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 9 月 23 日讯(记者 代紫庭)2025 年 9 月 19 日,绝味食品(603517.SH)公告收到湖南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公司及高管被处以合计 850 万元罚款。
来源:企业公告
处罚文件显示,绝味食品在 2017-2021 年间通过隐瞒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累计少计收入达 7.24 亿元。湖南证监局决定对绝味食品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 400 万元罚款。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被罚 200 万元,时任财务总监彭才刚和董事会秘书彭刚毅分别被处以 150 万元和 100 万元罚款。
有地区加盟商向蓝鲸新闻记者透露,第三方装修公司其实是绝味 " 自己人 "," 搞好关系 " 更容易通过验收。
9 月 23 日,绝味食品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正式变更为 "ST 绝味 ",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 5%。
五年瞒报,加盟装修收入未入账
调查结果显示,2017 年至 2021 年期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
少报收入占对应年度营收比例分别为 5.48%、3.79%、2.20%、2.39% 和 1.64%。尽管比例逐年下降,但五年累计金额高达 7.24 亿元。
从占比看,2017 年绝味食品处于扩张初期,该年年度营收 38.50 亿元,叠加少报收入高占比,导致瞒报金额达 2.11 亿元,处于历年最高,远超 2018 年的 1.66 亿元及后续年份。
这一系统性财务问题,源于管理层对加盟体系装修收入的特意安排。
戴文军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知悉公司实际管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却并未将其纳入上市公司经营、核算体系。
彭才刚安排员工出借个人账户,未规范核算,认定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彭刚毅未规范信息披露行为,认定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也就是说,装修款实际上并未进入上市公司账户,而是形成了一个隐蔽的外部 " 资金池 "。
绝味食品的招股书显示," 公司会根据统一的门店装修标准和配置要求加盟商聘请第三方施工队进行门店装修。" 这种操作在绝味食品快速扩张的 " 加盟模式 " 管理中爆发出了漏洞。
贵州地区一位绝味食品加盟商告诉蓝鲸新闻记者,2010 年左右他的第一家门店开业,当时装修时还是湖南总部派人负责,验收标准还算比较规范。不过据该加盟商透露,这个装修负责人后来 " 单干 " 了," 他懂验收标准又和总部的人熟,门店重装的时候送了他几条烟,节约了不少钱。"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外包模式下绝味食品对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的收入核算和监管不够严格和细致,加之加盟店数量庞大,增加了财务数据汇总与审核的复杂性,容易导致部分收入被隐瞒。
9 月 19 日,绝味食品在 2025 年湖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中回应称:" 公司会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5.3 万户股东," 疼 " 在戴帽 "ST"
而从法律角度看,这一行为属于典型的信息披露违法。
万商天勤(上海)律师事务所刘彦梅律师指出,绝味食品少计营业收入在《证券法》中属于信息披露有 " 虚假记载 " 的违法行为,即在年报中确认了营业收入数据,但该数据不真实,并非 " 遗漏 " 披露营业收入这一项。
针对 850 万元罚单的力度,刘彦梅认为,这对绝味食品而言呈现 " 财务冲击有限、声誉冲击巨大 " 的特点。虽然 850 万元罚款金额看似 " 温和 ",但结合 "ST" 处理、市场声誉受损及潜在投资者索赔等综合影响,整体震慑力是显著的。
" 真正‘疼’的是 ST 帽子。" 刘彦梅强调,ST 标识将使绝味食品面临融资渠道收窄、机构投资者减持、市场形象受损等多重挑战。除了日涨跌幅从 10% 压缩至 5%,再融资受限,定增、可转债、股权激励等工具短期内基本失效。
对上市公司而言,一旦被实施 "ST",其撤销标准极为严格。根据规定,公司需同时满足两项要求:一是中国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已满 12 个月;二是公司已完成对相关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追溯重述。
在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中绝味食品披露,截至 2025 年 9 月 16 日,公司股东人数约为 5.3 万户。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投资者将有可能直面 ST 带来的股价波动风险。
然而,受波及股东人数众多。刘彦梅认为如果投资者集体诉讼,绝味食品收入瞒报行为或被认定为 " 隐瞒实质利空 "。
" 公司虚减营业收入本身不会直接抬高当期净利润,但正因为它把利润做低了,反而可以反向操纵毛利率、周转率、成长性等关键指标,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盈利质量和扩张速度的判断。"
蓝鲸记者就此次装修收入瞒报致 "ST" 及后续调整方案等问题多次致电绝味食品证券事务代表并发邮。9 月 23 日,企业回应:" 一切信息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指定信息披露媒体披露的公告为准。"
行业遇冷,卤味巨头集体 " 过冬 "
事实上,ST 处罚加重了绝味食品原本已经面临的经营压力。
财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20 亿元,同比下降 15.57%;净利润 1.75 亿元,同比下滑 40.71%。
绝味食品主要依靠加盟店销售休闲卤制品,但其加盟店正在持续减少。上述加盟商向蓝鲸记者透露,公司在 2020 年开始就在逐步清退店铺比较少的加盟商," 之前手上原本有三家店,今年就全关了。"
根据第三方平台窄门餐眼数据,截至 2025 年 9 月中旬,绝味食品拥有门店 10725 家。相较 2024 年 6 月公司最后一次披露的 14969 家,净减少门店约 4000 家,缩水近三成。
然而,绝味食品的困境并非个案,卤味市场的 " 集体失速 " 在 2025 年半年报中显现。煌上煌(002695.SZ)与周黑鸭(1458.HK)营收分别下滑 7.19% 和 2.9%,紫燕食品(603057.SH)营收也同比下降 11.46%,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幅下滑 47.20%。
这与消费端遇冷不无关系。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卤味被不少网友吐槽为 " 卤味刺客 "。蓝鲸记者走访北京线下门店发现,周黑鸭 300g 的锁鲜装鸭脖,促销价为 35.9 元,相当于 59.8 元 / 斤。绝味 270 克招牌鸭脖售价 30 元,约合 55.56 元 / 斤。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从品类竞争的角度来看,卤味整体价格偏高,性价比不足。加上这几年整个行业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消费的信心下探,卤味行业挑战巨大。
行业头部企业盈利能力的收缩表明市场增长乏力与成本压力已成为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红餐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卤味品类市场规模达 1573 亿元,但同比增速已放缓至 3.7%。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仅微增 3.0% 至 1620 亿元,增长势头明显减弱。
面对财务处罚、ST 警示与超 5000 家门店关闭的多重压力,绝味食品管理层在近期投资者说明中强调,将坚持 " 聚焦卤味赛道,深耕细分需求 " 战略,通过场景化创新与精益运营应对挑战。
传统业务承压,卤味巨头们也在各自谋求新的增长途径。绝味食品推出概念门店 " 绝味 plus",定位为新式卤味休闲小吃店,尝鲜 " 堂食 " 模式;煌上煌斥资 4.95 亿跨界收购福建立兴食品,下注冻干食品领域;周黑鸭则在尝试摆脱门店依赖,与外卖平台、山姆会员超市等合作定制开发产品,开拓销售渠道。
9 月 23 日,在证券平台上绝味食品已戴上 "ST"。未来,如何重建消费者与投资者信任、实现可持续增长,是这位 " 鸭脖大王 " 及整个卤味行业必须破解的核心难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