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直播中宣布小米空调正式推出 " 十年包修 " 服务。雷军随即点赞 " 这个服务好 "。不过,很快迎来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的嘲讽,他于微博发文道:" 十年免费包修是承诺,十年不用修才是实力。" 并提及近日小米召回 11 万辆 SU7 和 14.6 个充电宝事件称:" 敢拍胸脯是好事,但何妨先把眼前的 11 万辆车修好,再来拍胸脯?",演变为一场跨领域的企业交锋。
事实上,小米 SU7 的召回并非传统硬件故障修复,而是智能驾驶系统极端场景下的逻辑优化,通过 OTA 远程升级即可完成,这正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优势体现。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 OTA 召回占比已达 38%,远程修复成为软件类问题的主流解决方式,且符合监管新规要求。将此类常规质量管控行为作为嘲讽靶点,显然偏离了理性竞争轨道。
回溯半年多的交锋历程,争议点不断延伸,8 月的销量数据之争中,双方因统计口径差异各执一词;中央空调主板对比事件里,格力拿 2021 年旧款与小米 2025 年新品对比,遭小米以打油诗嘲讽;更早前董明珠还曾暗指小米市值与技术实力问题,小米则以 " 时代抛弃论 " 回应。高管轮番下场的背后,是空调市场格局变动的现实压力。
市场监管总局早已明确,企业竞争应聚焦 " 创新服务品质、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抵制商业诋毁等恶性竞争行为。格力的技术积累与小米的生态创新本可形成互补,但其交锋却陷入情绪化表达,偏离了为消费者提供更优产的核心目标。
其实,与其在互怼中寻找对方的槽点,不如将精力投向自己的不足,毕竟,市场不会为情绪化的吐槽买单,只有真正解决用户需求,才能在行业变革中站稳脚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