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 前天
“鸭脖大王”ST绝味食品一字跌停!市值较最高点蒸发550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孙艺格

图源:图虫

9 月 23 日," 鸭脖大王 " 绝味食品(603517.SH)的 A 股股票简称正式变更为 "ST   绝味 ",ST 绝味被 " 戴帽 " 要从一纸《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下称 " 告知书 ")说起,9 月 19 日,ST 绝味收到湖南证监局下发的《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合计处以 850 万元罚款。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公司股票 9 月 22 日停牌 1 天,从 9   月   23   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9 月 22 日,时代周报记者针对信披违规及后续业务发展规划等问题向公司发送采访提纲,9 月 23 日,ST 绝味回复表示," 公司就相关事项已发布正式公告,无法提供更多信息或接受采访。"

二级市场方面,9 月 23 日复牌首日,ST 绝味一字跌停,截至 9 月 23 日收盘,ST 绝味报收   14.49 元 / 股,跌幅 4.98%,市值约 88 亿元。较 2021 年的 635 亿市值巅峰跌去近 550 亿元。

5 年瞒报 7.24 亿

历经一年时间,ST 绝味的信披违规一事终于水落石出。

2024   年   6   月   7   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 ST 绝味立案;2024   年 8 月 15 日,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

2025   年   9   月   19   日,根据湖南监管局向公司下发的《告知书》,2017   年至 2021   年期间,ST 绝味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48%、3.79%、2.20%、2.39%、1.64%。公司   2017   年至   2021   年各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

2017-2021 年,正是 ST 绝味上市后高速增长的阶段,也是加盟门店的快速扩张期。

根据年报,公司分别实现营收 38.50 亿元、43.68 亿元、51.72 亿元、52.76 亿元、65.49 亿元,若按已披露的年报数据计算,五年间公司合计瞒报收入约 7.24 亿元。

瞒报的 7 个多亿,相当于 ST 绝味 2020 年全年的归母净利润总额,这是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集体 " 作弊 " 的结果。

根据《告知书》,戴文军时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知悉公司实际管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的情况下,并未对加盟门店装修业务进行规范管理,也未将其纳入到上市公司经营、核算体系,照常在 2017   年至   2021   年年度报告上签字。

彭才刚时任公司财务总监,安排财务部员工出借个人银行账户,未规范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的核算,并在   2017   年至   2019   年年度报告上签字。

彭刚毅时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并未规范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在   2017   年至   2020 年年度报告上签字。

基于公司高层上述的违规行为,湖南证监局分别对 ST 绝味、戴文军、彭才刚、彭刚毅给予警告,分别处以罚款 400 万元、200 万元、150 万元、100 万元。

9 月 23 日,战略品牌专家、晶捷品牌咨询创始人陈晶晶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 在 A 股市场‘ ST ’几乎等同于重大风险警示,往往触发机构被动减仓和散户恐慌性抛售,公司的再融资通道也会随之收窄。连续五年的信披违规更揭示出绝味在内控、财务合规和治理结构上的深层隐患。"

陈晶晶认为,此次的财务诚信危机足以侵蚀品牌声誉,加盟商也难免心生疑虑,当总部治理混乱、支持力不足时,开店信心和长期合作意愿都可能受到冲击。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同样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此次绝味受罚对企业的商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团队信心,供应商信心,加盟商的信心都是巨大的打击。"

2017-2022:高速发展期,市值突破 600 亿

本次 ST 绝味被处罚的核心内容围绕 " 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 展开,具体来看,2017 年至 2021 年的确是公司加盟生意做大做强的时间段。

2017 年上市之初,ST 绝味全国范围内共有门店 9053 家,到了 2019 年,ST 绝味门店数量破万,达到 10954 家,成为当时卤味行业内的首家万店企业。

2020 年,ST 绝味的门店数一年增加了 1000 多家,截至年底共有 12399   家门店。

也正是从 2020 年开始,公司在年报中加大了对加盟政策及规划的说明篇幅。据 2020 年报中所披露的信息,ST 绝味首次提出了 " 连锁加盟,众行致远 " 的加盟体系,是以 " 产品组合、单店模型、加盟体系 " 为核心要素的三维一体的连锁加盟管理机制。

2020 年,ST 绝味的市值一路飙升,突破 500 亿元。

2021 年年报显示,其门店数量净增长 1315 家,共计 13714 家。公司在年报中表示,将适时提升门店扩张节奏,重点布局疫情影响较小的渠道和场景,推动加盟商一体化。

