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经营环境下,餐企如何突破单店盈利瓶颈,实现品牌持续增长?
新周期之下,餐饮行业正在经历从宏观政策冲击到消费趋势变换、再到供给过剩洗牌加剧等多重挑战。无论是选择区域深耕还是全国扩张的品牌,都面临如何突破单店盈利瓶颈、重塑组织能力、实现品牌可持续增长等共性难题。
9 月 23 日,"2025 餐饮标杆品牌发展论坛 " 成功举办。
作为 2025 中国餐饮品牌节(第 34 届 HCC 餐饮产业博览会)的板块之一,"2025 餐饮标杆品牌发展论坛 " 汇集了合众合创始人姚哲,食尚国味集团创始人、陶陶居酒家主理人尹江波,醉得意创始人彭林明,大鸽饭创始人黄小华等行业资深力量,结合各赛道标杆品牌的实践经验,共同探讨品牌的重构升级、标准化进阶之道,解析餐饮品牌从规模到价值的转型逻辑。
01.
中国餐饮标准化的四个路径
餐饮品牌从 1 家店到 100 家店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少难题:如何做产品标准化?规模与质量如何平衡?区域集中开店还是全国铺开?
合众合创始人姚哲从餐饮品牌的标准化进阶之路出发,分享了其对市场变化的思考以及企业的应对之策。
姚哲表示,近两年,餐饮行业发生了巨变,比如街边店品牌迭代加速,购物中心餐饮出现新品类——比如各种类型的 Bistro,餐厅的美学表现明显提升。市场变化下,企业策略不对,努力白费。而新一代的餐饮竞争本质上是标准化新思维的竞争。
△合众合创始人姚哲
在姚哲看来,中国餐饮标准化有四个独特路径。首先,中国餐饮标准化的核心是灵活的本地化创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融合本地化发展,比如肯德基就坚持本土化策略;第二,顾客预期的管理,消费者的预期会随着时代变化改变,餐饮产业链中的每个企业都或多或少触达了顾客,做好顾客预期管理也是标准化的重要一环;第三,领先的数字化能力,包括品牌能力、会员体系等;第四,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包括供应链履约效率、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开发等。
姚哲还指出,中国餐饮有 5 步进化:单品定位、品类扩容、多元动机、全时段、全场景。以肯德基为例,早期主打炸鸡单品,后来品类扩容到炸鸡、汉堡,还逐渐将经营时段延伸到早餐、夜宵,并通过零售业务实现全场景覆盖。数据显示,西式快餐消费者在非核心时段(早餐 / 下午茶 / 夜宵)消费占比已经超过 50%。
02.
餐企经营如跑马拉松,以 " 慢心态 " 谋长远
食尚国味集团创始人、陶陶居酒家主理人尹江波分享了品牌焕新蝶变历程,提出:" 餐企经营就像跑马拉松,慢慢跑,可以跑得更远。"
尹江波自身有 10 余年跑 60 余场马拉松的经历,他从中感悟:努力重要,方向更关键,餐企经营需做到 " 取势、明道、优术 ",且要在经营面积、产品结构、盈利模式、成本结构等各方面追求极致。
作为百年品牌,陶陶居的焕新实践颇具代表性:2015 年,品牌首次走出广州西关老城,在正佳广场开启新征程;并依据自身特性设计商场店、街铺店、商务店、宴席店四种经营模型,全面覆盖不同消费场景,精准满足细分需求。
△食尚国味集团创始人、陶陶居酒家主理人尹江波
尹江波强调,创新需与坚守并行。自 2015 年起,陶陶居品牌建设始终坚持 " 三个结合 ":其一,与时尚结合,紧跟消费者需求变化,门店模型每两年迭代一次,持续创新环境与产品;其二,与文化结合,以广府文化为根基,坚持手工制作茶点,并举办国内、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传播广府饮食文化;其三,与科技结合,秉持 " 科技即生产力 " 理念,食尚国味集团自 2002 年起推进信息化建设,现已建成各种内部运营系统、外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
最后,尹江波总结:" 最好的传承是与时俱进。" 企业需明确坚守与创新的边界,在两者间找到平衡,方能实现长远发展。
03.
