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AI(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深化,从通用大模型到 AI 应用,AI 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业内对 AI 能力的探讨也从 Copilot(助手)切换到了 Agent(智能体)。近期,税友股份(603171.SH,股价 49.15 元,市值 199.72 亿元)推出行业首个 Agentic 平台 " 数智工场 ",尝试通过人机协同模式重构财税服务体系。
税友股份 2025 年半年报披露,公司数智财税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11.95%,数字政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16.60%。对效率和准确率的双重诉求,使得 AI 在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税务规划等环节的应用需求迅速增长。
但当前,AI Agent 仍面临 " 平方成本魔咒 " 等行业痛点,财税领域的 AI Agent 是一个好的落地场景吗?AI Agent 能改善 SaaS(软件即服务)行业国内用户付费意愿不强的问题吗?基于上述问题,近期,《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 NBD)记者专访了税友股份亿企赢 CEO 王安笑。
税友股份亿企赢 CEO 王安笑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NBD:我们注意到,AI 领域的热词从之前的 Copilot 切换到了 Agent。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演进,企业 AI 落地应用也在加速。您怎么看技术演进速度以及当前 Agent 的路径发展?
王安笑:我理解 Copilot 更多是提供一种辅助,它自己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 Agent 更多是 AI 技术能力变强、场景固化后,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工作。从逻辑上来看,Agent 是比 Copilot 更高阶的,因为它能独立完成任务。
而从企业的实际应用来看,并不是已经全面淘汰 Copilot,替换成 Agent 应用了。实际的情况比较复杂,例如我们有一个 AI 会计的开票应用,基本上可以达到 Agent 的能力,开票过程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预,能独立完成任务指令。但在实际操作中,最后的环节还需要人工确认。在一些复杂程度高、零错误容忍率的工作环节中,人仍然是工作的主体,AI 技术可以提升效率,但无法替代人,所以在实际应用中,AI 应用仍有很多是 Copilot 的角色。未来 3~5 年,在 B 端市场,我认为 AI 应用仍然是 Copilot 和 Agent 并存的状态,只是 Agent 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NBD:提到财税,大家普遍认知是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高。在您看来,财税领域是 AI Agent 应用落地的确定性方向吗?
王安笑:我个人认为医疗、法务、财税领域是 AI Agent 比较适合应用的行业。这几个行业背后都有一些共性,比如具有高确定性,有明确的规则边界,同时还有大量实务案例。AI 在这几个领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又不能完全依靠 AI 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人工的干预和判断。
因为最后在伦理层面涉及责任问题,AI 应用无法替代人类承担责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让 AI 应用完全替代这三个行业其实挺难,因为最后还是需要通过 AI 和人的配合来落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行业的 AI 应用中,未来 Copilot 和 Agent 预计是一种协同的关系。
NBD:目前在 AI 行业,大家比较关心的一大痛点是 " 平方成本魔咒 "(指模型性能提升与成本增长呈非线性关系,尤其是大模型训练中算力投入与参数规模呈指数级关联),这对你们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吗?
王安笑:这是我们在成本上遇到的问题之一,当然也是行业的一个普遍痛点。我们也在设计上做了一些优化,譬如说行业内对话式通用大模型,是没有边界的,用户基本想聊什么都可以。但在我们的 AI Agent 中,我们进行了一些调优,根据业务属性、用户对应的问题模块做了一些预训练,通过这些方式来降低所谓的 " 平方成本 "。
当然,目前我们的 AI Agent 还是以用户体验,或者说准确率优先,不完全是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调优。现阶段,我们更希望能抢占市场,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NBD:AI Agent 主要分为通用 AI Agent 和垂直 AI Agent。我们注意到很多企业都在发力面向 B 端的 Agent 产品。B 端的 AI Agent 虽然用户体量比较小,但切入的场景往往更垂直、更细分,会不会比 C 端更快迎来商业化?
王安笑:B 端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企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比较强烈。而现在大家都在推 AI Agent,问题在于,这些 AI 应用是不是真的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降本增效可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通过 AI 帮助企业在生产端实现大规模的生产成本下降;另一类就是企业运营管理成本的下降。
其实这些需求在以前都是 SaaS 企业的 " 战场 ",现在我们希望通过 AI Agent 数字员工这种角色来替代原来的 SaaS 系统。让企业的操作更简单,价值换算更直接。但 TO B 的 AI Agent 挑战在于推广,因为它们需要有明确的效果,需要市场化验证,校验 AI Agent 落地应用的准确率。
NBD:这对你们推财税 Agent 而言,对其本身的模型能力、知识库数据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王安笑:去年我们在通用的基座大模型基础上,推出了自研的 " 犀友大模型 ",构建了 " 两个知识库 " ——一个是 " 行业与企业认知库 ",一个是 " 政策与实务知识库 "。这两个知识库的数据是私有化部署的。
NBD:税友之前的产品更多还是 SaaS 定位,就 SaaS 行业而言,我们看到国外用户付费意愿强,整体盈利性较好;而国内大多数 SaaS 企业面临盈利难的问题,AI Agent 产品推出来后,国内用户付费意愿会比以前更强吗?
王安笑: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有希望的。最近我们推出 AI 开票、AI 会计等 Agentic 产品。我们自己能感受到用户的购买决策链路和付费的爽快程度,比以前我们给客户推荐代账软件时的付费意愿更明显。
NBD:撬动用户愿意付费的点是什么?
王安笑:核心在于 AI 产品推出后,他们可以真实感受到 AI 降本增效的效率。对企业而言,一旦他们能明确 AI 产品带来的效果,投入产出比明确,付费意愿就比较强烈。如果和以往一样,只是卖一套软件系统,让客户自己部署和学习,他们看不到效果,可能付费意愿就很弱。
NBD:虽然税友在财税领域布局多年,但这一轮 AI Agent 市场非常火热,财税领域的 AI Agent,会不会迎来更多的玩家?
王安笑:竞争是必然的。因为大模型的能力和进化让大家看到了很多可能性,有场景需求就会有产品创造,我相信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进入赛道的时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财税 AI 产品百花齐放的情况。但最终还是要看客户真实的应用效果。产品概念可能吸引到关注和尝试,但只有真正解决好 " 幻觉 " 问题,做到高可靠性和准确率的产品才能真正留住客户。大浪淘沙,最后剩下的才是王者。
NBD:后面比拼的核心是什么?
王安笑:比拼的是 AI 的准确率和对行业的认知能力。未来市场可能也会出现 " 劣币驱逐良币 " 的现象,甚至 AI Agent 市场也会出现打价格战的情况。但随着充分竞争以及市场用户教育,最后 Agent 的竞争还是会回到行业认知模型工程能力以及实际应用效果上。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