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团队
近年来,因心脏问题引起的猝死时有耳闻,成为危害国民健康一大 " 隐形杀手 "。近日,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李若谷带领心内科张魏巍、黄婧娟,以及心外科方亮等多学科专家团队,为一位已发生过猝死的高危患者,成功开展最新型 2.0 版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手术。当日是此新技术在国内首日进入临床应用,全国 7 家医疗单位率先开展。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 54.4 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由于发病突然,病情极其凶险,大多发生在院外,抢救成功率极低,我国幸存者比例仅 1% 至 2%。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是预防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 心源性猝死是可预防的。健康人群发生率非常低,高危人群发生比例就高达 2% 至 5%,而已发生过猝死情况,再次发生的比例高达 5% 至 25%。因此,人们只要养成体检习惯,明确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就能采用合适的方法比如除颤器植入术来预防。" 李若谷说。
65 岁的胡阿姨是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曾突发过晕厥和室性心动过速的猝死情况,幸好经急救电击除颤后,恢复了正常心跳。此后,胡阿姨一边庆幸自己 " 大难不死 " 一边也担心猝死可能随时袭来——因为发生过 " 猝死 " 的患者,此后复发可能性增加。
经科普,胡阿姨决定做除颤植入手术。植入式除颤器技术发展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目前临床应用有两种,一种是经静脉直接将除颤器植入心脏内,一种是将除颤器植入人体皮肤下,即血管外。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因在心脏内,所以除颤效果好,但会有血管堵塞或损伤,以及感染可能;后者可避免心脏受损,但因为心脏距离远,除颤效果会打折扣。
了解除颤器植入知识后,胡阿姨对传统经静脉除颤可能带来的血管损伤和感染风险心存顾虑,且她有运动习惯,希望手术后对正常生活影响越低越好。充分考虑患者意愿后,李若谷带领团队为患者制订了 " 植入最新型血管外除颤器 " 的方案。
这个最新型除颤器属于 " 血管外除颤器 ",但和传统相比,技术有升级,医生会将除颤器的电极隐藏在胸骨和心脏中间,像 " 创可贴 " 一样覆盖在心脏表面。这样既解决了血管受损问题,也因缩短距离,提升了除颤器的能量作用。2.0 版除颤做到 " 一举两得 ",已于 2025 年 6 月经国家药监局获批上市,是目前全球最新的植入式除颤系统。
植入手术顺利,经一夜监测后,胡阿姨术后第一天就转回普通病房,目前恢复良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