《2025 中国餐饮店型创新趋势研究报告》重磅发布
红餐产业研究院出品的《2025 中国餐饮店型创新趋势研究报告》也正式对外发布。
现场,红餐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欣对《2025 中国餐饮店型创新趋势研究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唐欣表示,2025 年,禁酒令、社保 " 新规 " 相继出台,推动餐饮行业向健康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禁酒令倒逼中高端餐饮向大众刚需场景延伸,催生健康饮品创新,适配轻量化、社区化店型发展;社保 " 新规 " 加速企业灵活用工与智能化升级,助力行业向规范化、品牌化迈进,为卫星店等创新店型提供发展动能。
△红餐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欣
在这个过程中,餐饮店型创新出现了四大新特征:向轻量化、小型化和次级地段发展,以此降低租金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适配场景多元化拓展,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提升门店综合收入;积极拥抱数字化工具和最新技术成果,减少综合成本;突破单店独立运营的封闭模式,构建资源共享的协同生态。
基于市场变化,唐欣还总结了五类典型创新餐饮店型:外卖专门店、共享店、业态复合店、主题形象店、以车代店。
以外卖专门店为例,凭借独特的场景化的定位、线上流量的转化、小型化、轻量化的运营模式,正成为许多品牌突破增长瓶颈、提升市场份额的新路径。这套体系不仅适用于初创品牌快速切入市场,也为成熟餐饮企业拓展外卖业务提供了参考。
04.
圆桌论坛:餐饮品牌如何锻造穿越周期的生命力
餐饮行业步入新一轮洗牌与重构期,短期的流量与规模已不足以支撑长期发展,如何锻造穿越周期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经营,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稳健成长的关键命题。
聚焦 " 餐饮品牌如何锻造穿越周期的生命力 ",在红餐合伙人、品牌总监刘依依主持下,醉得意创始人彭林明、大鸽饭创始人黄小华、师烤豆花烤鱼联合创始人刘虹汝、小江溪江西菜创始人李伟声、星贝知识产权创始人魔法船长,从产品力、组织韧性、品牌资产与战略布局等维度,探讨了品牌实现长期价值的核心路径与底层逻辑。
△醉得意创始人彭林明
在醉得意创始人彭林明看来,眼下餐饮消费并没有降级,而是面临结构性调整和升级。为此,醉得意对定位做了调整,从 " 家常菜大王 " 到 " 中国炒鸡第一品牌 "。
在这个过程中,醉得意主要做了两方面调整,首先是产品结构,原本醉得意三道招牌菜并行——醉排骨、片片鱼、大王炒鸡,调整后聚焦 " 山茶油炒土鸡 " 这一道招牌菜。
其次,醉得意调整了炒鸡的制作工艺和原材料,制作工艺方面,采用福建客家的炒法;原料方面则将白羽鸡替换为散养中华土鸡(黑脚鸡)、选用更健康的山茶油等。
目前,醉得意的门店规模在炒鸡品类中算比较大,其在福建、广东等 8 个省份开出 370 余家门店。这种区域集中式的发展,让醉得意在原料采购、运营管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也有利于品牌进行战略调整。
彭林明表示,品牌要穿越周期发展,需要做好两方面准备。第一,市场迭代很快,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品牌需要洞察顾客的真实需求,做出对应的策略调整。第二,当下顾客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更极致,品牌要思考如何以顾客为中心,在产品端提供更健康的菜品,在服务端不断优化就餐体验。
△大鸽饭创始人黄小华
" 我没有太多关注市场变化,努力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大鸽饭创始人黄小华直言,大鸽饭 18 年的经营过程中,核心产品和菜单没有太大的调整。
这种 " 坚持 " 背后主要基于两点,首先是大鸽饭的门店模式,大鸽饭开的都是千平或更大的门店,大门店大场景下,消费者的需求也非常多元,需要更丰富的产品作为支撑。黄小华表示,8 年前,大鸽饭曾大幅缩减 SKU,从 200 多道菜砍到 58 道,结果发现并不合适。目前大鸽饭的 SKU 维持在 110 个左右,会根据顾客需求变化,对产品进行微调而非大的调整。
