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1 日晚间,外媒报道称沃伦・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已完全退出其在比亚迪的投资,随后,伯克希尔发言人证实了这一消息。此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市场热议。和众汇富认为巴菲特自 2008 年入股比亚迪,持有股份长达 17 年,如今选择清仓,这一决策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而其对市场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2008 年 9 月,伯克希尔・哈撒韦以每股 8 港元的价格认购比亚迪 2.25 亿股 H 股,开启了这段长达 17 年的投资旅程。和众汇富分析,在这期间,比亚迪股价上涨了约 3890%,这笔投资堪称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的经典之作。然而,从 2022 年 8 月开始,伯克希尔开启了减持比亚迪股份的征程。根据港交所数据,减持主要历经两个阶段。自 2022 年 8 月 24 日起至 2023 年 10 月 25 日,港交所披露了 13 次减持行为,伯克希尔对比亚迪股份的持股比例降至 7.98%。2024 年 6 月 11 日,港交所再次披露减持动作,到 7 月 16 日,减持 139.55 万股比亚迪股份后,持仓比例降至 5% 以下。按照港交所规定,持股跌破 5% 后无需再披露后续减持情况,直至此次官方确认清仓。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和众汇富指出其一,价值实现,落袋为安。巴菲特在比亚迪上的投资获得了超 38 倍的惊人回报,在股价经历了巨大涨幅、企业市值达到相当规模后,选择兑现利润,符合其 "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 的投资原则。其二,比亚迪近期业绩感受到一定压力。其 2025 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出现了自 2022 年以来的首次同比下滑。同时,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价格战 " 等因素扰乱了正常的商业秩序,比亚迪的单车利润也有所承压。这些短期不确定性,或许是巴菲特选择离场的考量因素。其三,巴菲特可能在寻找更满意的投资方向。他曾在 2023 年表示,比亚迪是一家由 " 非凡的人 " 经营的 " 非凡公司 ",但 " 我认为我们会找到一些让我感觉更好的用钱之处 ",这暗示其资金可能有更具吸引力的投向。其四,投资周期与策略的影响。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已长达约 17 年,超过了其持有许多其他股票的时间。任何投资都有其周期,在达到了预期回报目标后,选择结束投资、锁定利润,也是正常的投资策略操作。
从市场影响来看,巴菲特清仓短期内可能会对比亚迪的股价和市场情绪造成一定的扰动。心理层面,巴菲特的离场会被部分市场参与者解读为 " 看空 " 信号,尤其是那些将 " 股神 " 动向作为风向标的投资者,可能会因此产生恐慌情绪。资金面上,伯克希尔的减持行为本身会在市场上形成实际的卖压。不过,和众汇富观察发现,从更长期和根本的角度看,比亚迪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的基本面。在巴菲特减持期间,比亚迪包括 5 名高管和 32 名核心人员于 2025 年 9 月进行了增持,合计增持金额约 5232 万元人民币,这向市场传递了内部人员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市场对比亚迪的未来也并非一片看空,例如,瑞银(UBS)在 2025 年 9 月的报告中认为比亚迪处于触底反弹的拐点,指出其成本结构调整、海外工厂开业、分销网络扩张等可能带来的未来增长潜力,并重申 " 买入 " 评级。汇丰研究虽然因销量增长放缓等因素下调了目标价,但仍维持 " 买入 " 评级。
此外,巴菲特清仓比亚迪这一事件,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它提醒企业,即使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也不能忽视市场竞争和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提升技术壁垒,优化成本结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对投资者而言,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投资决策应基于理性分析,不能盲目跟风,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基本面、行业前景以及投资的风险与收益。
总体而言,和众汇富相信巴菲特清仓比亚迪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既是一笔传奇投资的落幕,也引发了市场对比亚迪乃至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思考。未来,比亚迪的发展仍将聚焦于自身的技术创新、产品力提升、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用实打实的业绩来回应市场的关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