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摘商业评论 09-23
奇点将近,手机成为“AI自进化”终极载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真正的领先不止于技术的单点突破,更在于对产业趋势的精准洞察、对用户需求的深层回应,以及构建开放生态的战略魄力。

作者 / 番茄酱

出品 / 新摘商业评论

还记得 AlphaGo 和李世石的那场世纪对弈吗?

在当时,第 37 手棋被人类专家普遍认为是糟糕的一步。但后续证明,这步棋是通往胜利的关键。这步棋不是程序员教的,也不是从人类棋谱中模仿的,而是从 AlphaGo 的神经网络和搜索算法的复杂互动中,涌现出的一种全新的、超越人类的围棋策略和理解。

这,就是行业常说的智能涌现。它指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中,由大量相对简单的组成部分通过相互互动和协作,自发地产生出了一种全新的、更高层次的、不可预测的智能行为或特性。

无独有偶,谷歌 DeepMind 的 AlphaEvolve 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它将大型语言模型(LLM)的生成创造力与进化计算的结构化搜索框架创新融合,通过一个持续的 " 生成、评估、选择 " 循环,来自主发现超越人类专家的算法。基于此,它在矩阵乘法这一基础问题上,突破了尘封了几十年的业内瓶颈。

它发现了一种用于计算 4 × 4 复数矩阵乘法的新算法,该算法仅需 48 次标量乘法,改进了自 1969 年以来由 Strassen 提出的、需要 49 次乘法的经典算法   6。

这意味着,AI 的发展范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扭转,一言以蔽之,就是加速走向自我进化,开始展现出某种意义上的创造性。对我们来说," 技术奇点 " 的脚步似乎从未如此临近。

AI自进化时代,

手机成为终极载体

当下,行业已经达成一个共识:AI 正在自进化。

什么是自进化?回望 AI 的智能涌现,和人类的 " 进化 " 何其类似!人类的大脑由几百亿个简单的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本身并没有意识或智慧,但它们的互动却涌现出了思考、情感和意识。人类基因中的智能,是亿万年自然界中不断适应环境的进化奇迹。

如今,AI 也正演变为能够自主学习、持续优化自身能力的自进化 " 生命体 "。这种新型智能系统摆脱了对人类持续、直接干预的依赖,能够系统性地进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任务和环境。

那么,AI 自进化时代,和我们日常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载体是什么?答案是手机。

首先,作为人类的数字器官,它始终在线、贴身伴随、感知全面,这种高频率、多维度的交互,为 AI 系统提供了持续的学习素材和环境刺激;其次,现代智能手机的硬件能力已经足以支持复杂的端侧 AI 运算。

不止于此,手机作为个人设备,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每部手机都反映了其用户的独特偏好、习惯和需求,这种个性化为自进化 AI 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训练环境。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特定使用模式进行优化,形成高度定制化的智能体验。

也就是说,AI 自进化将使终端从被动执行指令的工具,进化为能深度理解用户、主动提供服务的智慧伙伴,实现 " 越用越好用,越用越懂你 " 的超个性化体验。

很遗憾,虽然苹果在前不久新品发布会上 " 将牙膏挤爆 ",推出 A19 Pro 芯片,但我并没有看到这种自进化趋势,换句话说,AI 功能对消费者来说还是 " 镜花水月 ",概念大于实质,并没有真正落地。不过,让我们惊喜的是,放眼国内市场,已经头部厂商有意识地与 "AI 自进化 " 浪潮共舞了。

近日,荣耀 CEO 李健发了一条微博,展现出敏锐的战略眼光,他指出:" 我们判断,自进化将是 LLM 走向 AGI 的关键能力,也将是 AI 终端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这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基于坚实技术实践和 AI 布局,顺利成章得出的结论。纵观荣耀的产品演进历程,从荣耀 Magic7 引入 YOYO 智能体,开启终端 " 自动驾驶 ",到荣耀 400 系列推动 AI 普惠进化,并将算法能力拓展至机器人领域,再到荣耀 Magic V5 定义 " 折叠智能体 ",通过多屏自适应交互与 AI 智慧感知,实现应用场景与交互方式的自我进化、荣耀 Magic V Flip2 打造 " 掌心智能体 " ……

荣耀已经构建起一套完整的 AI 自进化实践体系,并在产品中落实,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荣耀 AI自进化的 "多重支点 "

在我们看来,真正的 AI 自进化,应该是一条更复杂、但更符合人类直觉与长期需求的技术道路。它不应该追求参数的无限膨胀,而是追求智能与用户生活的无缝融合;不追求单一技术的垄断,而是追求跨生态的开放共创。毕竟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不是替代我们,而是扩展人类的能力与体验。

以荣耀为例,其在 " 自进化 " 路上的几大支柱,就体现了这种特性。

第一大支柱,是荣耀 MagicGUI 大模型。作为技术基石,其具备端侧 70 亿参数的强大能力,专门针对图形界面理解与操作进行了优化。这意味着在其赋能下,YOYO 智能体不仅能够听懂语音指令,更 " 看得懂,会操作 ",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和音频设备,可以理解图像、声音、手势甚至环境上下文。这种多模态能力的整合,使得 AI 系统能够以更接近人类的方式感知和理解世界。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能力转化为了神奇用户体验。例如,当用户说出打车去老地方这样的模糊指令时,YOYO 能够自动调用历史数据、地理位置信息,并在高德或滴滴等出行应用中完成全流程操作,帮你修改地址、选择车型、下发或取消订单。这背后是复杂的多模态理解、情境记忆和跨应用执行能力的协同工作,意味着人机交互不止于简单的语音助手功能,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代理服务。