其次,大鸽饭在核心产品上花费了非常多心思,比如自建鸽场,从源头上把控原材料的品质;再比如对烹饪方式进行调整,传统鸽子是脆皮的,肉质比较柴。大鸽饭将制作方式调整为生炸工艺,鸽子汁水更充盈。
黄小华表示,大鸽饭的主要客群是 " 家庭 + 轻商务 ",这部分客群的年龄段大概在 25-40 岁。" 每隔 5 年,25 岁变成 30 岁,30 岁变成 35 岁了,这些顾客群体有不同的需求,我们的产品围绕他们的需求做微调,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年轻,但不能做得太年轻。"
△师烤豆花烤鱼联合创始人刘虹汝
师烤豆花烤鱼联合创始人刘虹汝表示,面对市场环境变化,企业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做好自己的业务。
以师烤为例,2023 年是其品牌快速发展时期,当时师烤一个月能开 30 多家店。这是基于大单品相对更容易标准化以及企业的组织力优势。
今年以来,师烤进入了稳定成长的阶段,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人员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产品的优化等方面。比如师烤的豆花,品牌深入东北原产地挑选合适的豆子,从豆子的采购,到豆花现磨现做,打造出优质的豆花产品,最终也受到了消费者喜爱。
" 我们还是优先做好产品品质,消费者一定是能感受得到的。" 刘虹汝表示,年轻消费者自主性比较强,喜欢自己动手体验,所以师烤有自助饮品,顾客还能自己调制。
结合师烤的经营实践,刘虹汝也总结了品牌穿越周期发展的两大要点。第一是守住价格,锁定自己的消费群体。师烤创立初期,就想做一个为年轻人服务的高性价比品牌。刘虹汝表示,其内部有一句话," 用年轻人的思维服务年轻人 "。目前,师烤的管理者和团队都比较年轻。
第二点是组织力,组织力强了,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更长久。" 我们的组织力要不断提升,围绕顾客做一些有价值的输出,这才是核心。"
△小江溪江西菜创始人李伟声
小江溪江西菜创始人李伟声表示,近两年,江西菜确实在风口上,发展特别好。这一方面是政府支持和文旅火爆,带动了江西菜出圈。另一方面,江西菜有下饭、性价比的特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有优势。
李伟声坦言,小江溪这两年发展的很快,被风口推着走。" 我们最担心的是风过了怎么办,所以现在开店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负担,我们在控制开店节奏。"
接下来,小江溪计划打通线上线下平台,探索外卖业务;其次,打造好拳头产品,比如其招牌菜 " 江西汤汁小炒肉 ",汤汁是江西菜的灵魂,也是江西菜区别湘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还要做好供应链建设,保证鲜肉制作。同时,小江溪也将持续挖掘江西文化、地域特色食材和菜品。
李伟声表示,一个品牌要穿越周期必须基于内功和文化,目前小江溪的重心是练内功,产品、运营管理都向大品牌学习,把产品做得更好、更极致。" 到那个时候,就不存在周期问题了,因为我们做的都是刚需生意、家常菜品,大家离不开你。做好内功,就会有好的回报。"
△星贝知识产权创始人魔法船长
星贝知识产权创始人魔法船长表示,根据他的观察,今天能够存活下来的餐饮企业,都做到了三大关键点。
第一,选准赛道。所谓 " 选品定生死 ",选品选对了才能持续发展;第二,赛道有根基,不管是烤鱼还是炒鸡等品类,都是有长久生命力的赛道;第三,有了品类根基后,根据顾客的需求变化,要不断迭代升级。
船长指出,餐饮行业是个勤行,企业要做好最基本的东西,包括产品、组织、运营等等,同时也要明白自自身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耕。
在他看来,很多餐饮企业已经做到了定位清晰和差异化认知,当下更应该思考,如何让品牌的差异化被消费者所看见、感知并认可。
餐饮市场正在发生巨变,单个企业改变不了宏观市场,但可以改变主观的思想和动作。面对挑战,企业不能躺平,要学会提前预判消费趋势,做出应对措施。同时,团队要有强执行力,将策略执行到位。
结 语
市场仍在不断变化、竞争有增无减。在 "2025 餐饮标杆品牌发展论坛 " 上,通过这些赛道标杆品牌的实战经验分享,领头羊之间的深度交流与观点碰撞,为餐饮品牌价值提升、探索新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
延伸阅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