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文旅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哈尔滨市立足百年工业基底,开启了工业产业链与文旅产业链 " 两链联动 " 的探索。23 日,市工信局、市文旅局联合发布了首批 30 个哈市特色工业旅游点位。这标志着哈市正以 " 工业 + 文化 + 旅游 " 的新模式,推动工业遗产活化、智能制造场景开放,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探索文旅新路径提供新实践。
从工业遗产到文旅地标
百年工业积淀,为哈尔滨孕育了丰富的工业旅游宝藏。市工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市已梳理工业遗址 142 项,培育国家、省级工业遗产 11 项,15 家工业类博物馆成为旅游热点。全市首批 30 特色工业旅游点位 " 可观、可玩、可购、可闲 ",涵盖工业遗产、观光工厂、工艺博物馆等多元类型。
哈工大博物馆
哈工大博物馆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座建于 1906 年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如今陈列着 4000 余件展品。从 80 多年前的红色 " 禁书 ",到我国第一台会说话的专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模型,再到新体制雷达模型……这里浓缩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与哈工大 "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 的精神传承。据统计,哈工大博物馆已累计接待线下参观超 73 万人次,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阵地。
《黑龙江酒业发展史 1986 — 2006》记载:" 出土文物和史料证实,金代上京是蒸馏酒最早的发祥地 "。玉泉酒厂是金代烧酒作坊遗址所在地。
玉泉酒业则将千年御酒文化与工业旅游深度融合。
作为 " 中华老字号 " 企业,其工业旅游园区以 " 古法酿造探秘 + 非遗技艺互动 " 为特色,通过复原金代蒸馏酒器 " 天下第一烧锅 ",打造封坛大典等文化 IP,让游客在品尝白酒的同时,感受金源文化的独特魅力;
双城区的金色研学之旅中,飞鹤智能产业园、哈肉联、森鹰窗业等串联成线,其中飞鹤产业园作为 3A 级景区,年产能 4 万吨的智能化生产线成为游客探秘奶粉诞生的 " 活教材 ",森鹰窗业的 " 世界最大被动式工厂 " 则让游客直观感受绿色建筑科技的魅力。
" 三维发力 " 激活工业游新活力
哈尔滨工业旅游的发展,离不开 " 活化遗产、打造展馆、开放场景 " 的三维发力,更离不开细致入微的服务与创新多元的运营。
工业遗产活化,哈尔滨善于 " 变废为宝 ":哈药六厂 " 东方卢浮宫 " 的欧式建筑成为网红打卡地、锈迹斑斑的船厂变身 " 北方洱海 "、机联机械厂改造为如今的时尚前沿——西城红场……这些改造并非简单的翻新,而是保留工业肌理,注入文化内涵,让每一处遗址都成为承载城市记忆的 " 时光胶囊 "。
每个工业游展馆的打造,更是注重 " 温度 + 沉浸 "。哈工大博物馆推出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主题参观路线,通过志愿讲解员与专职讲解员的接力讲述,让冰冷的展品变得有故事、有情感;玉泉酒业则为游客定制专属酒标、藏头诗、个性化封条,设计 " 周岁封酒 "" 金榜题名封酒 " 等场景化服务。
工业游开放场景中,哈尔滨啤酒博物馆、秋林格瓦斯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展示与衍生产品开发,将生产工艺转化为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读懂品牌历史;
飞鹤智能产业园的 360 ° 透明生产线,让游客亲眼见证从鲜奶到奶粉成品的全过程;
而森鹰窗业的 " 小小工程师 " 产线互动,则让孩子们亲历一扇好窗的诞生。
两链联动绘就发展蓝图
对于工业旅游的未来,哈尔滨有着清晰的规划。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工信局将与市文旅局、各区县(市)持续推动工业产业链与文旅产业链 " 两链联动 ",以规划为引领、以特色为核心、以设施为支撑、以服务为保障,构建特色鲜明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
哈药六版画博物馆
在资源整合上,哈市将进一步挖掘工业遗产潜力,推动更多老厂房、老设备变身文旅新空间,同时鼓励更多智能制造企业开放生产场景,丰富工业旅游的业态与内涵。在品牌打造上,将以多条特色线路为基础,强化 " 哈尔滨工业旅游 " 的整体 IP 形象,完善工业旅游配套设施,优化游览路线,推出更多个性化、定制化服务,让游客不仅能 " 走进来 ",更能 " 留得住、记得住 "。
从 " 共和国长子 " 的工业辉煌,到 " 文旅融合 " 的全新探索,哈尔滨的工业旅游正以独特的方式,让工业遗产 " 活 " 起来,让制造场景 " 亮 " 起来。这座城市用工业的厚重与文旅的灵动,正为全国工业旅游发展提供着 " 哈尔滨样本 "。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节永志
配图来自哈尔滨新闻网资料片
编辑:马云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