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古镇
在铜川市印台区的陈炉古镇,窑火已燃烧千年,在这里,泥土被赋予灵魂,火焰得以雕琢时光。这门穿越千年的非遗技艺——陈炉瓷烧制技艺,在传承人李菊萍和李保锋的手中,继续书写着陈炉泥火相融的传奇。
笔锋流转,素釉生花
铜川陈炉瓷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制作工艺繁复而精妙,全程依赖手工,每一步都体现着匠人的智慧与耐心。
拉坯
修坯
传承人李保峰精选当地高岭土,经反复淘洗、沉淀,去除杂质,形成细腻的泥料。轮盘飞转间,匠人双手如施魔法,泥料在掌心旋转生长,化作碗、盘、瓶、罐的初坯。阴干后,便交由姐姐李菊萍在成型的胎体进行装饰。
装饰
笔锋点染青花,素胎即成天地。李菊萍的笔尖蘸着研磨好的颜料,在素坯上游走如舞。深蓝处似子夜星空,浅淡处若晨雾氤氲。碗壁莲瓣次第舒展,碗底游鱼追逐水痕,笔尖流淌的不仅是颜料,更是千年来秦川大地上生生不息的脉搏。
上釉
烧制
最后,将上完釉的瓷器送入窑炉,经过高温的淬炼,最终呈现出温润如玉的质感,敲击时清音悠扬。
瓷脉相承的守护者
生于制瓷世家的李菊萍,是陈炉瓷烧制技艺非遗市级传承人,她自幼在泥火交织的环境中成长,对陶瓷烧制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世纪九十年代,她已在自家作坊跟随父母投身日用瓷生产,目睹母亲的画笔在素坯上行云流水般舞动的身影,心生向往,遂从打下手起步研习基础制瓷技艺,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夯实根基。
技艺的追求永无止境,2015 年,她拜入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陈雪平门下,系统研习耀州瓷经典装饰纹样,将家族传承的实用技艺升华为兼具艺术性与文化深度的非遗薪火。
青瓷拜寿瓶
宋式青釉大梅瓶
静默传承,映照今朝
这门始于唐宋的技艺,正在新的时代延续它的呼吸。今天的陈炉,陈炉瓷的创新已成为本地企业的驱动力。大门里瓷坊,祖上从清代开始便制作日用瓷器,至今已有十一代,在传承和创新中,首次试制成功了香黄釉茶器,设计出了铁锈花、黑曜瓷、养生瓷三个系列数十种产品,开辟了古老陈炉瓷的创新之路。
铁锈花提梁壶
青花红绿彩三才盖碗
九福盖碗
" 万福归仓 " 茶仓
黄釉麒麟 狮虎兽
青瓷镂空如意钱纹罐
当我们凝视一件拥有悠久历史的陈炉瓷时,指尖触到的不仅是瓷釉的冰凉,更是一段跨越千年的匠心传承——那是黄土高原上,匠人们以智慧与汗水,在火焰中淬炼出的北方青韵,沉静而绵长。
青瓷龙凤瓶
青釉干刻玉壶春
青瓷刻花执壶
青瓷方尊
黑釉剔花瓶
来源 / 铜川广播电视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