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致敬原创精神,连接时代热血。
当汽车行业陷入内卷漩涡,不少车企为追求短期销量,把 " 品牌长期主义 " 抛诸脑后,导致现在车市乱象丛生。有的用虚假订单营造热销假象,有的用热点和流量干扰消费者认知,有的靠低价倾销透支品牌价值,有的随波逐流堆砌网红配置,却让产品陷入同质化的泥潭……
在这场看似热闹的竞争中," 汽车的品牌本质 " 与 " 用户真实需求 " 被逐渐淹没。而就在近日,莲花跑车勇敢地站出来,以 " 注定热血 " 为主题,举办了 EMEYA/ELETRE 新款上市发布会,同时还搭建了欧系、美系、日系、华系四大神车展区,用一场跨越时代的神车盛宴,致敬汽车工业的原创精神,毅然走出了一条反内卷的长期主义道路。
从欧洲保时捷 911 GT3 的机械巅峰,到美系道奇 SRT Hellcat 的马力信仰,再到日系日产 GT-R 的电控突破,最后到华系蔚来 EP9、领克 03+TCR 的性能崛起,每一台车型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原创热血。莲花跑车集团 CEO 冯擎峰直言:" 汽车工业的繁荣不该是同质化的狂欢,原创精神才是每个时代神车的灵魂。"
这场发布会的深意,无疑是莲花跑车对行业内卷的优雅反抗。当多数品牌把发布会变成流量秀场,莲花跑车选择用 " 跨越时代的对话 ",重申自己的品牌立场:汽车不是流量商品,而是承载驾驶文化与工程信仰的载体,以 77 年赛道基因为根,以原创技术为本,以用户驾控需求为锚,夯实品牌价值,无疑为行业树立了 " 坚守比跟风更有力量 " 的范本。
反内卷不是口号,要有硬核支撑
内卷是当下行业特别热议的一个词,从国家到协会,甚至到行业观察者,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反内卷之风。莲花跑车的反内卷,并非理想主义的自我感动,而是有实实在在的 " 硬核实力 " 作为支撑。特别是从技术到业绩,莲花跑车构建了双轮驱动的破局逻辑,证明不参与内卷,同样能走出卓越之路。
随着消费者对舒适性和娱乐功能需求的日益增长,冰箱彩电大沙发固然体现了消费者对便捷、享乐生活的一面追求,这只是个人化用车体验的一部分。但人的喜好和需求本就千差万别,车辆的定位和设计也应当各具特色。
在莲花跑车的世界观里,根植于 77 年辉煌历史中的卓越性能、精密底盘调校、高效空气动力学技术以及在轻量化上的深耕,始终是品牌的核心灵魂,这种对纯粹驾驶乐趣的坚守,使其在喧嚣的潮流中保持独树一帜的魅力。
因此在配置堆砌即高端的行业误区中,莲花以突破性原创技术打破同质化,让售价 53.8 万元起的新款 EMEYA/ELETRE 成了 " 新时代驾控神车 " 的标杆,特别是四大独家黑科技筑起的壁垒,每一项都带着 " 原创基因 "。
比如全球唯一纯电量产主动双层尾翼,历经 3 年研发、获 22 项专利,不仅能在巡航时减阻提续航,激烈驾驶时还可提供 215kg 下压力,其研发投入堪比猎鹰 9 号火箭发射;比如国内唯一纯电 SUV 主动稳定杆,2ms 极速响应比眨眼还快一倍,圈速媲美超跑,日常行驶又能兼顾舒适。
比如国内第一纯电 SUV 主动后轮转向,5 米大车跑山如卡丁车灵巧,高速变道稳如泰山,攻克了四轮转向研发难题;还比如国内第一量产十活塞碳陶制动,采用航空级锻铝工艺减重,前卡钳仅 8.9kg,且运动摩擦材料耐高温抗衰退,解决电车 " 跑得快刹不稳 " 的行业痛点。
特别是数字底盘方面,由于用上了科技的力量,直接破解了一些百年的悖论。比如传统机械时代," 操控与舒适 " 始终是矛盾体,而莲花通过具备智能大脑调度能力的 LDDC 数字底盘,实现对车辆 " 上下、左右、前后及三轴转动 " 六个自由度的协同控制,让车辆在赛道过弯时该硬则硬、在公路颠簸时该软则软。
而技术一定要为体验服务,跑山时后轮转向缩小转弯半径,提高灵活性,连续刹车时碳陶制动保持稳定,长途驾驶时数字底盘熨平颠簸,让 " 千万级赛道体验 " 走进日常。这些技术突破,不是单纯的堆硬件,而是工程整合与算法赋能,真正解决了用户 " 既要驾控又要舒适 " 的核心痛点。
更特别的是,在此次上新的 EMEYA/ELETRE 上,莲花跑车对配置进行了调整,将主动稳定杆、后轮转向系统、主动尾翼、智能底盘、碳陶制动等与驾控体验强相关的 " 高感知 " 核心技术下放,致力让更多用户体验卓越驾控乐趣。