第二个支柱是端云协同架构的设计。荣耀在这方面的创新体现了对用户隐私和个性化需求的深度平衡,敏感数据在端侧处理,确保用户隐私安全;非敏感任务则借助云端算力扩展能力。这种架构设计使得 YOYO 智能体能够基于用户授权数据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保持数据主权在用户手中。

这也是自进化时代,厂商对 " 可信 AI" 的长期承诺。在当前数据隐私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荣耀的选择显示出其负责任的技术价值观,毕竟,真正的智能服务必须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而信任来自于对用户隐私的尊重和保护。

第三个支柱是生态开放的坚定战略。与某些厂商追求封闭系统的做法不同,荣耀主动兼容 iOS、鸿蒙等系统,支持 MCP 与 A2A 协议,与飞猪、高德等合作伙伴共建智能体生态。这种开放性使得 YOYO 能够实现真正的跨平台、跨应用服务。例如,用户的一句安排出差行程指令,可以触发航班预订、酒店选择、车辆调度等多个智能体的协同工作,无需用户在不同应用间手动切换。

这其实是基于一种必然趋势。在 AI 时代,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独自提供所有服务,合作共赢才是正道。此前,荣耀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阿里、百度等百余家企业联合发布《智能体协议共建共享联合倡议》,参与制定 AI 终端标准,展现出对这种趋势的深刻洞察。

如今,即将发布的荣耀 Magic8 系列,标志着自进化 AI 理念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进一步落地。

荣耀 Magic8

要做最强自进化 AI原生手机

从荣耀 CEO 李健的微博 " 剧透 " 来看,荣耀 Magic8 最有可能是其自进化理念的集大成之作。

为什么这么说?其呈现出三大特征:首先,硬件不再是冰冷的堆料,而是探索自我的 " 成长型 " 硬件;其次,系统懂得自主学习,能够实现越用越懂你的个性化体验;第三,再进化的生态互联,通过开放战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智慧服务体验。

先说硬件层面,荣耀 Magic8 系列采用了顶级配置,结合 AI 驱动的动态调度系统,根据用户习惯实时优化性能与资源分配。

我畅想了一下,比如,系统可以根据我的日常使用模式,在游戏场景优先 GPU 性能,在阅读场景优化功耗管理,在摄影场景分配更多资源给图像处理……这意味着硬件资源不再是静态分配,而是有可能能够根据用户习惯和环境需求进行实时优化,是与用户共同成长的 " 有机体 "。

此外,这种产品设计体现了荣耀对 "AI 原生 " 的深刻理解。与简单地在现有系统中添加 AI 功能不同,荣耀 Magic8 从硬件设计开始就为 AI 任务优化,整个系统架构围绕 AI 能力构建。毕竟,只有从底层开始重新思考,才能充分发挥 AI 的潜力。

李健微博还透露,得益于 SOTA 级 MagicGUl 多模态感知大模型等基座能力,荣耀 MagicOS 10 搭载行业最强 AI 智能体,将带来更广泛的自动执行场景与更灵活、更懂用户的交互方式,即使在未经训练的新场景中依然稳定输出。

这让我感慨,荣耀 Magic8 依然稳定发挥,体现了自进化 AI 的核心特征,即环境适应性和持续学习能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苹果刚发布的 iPhone 17 系列,虽然在硬件上有所创新,如推出了史上最薄的 iPhone 17 Air(5.6 毫米),但在 AI 体验升级和自进化思考方面明显缺失。

苹果强调用户数据的本地处理,虽然保护了隐私,但也限制了其 AI 技术的发展潜力,这种保守策略使得苹果在 AI 自进化时代显得被动,无法像荣耀那样构建一个能够持续学习、适应和进化的智能系统。

不止于此,苹果的 AI 功能需要分阶段上线,而且初期仅限于特定区域,在国内甚至不支持 AI 功能,这种不慌不忙的 " 慢节奏 " 与国内厂商的快速迭代形成强烈反差,被批评为 " 挤牙膏 " 式的创新,在 AI 竞赛中似乎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对荣耀   Magic8   带来的   AI   原生手机,又多了几分期待。

荣耀的路径表明,真正的领先不止于技术的单点突破,更在于对产业趋势的精准洞察、对用户需求的深层回应,以及构建开放生态的战略魄力。荣耀正在回答的,不仅是下一代手机长什么样,更是下一代人机关系将走向何方:从人类适应机器,到机器适应人类;从被动执行指令,到主动提供服务;从标准化体验,到个性化关怀。

而这,也是人类不断打开认知边界的过程。

在库布里克导演的电影《2001 太空漫游》中,一群猿人在奔跑、舞蹈;再接着,猿人学会了使用工具,兴奋地将骨头抛向天空,镜头随之切换——骨头变成了在太空中徜徉的宇宙飞船。从茹毛饮血,到在太空中徜徉,其中是千百年的人类文明史。

当人类学会使用工具,我们超越了体能局限;当人类发明机械,我们突破了生产边界;而今,当工具获得自主进化能力,我们正在叩响一个全新文明世界的大门。这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与自己创造的智能体建立协同进化关系,共同走向未知的探索之旅。星空浩瀚,未来已来。

©  本账号长期数据支持来自天眼查

新摘网全新上线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谷歌 alphago 程序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