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参观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记者 孙立伟 摄
昨日,参加 " 汉语桥 " 总决赛的选手及陪同人员分别走进天津市实验小学、和平区岳阳道小学、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通过文化体验活动,让选手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深入了解海河名人的卓越成就。
中外小学生 " 同上一堂课 "
昨天上午,参加第五届 " 汉语桥 " 世界小学生中文秀的选手及陪同人员走进天津市实验小学,在该学校的传统节日课堂上,老师通过问答互动的形式引导大家了解中国节日习俗。来自克罗地亚的 13 岁女孩艾玛 · 杜伊莫维奇表现格外亮眼,她第三次来中国,已经学了 8 年中文。当老师问她中秋节、元宵节和端午节的相关知识时,她都能对答如流。手工制作环节,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中外小学生一针一线缝制立体布艺饺子,在针脚与布料的结合中,触摸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度。
与此同时,小选手的家长也没闲着,他们体验了剪纸、杨柳青套色年画等传统手工艺。来自墨西哥的维克多和妻子就在其中,维克多表示,他特别希望自己 8 岁的女儿爱林星未来能有机会来中国学习,更深入地了解这里。
亲子互动体验活动同样精彩纷呈。中外家庭组队参与 " 毛毛虫大作战 "" 接力挑战赛 " 等趣味游戏,从教室到操场,欢声笑语不断。
此次活动让 " 汉语桥 " 参赛选手与天津小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增进友谊,也让外国友人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选手与中国小学生互动 记者 穆德旺 摄
学习中国文化 感受生活美学
昨天下午,第十八届 " 汉语桥 " 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选手及陪同人员来到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感受中外文化交流的魅力与精髓。
" 汉字是以甲骨文为起点,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使用空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 " 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大家一同来到书法展厅,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选手开始尝试用毛笔写汉字。
" 我学中文 8 年了,很喜欢中国文化,也会写一些毛笔字。" 来自俄罗斯的爱丽丝说," 小时候是我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中文,现在是我自己很喜欢学中文,我希望能在中国上大学。" 爱丽丝说,小时候她很不理解,为什么俄罗斯人要学中文,现在她明白了。" 学了中文能够来到中国体验不一样的文化,交很多朋友,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学做插花环节。来自阿根廷的娜娜说,她非常喜欢花:" 今天老师讲的很多花我都叫不上名字,在我的国家很多花都没有。" 插花讲究 " 天人合一 ",注重自然美与意境美的统一,此次活动安排学做插花环节,就是要让各国选手在花艺创作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活美学。(记者 穆德旺 白颖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