实际上莲花跑车的这些能力,以及形象显著的标签,得到了市场和行业的认可。即便行业如此内卷,莲花跑车也凭借现金流稳健、增长有质量、市占率扎实等表现,交出了一份 " 抗周期 " 的业绩答卷。
近期,莲花跑车获得机构投资者及战略合作伙伴最高约 5 亿美元资金承诺,其中与吉利达成 16 亿元人民币非循环信贷框架,代表着资方对莲花跑车的信心,同时也让莲花无需靠 " 低价走量 " 缓解资金压力,为长期研发与品牌投入提供保障。
而 2025 年二季度,随着新款 EMEYA/ELETRE 在中国交付加速,莲花全球收入环比增长 35%,经营毛利率由负转正,这意味着莲花的增长不是 " 赔本赚吆喝 ",而是靠产品竞争力实现盈利,明显区别于行业内部分品牌以价换量的内卷玩法。
包括在中国市场上,在 1-7 月整体豪华车市场销量同比下降 30%~40% 的背景下,莲花中国区销量逆势增长 5%,其中二季度交付量环比增长 86%、同比增长 31%,旗下 ELETRE 在 55 万元以上高端纯电 SUV 市场市占率稳居第一,这一系列成绩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流量会退潮,品牌耕耘才是永恒
当行业竞争进入到一个全新周期之时,其实每个品牌不得不思考品牌护城河的难题。
冰箱、彩电、大沙发是护城河吗?不是,因为供应商的东西很快就可以拿来用。配置功能全部满配是护城河吗?不是,因为堆配置谁都会,而一旦一款车成为一台六边形战士,留给这台产品和品牌的,就只有性价比了。
换句话说,造车如果用模仿和跟风的方式来推进,也很容易被别人跟上和超越。而莲花跑车从诞生起就与 " 跟风 " 绝缘,始终坚守 "For the Drivers" 的核心,以 " 驾控 " 为品牌最高准则,构建起难以复制的品牌护城河。
一台莲花车,半部驾控史,从柯林・查普曼打造第一台赛车开始,莲花 77 年的历史,无疑展现了一幅 " 驾控进化 " 的历史画卷。
1956 年用羊毛粘车身做风洞实验,1968 年首创 F1 尾翼技术,1978 年发明孔隙式车身解锁地面效应黄金公式,1981 年研发主动空气动力学;如今在电动时代,不仅助力特斯拉开启全球纯电时代的里程碑之作,又推出全球首台超 2000 匹马力的纯电超跑 EVIJAX,以 " 机械极限 + 数字赋能 " 延续这一基因。
可以说在每个时代,莲花都以超越时代的理念和技术,不断突破人类对速度掌握的上限,更是以满墙的赛事年度冠军和大满贯记录,证明了机械时代的操控极限。这种 " 以原创定义时代 " 的理念,让莲花在当下内卷的行业中,坚决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更正确的路。
而为了在一个摇摆的世界里坚守驾控标签,莲花的投入和动作非常精准。比如与手游《巅峰极速》的合作,是莲花 " 品牌主诉优先 " 的典型案例,没有盲目植入,而是通过 " 虚拟世界还原真实驾控 ",以极低成本撬动超 11 亿曝光。
这种营销的成功,恰恰证明坚守品牌核心比追逐流量更高效,因为它精准触达了热爱驾驶的新一代用户,而非泛流量人群。
除了 " 虚拟 " 的,还有现实落地的,特别是在构建 " 赛车金字塔 " 生态方面,莲花斥资打造从 " 青少年卡丁车计划 " 到 " 冠军之路赛照培训 ",再到国家级 "2025 莲花杯单一品牌赛 " 的完整驾控生态。
顶层赛事为车手提供职业通道,底层培育青少年驾驶文化,这种生态不是 " 为卖车做营销 ",而是真正反哺中国赛车文化,为品牌注入长期价值。
从 1948 年诞生至今,莲花历经燃油时代、电动时代的更迭,见证了无数品牌靠流量崛起又因跟风衰落,却始终以原创与坚守穿越周期。这份沉淀,让莲花在当下内卷的行业中,有着更清醒的判断,流量是短暂的,销量是波动的,唯有品牌的核心价值与用户信任,才是永恒的护城河。
正如新款 EMEYA/ELETRE 上市时,莲花没有宣扬自己的配置有多丰富,价格也不像其他品牌,每开一次新车发布会,就将价格下探一次。反而在发布会现场,致敬 " 每一代驾控神车的原创精神 ",因为它深知,一辆车的热销可能靠价格,一个品牌的长青却要靠坚持和信仰。
在汽车行业 " 求快 " 的当下,莲花的故事像一面镜子,它证明,不搞内卷不是落后,而是清醒;不追流量不是保守,而是长期主义。正如冯擎峰所说:" 原创精神会开启时代,而历史会记住原创精神。"
未来,当行业的流量泡沫退去,那些坚守品牌本质、深耕用户价值的企业,终将成为汽车工业的 " 长青者 "。而莲花,早已走在这条路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