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发轫于基层的平安建设经验。
"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 —— 1963 年,伴着枫溪江的潺潺流水," 枫桥经验 " 从浙江诸暨出发,向全国推广。
这是一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径上的里程碑。
" 遇到矛盾纠纷,就近找‘综治中心’ " —— 2002 年,诸暨枫桥镇在全国率先建立乡镇综治中心,之后浙江全省各乡镇普遍建立了综治中心。
这是一张彰显 " 中国之治 " 的 " 金名片 "。
" 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 ——今年 3 月," 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 " 在福建厦门召开,对规范综治中心建设进行了部署。当前,全国 2848 个县级综治中心投入运行," 到综治中心能解决问题 " 已成为群众口碑。
综治中心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 枫桥经验 "、推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重要载体。
各地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锚定 " 有牌子、有场地、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 " 的 " 五有目标 ",聚焦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方面规范化,扎实推进以县级为重点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截至 8 月初,化解矛盾纠纷 128.5 万件,让人民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依法办,综治中心在吸附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解纷一站式
落子谋全局,布棋重棋眼。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在 " 站起来 " 阶段,我们党更加注重安全;在 " 富起来 " 阶段,我们党更加注重发展;在 " 强起来 " 的新阶段,则需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各地着眼 " 发展 " 问题,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等实体平台,为法人、自然人提供高效服务,做到了 " 最多跑一次 ",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时至当前,建立规范化的综治中心成为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抓手,实现 " 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 ",切实维护社会大局长期稳定。
2019 年 1 月,党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首次规定设立省、市、县、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明确 " 综治中心由同级党委政法委员会和乡镇(街道)政法委员负责工作统筹、政策指导 "。
党的二十大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 枫桥经验 ",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
2024 年 12 月,加强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县级为重点加强综治中心建设,让人民群众 " 最多跑一地 " 化解矛盾纠纷,并同步加强综治中心信息化建设。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重心在基层,力量也在基层。
目前,全国 99.9% 的县级综治中心以 "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 或 " 综治中心 " 统一命名并对外挂牌。同时,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推动各地加强向党委请示汇报,全部明确县级综治中心在同级党委领导下,由同级党委政法委负责工作统筹、政策指导,切实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强大效能。
天之大务,莫大于恤民。
各地县级综治中心主动适应化解矛盾纠纷的需要,普遍设立群众接待大厅和综合受理窗口,实现对群众各类诉求的 " 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
广西、河南等地针对部分综治中心场所设在机关楼内、群众办事不方便的问题,坚持 " 盘活资源、旧物新用 ",通过利用闲置场所、国有临街房屋置换等方式加快建设进度,确保综治中心交通便利、方便群众。
湖北武汉、广东广州、甘肃兰州、内蒙古阿拉善等地加大综治中心宣传推广力度,面向社会公开综治中心办公地址和电话,推动实现 " 路标可见、网络可查 ",在网络平台上线综治中心导航地图,方便群众一键精准直达。
通过综治中心搭建平台,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力量,既方便了群众,实现 "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又改变了过去各部门力量分散、单打独斗的问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 " 平安就在身边 "。
今年以来,前往综治中心 " 求解 " 的群众络绎不绝。他们去的时候,往往带着相似的疑问;走的时候,又总带着相似的结论——这里真能解决问题!