就在 2021 年 2 月,ST 绝味达到上市以来的市值巅峰—— 635 亿元。

2022 年,ST 绝味的门店数突破 1.5 万家,全年净增长 1362 家,达到 15076   家。

2023-2025: 从门店增速放缓到营利双降

2023 年,是 ST 绝味经营状况走向 " 下坡路 " 的开始,其门店数量虽然还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下降,全年净增长   874   家,共有 15950 家门店。

与此同时,ST 绝味的市值也在 2023 年出现明显下滑,从 2023 年 11 月末开始,其市值始终徘徊在 100 亿左右,与两年前的 600 多亿市值相比已经缩水近 6 倍。

2024 年,ST 绝味全面 " 沦陷 ",从 2024 年开始,公司的年报中不再披露门店数量,官方公布的最新门店数量停留在 2024 年半年报中的 14969   家,与上年末相比,ST 绝味的门店数量半年减少了 981 家。

加盟管理方面的营收随之锐减,2024 年,ST 绝味在加盟商身上赚到的钱同比下降 26.28% 至 6122.03 万元。

在此之前,公司的加盟管理营收费用始终保持增长趋势。2017 年 -2023 年,ST 绝味在加盟商管理方面的营收分别为 4682.00 万元、5320.23 万元、5490.04 万元、6842.92 万元、6743.03 万元、7456.54 万元、8304.98 万元。

同时,2024 年也成为 ST 绝味的业绩 " 分水岭 ",上市 7 年高增长的态势被打破,门店数量的减少让靠着加盟商 " 闯天下 " 的 ST 绝味霎时失去了捞金能力。2024 年,公司迎来上市后的首次营收、净利润双降,扣非净利润降幅近 50%。对此,ST 绝味给出的解释是 " 收入下降主要系销售减少 "。

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 2025 年 9 月 16 日,ST 绝味全国范围内门店数为 10725 家,较 2023 年底的 15950 家店,减少超 5000 家。

业绩方面,ST 绝味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28.20 亿元,同比下降 15.57%,归母净利润 1.75 亿,同比下降 40.71%,扣非净利润 1.33 亿元,同比下降 52.60%。

陈晶晶表示,过去几年,ST 绝味高度依赖加盟扩张,但单店盈利能力不足,最终引发加盟体系的 " 去泡沫化 "。与此同时,整个卤味赛道增速放缓,即时零售崛起,新兴卤味品牌借助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切走了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力与流量。在此背景下,ST 绝味必须先证明单店盈利模型的健康性,将重心从 " 量 " 转向 " 质 "。通过数字化运营、供应链优化和   SKU   提质来提升单店效率,才能真正跑通盈利逻辑。

卤货走不出高价 " 围城 "

2022 年,戴文军曾提出 2025 年实现 " 百亿营收 " 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 ST 绝味要在下半年实现 71 亿的营收,抛开信披违规被处罚,单从 ST 绝味目前的业绩表现来看,戴文军的 " 百亿梦 " 要暂时搁置了。

究其根本,ST 绝味业绩大幅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单价较贵,在社交平台上,关于 " 月薪一万吃不起鸭货 "" 卤味为何越卖越贵 "" 绝味鸭脖刺客 "" 爱马仕鸭货 " 等话题频繁出现。

实际上,这也映射出卤味市场的集体困境。与 ST 绝味并称为 " 卤味三巨头 " 的煌上煌(002695.SZ)和紫燕食品(603057.SH),今年上半年的营收规模均有所下滑。其中煌上煌的直营门店从 2024 年的 241 家减少至 194 家,加盟店从 3419 家缩减至 2704 家。

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卤味品类发展报告 2025》显示,随着入局者的增多,卤味赛道竞争愈发激烈,叠加消费渐趋谨慎影响,卤味品类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

红餐大数据显示,从 2023 年至 2025 年,卤味人均消费在 25~35 元、35 元及以上的门店占比在下降;人均消费在 25 元以下的门店占比在升高。

这意味着,低价卤货正在重新占据市场。再加上如王小卤、三只松鼠、劲仔食品、百草味等零食品牌的纷纷推出卤味零食,卤味市场的份额正在被重新分配。

朱丹蓬 9 月 22 日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卤味赛道的增长有赖于几个方面。从宏观来说,是基于重度消费人群的人口红利,以及门店数量的增加。从微观来说,就包括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粉丝效应,以及品牌服务体系以及客户黏性。整体看,从品类竞争的角度,卤味整体的价格是偏高的,性价比不足。加上这几年整个行业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消费的信心下探后,对卤味行业的挑战是非常大的。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跌停 股票 湖南 a股 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