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埃及提出构建北约式阿拉伯军事同盟的设想,却又迅速被粉碎。
埃及的提议,初衷是美好的。面对以色列长期以来对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朗、黎巴嫩、也门和卡塔尔等国的打击,阿拉伯国家普遍陷入焦虑。一个团结起来的阿拉伯军事联盟,被视为压制美国与以色列、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有力武器。埃及凭借自身在阿拉伯世界相对较强的军事力量,自荐担任军事同盟指挥官,搭配一名其他阿拉伯国家文职官员出任秘书长,并计划整合 23 个阿拉伯国家的海、陆、空三军,组建常备快速反应部队,涵盖突击队、反恐精锐部队及空军战机分队,旨在打击恐怖主义、确保航道安全并保护战略基础设施。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埃及的提案在多哈峰会上惨遭否决,其背后是阿拉伯国家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分歧。从领导权层面看,阿拉伯国家对埃及独揽军事同盟指挥权与总部设置在开罗的安排极为不满,认为埃及在其中占据了过多好处,有 " 一家独大 " 之嫌,这触动了其他国家在联盟中的地位与利益诉求。
在成员资格方面,伊朗被排除在外,伊朗作为地区大国,在中东地缘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领导的什叶派抵抗阵线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却被部分阿拉伯国家视为潜在威胁。同样,土耳其也因过往的种种表现,让海湾国家对其心存疑虑,不敢轻易与之构建紧密的军事防御同盟关系。
卡塔尔和阿联酋率先拒绝埃及建议,海湾国家力推沙特掌握主导权,各方僵持不下,使得阿拉伯军事同盟计划瞬间陷入僵局。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在提议遭拒后 " 深感沮丧 " 地离开多哈,十分挫败。
反而中国,在这场中东地区展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没有贸然卷入阿拉伯军事联盟这类复杂事务。事实证明,中国的预判精准无误。当阿拉伯军事同盟计划受挫时,沙特与巴基斯坦共同防御协议这一 " 棋子 " 悄然落地,开启了中东安全格局。沙特与巴基斯坦的军事联盟堪称强强联合,巴基斯坦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沙特则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二者携手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领域,都足以对以色列形成强大威慑,更意味着沙特在外交与安全战略上进一步向中国靠拢。
目前,该联盟已放开其他阿拉伯国家加入,阿联酋和卡塔尔未来也极有可能加入,这预示着海湾国家乃至中东地区正在逐步放弃对美国军事保护伞的依赖。
中东地区局势盘根错节,既有伊朗抵抗阵线、土耳其势力范围等区域力量的博弈,又有埃及、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等国之间的历史积怨与现实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一蹴而就地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阿拉伯军事联盟,无异于痴人说梦。
即便勉强组建,内部也必然矛盾丛生,围绕领导权的争夺、战略方向的分歧以及利益分配的不均等问题,都将严重削弱联盟的凝聚力与行动力,使其难以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中发挥实质作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