又何必 "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 "?何必 " 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 呢?你们要去查什么呢?当地官方的矛盾说法,与其说是探究事实真相,更像是另一场平息舆论的作秀。

我们始终认为这件事的责任人有三方:品牌方始祖鸟、项目执行方蔡国强以及当地的相关部门。他们要共同为自己的无知、傲慢负责。

为什么说他们所有人在此事件中都表现得无知和傲慢呢?原因主要有两点:

1. 这是一次侮辱、侵犯当地文化的举动。

就始祖鸟时候的《致歉信》来看,他们的 " 初衷 " 是想让 " 提升对高山在地文化的关注 "。先翻译一下什么叫 " 高山在地文化 ":它是指特定地域内长期形成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形态,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生活方式、信仰、艺术、语言、传统知识等。

然而高原地区在地文化的特色,就是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历史的深度绑定。就拿 " 炸山 " 事发地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当地文化来说,高原的乃钦康桑峰是 " 神山 ",羊卓雍措是 " 圣湖 "。当地文化认为,神山圣湖不可侵犯,其周围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不能随意破坏,更不能污染湖水,禁止砍伐、采矿、捕捞、狩猎等行为。

不仅是个别神山圣湖,藏区居民对自然生命天生地、普遍地具备尊重和敬畏。笔者曾在藏区的一个普通山岭里捡到一只美丽的甲虫,正当我拿起甲虫在观察时,身旁一个藏族孩子一直在用蹩脚的普通话喊 " 放掉,放掉!" 当我还在试图弄明白他在说什么,那孩子早就一巴掌把我手里的昆虫打落。看着展翅飞走的虫子,我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他要干什么。

然而,号称 " 提升对高山在地文化的关注 " 的始祖鸟和蔡国强团队,根本不了解他们想要宣传的在地文化,也毫不尊重当地的文化伦理。他们只为了举办一场视觉奇观,他们要征服高原山峦,他们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作秀而作秀,这跟去靖国神社拍照打卡疯狂发朋友圈有何区别?真是讽刺拉满。

如果说这些国际大牌、国际名流,作为外来者只为贪图一个概念(升龙)而完全丧失了本土化内核,试图演绎一场疯癫作秀,那么当地的评估机构呢?你们也不了解当地文化吗?

2. 这是一次公众丝毫没有受益的举动。

为什么这次事件网络舆论反应如此强烈?品牌方和艺术家恐怕都始料未及。因为此前也有很多声音批评在高原和山区修公路、修铁路、修水电站的举动破环了环境。而且客观地讲,一次烟花表演造成的污染肯定远不及一个大型工程项目。

但是,商业作秀和基建唯一的区别是:那些基建工程的建成是让很多人(包括当地人)受益的,至少大家还可以讨论项目的损益比,而且工程的收益是长期可持续的;而这次 " 炸山 " 事件谁受益呢?

依照他们的计划,只有品牌方始祖鸟和艺术家受益——他们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作品,获得了关注,后续方便带货,仅此而已。另外这个收益可持续吗?是的,对他们来说是可持续的,但对别人却不是。短暂的烟花放完,一切就结束了,只剩下满地烟尘。

难道艺术就该如此么?难道艺术介入自然景观的方式只有征服么?并不!让我们来看另一个例子,同样是利用自然景观,同样是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关注,但没有侵入和破坏:安迪 · 高兹沃斯(Andy Goldsworthy)的 " 大地艺术 "。

高兹沃斯通常使用在当地能够发现的自然材料作为创作素材,不侵入、不破坏,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他感受、倾听、思考自然的迷人之处,然后用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他的作品 Spire 取材于附近倒塌的树木。他的那些 " 羊圈 " 系列是用几米之内找到的石头修复已经废弃的传统羊圈;当人们走进羊圈,看到的只有植物自然生长、春秋枯荣。

高兹沃斯的作品 Spire

高兹沃斯的作品羊圈

高兹沃斯的很多艺术创作都是就地使用树叶、石头来摆放形成的,作品的颜色都取材于自然本色而非人为加工。一旦制作完成,他的艺术品就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树叶会被风吹走,石头会被海浪带走,它们终将逐渐风化、凋零、消失,就像从来没存在过一样。他曾说:" 当我完成一件短暂易逝的作品,它便会逐渐消逝。"

让我动容的是他在 1984 年创作的《雨影》(Rain shadow)。作者自己躺在大地上几个小时,让雨淋湿周围的一切,最终形成一个大地上的灰白色身影。——我从未如此地亲近过雨滴,下雨之时我们永远是撑伞逃离。原来我们可以和大地如此亲近!原来我们可以这样跟土地一样拥抱雨滴!这个短暂易逝的小小身影啊,这个身影背后的伟大的自然之力啊!我们并非和自然脱离,原来我们就是自然本身。

他总是用这种方式致敬自然之美,让观者体会自然环境的美妙与脆弱,而非讲什么大道理。高兹沃斯说:" 如果我在想:‘我要制作一部解决环境或生态问题的作品’,我就不会创作出一部伟大的作品。这将是错误的前提。我开始通过工作讲道的那一天,它就不再有任何意义了。" 我也想把这句话送给始祖鸟和蔡国强。

最后,我们想对更多试图利用自然来营销的商业品牌和艺术家说 4 句话:

 

一、艺术的内核重于形式。用哗众取宠、消耗资源换取一个最终只能拍照打卡的、宏大的形式是精神内核空虚的表现,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诸多精神空虚症的一种。

二、你们不是乡土文化的导师。当地人和当地生灵不是你们的 " 素材 " 或 " 背景板 "。外来者需要谦虚地沉浸在当地的文化中,抛弃主观的概念,去发现真正耀眼的灿烂的文化礼花。

三、你们不是自然的征服者。剧烈、快速、炸裂、刻意为之的大事件只是一小群人的集体狂欢而已。对于自然来说,你们渺小的身影显得格外幼稚。

四、这个时代不缺乏一场视觉奇观,而缺乏一次深度的思考、一场真诚的对话。最高的艺术效果产生于对生态和文化最深切的尊重之中,而非凌驾于其上。如果你们不能帮助解决现实问题,就请沉默——不要添堵。

文 /Julian 鱼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扫码加客服微信

商务合作

爆料投稿|

媒体合作|

VR / AR 星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烟花 西藏 生态环境 日喀则 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