协作一扇窗
针对辖区产业工人基数大、劳资纠纷多发的情况,设立劳资纠纷调处工作室,建立 " 人社 + 法院 + 公安 + 乡镇(街道)" 的多元联动化解模式,成功化解劳资纠纷 270 余起,涉及金额 3.2 亿元;
针对城区楼盘小区多、物业纠纷多发的情况,组织法院、公安、住建、物业协会等部门入驻,设立物业纠纷调处工作室,成功调处物业纠纷 355 件,全县物业纠纷警情同比下降 25%;
针对当前离婚案件多、婚恋家庭纠纷多发的情况,设立婚恋纠纷调处工作室,整合妇联、法院、民政、心理咨询等力量,重点关注重复报警、法院 " 案结事未了 " 的婚恋纠纷,加强释法说理和心理疏导。今年以来,长沙县命案同比下降 46.8%,因婚恋家庭纠纷引发的命案零发生;
……
湖南省长沙县综治中心坚持 " 综治中心搭台、入驻部门唱戏 ",充分发挥各入驻部门积极性,健全完善 " 行业问题行业解、专业纠纷专业调 " 的工作机制,提升综合解纷质效。
不仅在长沙县,纵观全国,各地县级综治中心纷纷推动调解组织、行政主管部门、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各方面解纷资源入驻、轮驻," 攥指成拳 " 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整体合力。
在天津、内蒙古、吉林、江苏、山东、广东、甘肃、新疆等地,公检法司和信访等常驻部门的入驻率已全部实现 100%。
新疆针对解纷力量分散等情况,把所有县级单位的信访接待窗口、诉求反映接待窗口全部整合进驻综治中心,平均入驻部门达 20 多个,各单位一律不再保留接待窗口,真正实现了群众化解矛盾纠纷 " 只需跑一地 "。
内蒙古包头构建 " 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协作配合、队伍建设 " 部门考核框架及 " 纪律、能力、态度、协作 " 个人考核维度,由纪委监委对入驻部门实现工作效能评估全覆盖。
河南鹤壁实行 " 双评双考 " 机制,由诉求群众和所入驻的综治中心作为主体,通过网络平台或者手机短信对事权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评价,推动入驻部门积极依法履职。
众擎易举,踔厉同行。眼下,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进程走出了两条曲线:
一条攀援直上——公、检、法、司和信访、人社等常驻部门入驻率已达 80% 至 90%,住建、卫健等轮驻部门入驻率均达 60% 以上,调解组织入驻率达 100%。
一条显著下行—— 2025 年上半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国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 11.6% 和 1.1%,命案数同比下降 8.8%,未发生影响恶劣的极端案件," 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 " 已成为社会共识。
流转一张图
" 您好,我是‘综治小新’在新城区综治中心‘一站式’帮您化解纠纷…… "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综治中心,迎面而来的全息数字人客服和智能导办机器人提供实时响应的 AI 智能咨询导引服务。
" 我们针对矛盾多发的拆迁征收、涉法涉诉、劳动人事、行政争议、物业纠纷、交通事故赔偿以及综合类矛盾纠纷等 7 个领域,分别细化‘流程图’,逐一明确责任主体、时限要求、处置方式和衔接路径,让群众‘看图办事’,让干部‘按图履职’。" 新城区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该中心建立了案件 " 接办、交办、商办、督办 " 的全程跟踪运行机制。
实践探索中,各地大力加强综治中心机制建设,充分运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等法律手段,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定分止争。同时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 " 路线图 ",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等区域,通过物理空间的合理布局,让老百姓在综治中心一目了然、顺畅办事。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综治中心持续深化探索矛盾联调联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平台作用,通过将矛盾纠纷定诉求类别、定办理部门、定办结时限,推动各入驻部门形成合力,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建立 "96111 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热线 ",为群众提供 24 小时矛盾纠纷调解服务。
江西健全落实分类流转机制,突出综治中心牵头统筹协调的平台作用,准确研判区分受理主体和层级,按 " 谁主管谁负责 " 原则,分类流转导入相应办理程序,并向办理部门发放转送交办单,确保每项诉求都 " 导得出 "" 接得住 "。
贵州省级统一制定 " 首接首办、分流转办、协调调度、研判预警、限时办结 " 等制度,并嵌入综治信息平台刚性运转。对已调解但未成功事项,提示运用仲裁、行政复议、简易速裁等法治化方式化解,今年以来发出提示函 8117 份。
天津、山东等地针对有的矛盾纠纷在穷尽法律手段后仍未化解、可能存在风险,依托综治中心推行 " 三色 " 预警管理,对其中高风险的矛盾纠纷予以 " 红色 " 预警,及时明确责任单位。
职能和力量的编程整合,并非简单做 " 加法 ",而是以运行机制优化定分止争提升质效,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系统性重塑。各地纷纷着力在规范完善综治中心运行机制上下功夫,确保平台权责明晰、运转顺畅。
——在人员管理上,93.6% 的综治中心建立日常管理制度。
——在统一受理上,81.5% 的综治中心建立受理告知单制度。
——在分类流转上,88.8% 的综治中心建立与入驻部门业务协同对接机制。
——在依法办理上,87.9% 的综治中心建立按照法治化 " 路线图 " 依法办理机制。
