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9 月 23 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召开 " 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 新闻发布会。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师继军介绍了滨海新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滨海新区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一基本定位,积极推进医疗、医保、医药 " 三医 " 协同发展和治理。滨海新区充分发挥医保改革 " 惠民生 " 作用,多措并举,推进参保扩面。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基本医保参保达 221.7 万人,较去年增加 4.5 万人,参保人数创历史新高。以海滨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为试点,在全市率先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按人头总额付费改革,签约人群门诊次均费用下降 15.9%、个人负担费用下降 9.8%。
海滨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娄永忠介绍,医院依托新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成医学检验、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共享中心和转诊中心,构建了分级诊疗服务体系。近一年来,海医医疗集团实施委托检验 14.98 万例次、心电诊断 3.25 万例次、影像诊断 0.76 万例次,通过转诊中心上转 0.56 万人次、下转 0.32 万人次,基本形成了 "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 的就医格局,辖区居民在医疗集团就诊率达到 87.3%,较之前提高了将近 10 个百分点。
" 全区着力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区网格化布局 7 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师继军表示,滨海新区立足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建第五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共建新区中医医院,老年病科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市肿瘤医院、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等市三甲医院设立了滨海院区,补充了新区专科优质资源,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医疗能力。大港医院等 3 家医院晋升三级,全区三级医院数量达到 12 家。此外,滨海新区聚焦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一年来,下沉专家 1 万余人次,帮助成员单位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230 余项,配置设备 100 余台,基层诊疗量从 575 万人次提高到 771 万人次,占比从 38% 提高到 42%。今年年底,将建成的全市首家健康教育馆,通过 " 沉浸式 " 体验与互动,助力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滨海新区在全市率先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线上调阅互认,促进合理用药、检查、治疗,2024 年全区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分别下降 1.3% 和 5.8%。此外,优化诊疗流程,大力推行多学科诊疗、诊间支付、床旁结算等措施,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上线运行 " 医后付 " 即 " 先诊疗、后付费 " 模式,使用量已超过 50 万人次,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平均缩短 25% 以上。
今后,滨海新区将聚焦医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坚定不移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