——在闭环管理上,84.7% 的综治中心建立 " 工作提示函 "" 风险预警函 " 机制。
大江南北竞帆弄潮。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各地不断以更多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的成果,助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 " 有法可依 " 到 " 良法善治 " 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督办一条线
聚焦 " 接单 " ——将线下走访、线上汇聚的各类矛盾纠纷全量录入信息平台,通过身份证号码等索引自动生成 " 一案一码 ";
聚焦 " 派单 " ——准确研判区分受理主体和层级,按照 " 属地管理 "" 谁主管谁负责 " 原则,分类流转导入相应办理程序,并向属地或入驻部门发放转送交办单,确保受理的每个矛盾纠纷综治中心都 " 导得出 ",办理部门都 " 接得住 ";
聚焦 " 管单 " ——根据矛盾纠纷法定办理时限,分门别类开展超时提醒,建立 "1、5、30" 督办跟踪机制。对临界办理期限前 1 天的,向办理单位发放提醒函。对超出办理期限 5 天的,发放督办函。对超出办理期限 30 天的,重点督查;
聚焦 " 评单 " ——矛盾纠纷事项办结后,由办理部门向当事人发放办理结果告知书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文书,并及时反馈综治中心。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留言等方式由群众对办理部门打分评价,督促入驻部门依法履职;
……
今年以来,辽宁省盘山县综治中心建立完善了 " 接单、派单、管单、评单 " 的闭环管理运行机制,依托信息化手段,对矛盾纠纷实行 " 一案一码 " 管理,让群众 " 可视、可查、可溯 "。
实践探索中,各地发挥综治中心的督办落实职能,加大对群众诉求办理程序、化解结果的跟踪掌握、全程督办,对每一件矛盾纠纷 " 一盯到底 "。
云南打造综治中心运行闭环链条,对受理交办的矛盾问题和风险隐患,实时了解掌握办理情况,对疑难复杂和可能激化演变的,及时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梳理形成 " 突出矛盾问题风险隐患清单 ",统一制发 " 督办通知书 ",推动责任单位、责任人逐一落实化解责任。
河北雄安探索建立综治中心考评指标,要求法定程序分流准确率大于 90%,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率大于 70%,群众满意度大于 85%,同时规定对 " 应导未导 "" 超期未结 " 的办理部门通报批评,扣减年度考核分数。
安徽蚌埠创新工作督办机制,通过及时跟踪问效推动入驻部门依法履职,事项办结周期由原来的 30 天左右缩减到 10.4 天。
数字无言,却最有力:今年 3 月底以来,全国县级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 128.5 万件,其中通过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方式化解的分别占 71.6%、4.2%、0.1%、1.8%、15.8%、0.2%,通过信访三级办理程序依法化解的占 3.9%。
融合一块屏
信息化是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的重要支撑。
以省为单位建设统一的综治中心信息平台,统一数据标准和技术标准,逐步在省域内实现相关职能部门数据横向联通,省市县乡纵向贯通,各类矛盾纠纷、社会治安数据全量汇聚……
各地聚焦信息系统多头建设、数据联通共享难等问题加大破解力度,从 " 人反复跑 " 到 " 数据跑腿 ",推动综治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进而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资源从 " 物理整合 " 向 " 化学反应 " 跃升。同时,还依法加强数据比对碰撞,为重大风险动态研判、预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提供技术支撑,从 " 被动响应 " 转向 " 主动破题 ",努力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防于未然。
湖南按照 " 省级主建、市县主用 " 的原则,打造 " 一平台、两体系、多应用 " 总体架构的 " 全省综治一体化信息平台 "。构建综治数据、业务流转 " 两个基础支撑体系 ",融合社会治安风险预警防控、矛盾纠纷调处、平安地图等 " 多个业务应用 ",实现全省综治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共享交换和跨地域协同。
广东立足本省实际,采取 " 省级总平台、市县分账号 " 的方式,由省级牵头研发全省 " 粤平安 " 综治中心业务系统提供各市县使用。目前已覆盖全省 19 个地市,开通账号 30149 个,有效推动了数据共享、系统互通和业务联动,大大减轻了基层重复录入数据的负担。
甘肃将 12345 政务服务热线、矛盾纠纷类警情、民商事案件等数据信息汇入平台,推进平安甘肃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治理之道,在顺民心;平安之要,在得民意。
当我们以哲学视角审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深层逻辑,会发现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正在悄然完成一场从 " 管理 " 到 " 服务 " 的范式创新。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
综治中心已成为多元解纷 " 终点站 "、为民服务 " 桥头堡 ",有力拓展了新时代 " 枫桥经验 " 的时代内涵,提升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声明:本文转自法治日报,在此致谢!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
长按下载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