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管睡觉叫睡瞌睡,瞌睡瞌睡,困了就睡,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小的时候,经常睡觉时在床的这头,第二天醒来却发现到了另外一头,完全不知道半夜怎么动弹的。
去隔壁村看露天电影,第二天醒来发现睡在自家床上,父亲一路把我背回来,我却完全没有任何感觉。
大学时遇到无聊的课大家会睡倒一片,刚工作的时候一到开大会就打瞌睡,大腿都快被自己掐紫。
年轻的时候,困了累了醉了,睡一觉又都能元气满满。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睡觉成了越来越困难的一件事,睡得越来越晚、越来越少,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差,甚至时不时还会失眠。
虽不至于像《百年孤独》中马孔多的失眠症那样直接引发失忆,但长期睡眠不好造成的损伤不异于慢性毒药。
排除了遗传和身体健康的原因,就该从其他地方找找问题了。
我感觉,电子产品首当其冲,短视频一刷就忘记时间,睡前游戏影响也很大,会让神经兴奋,但加班忙碌了一天,不开把黑总觉得好像不大对得起自己。
把手机放在客厅,亦或暑假陪儿子的时候互相监督,十一点准时放下手机上床,也蛮快就能入睡。
当然,如果晚上喝了咖啡或者浓茶例外。
烟酒茶、咖啡和其它饮料中不知道含什么成分,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入睡有害无益。
吊诡的是,人类一直致力于探索研究成瘾的东西,从萨满巫师的致幻药草到烟草酒精乃至 D 品,再到现在的电子瘾品,莫不如此。
个中缘由,有本书叫《上瘾五百年》,讲得蛮清楚,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心头有事也不大能入睡。
越来越多的压力、烦心事和需要考虑的问题,往往在准备入睡时通通袭来,有时好不容易放下手机躺了半晌,却想起一件并不重要的事情或者自以为很绝妙的选题,又拿起手机打开了备忘录。
不是到了深夜才文思泉涌,而是放下了干扰思绪的手机以及杂务,才有了专心思考的时间。
但最焦虑的,其实是睡不着带来的二次焦虑。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一书中列举了睡眠不足带了的诸多灾难性后果,从大脑、情绪、心血管系统到性功能乃至生育,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
智能穿戴设备会 " 善意 " 地提醒睡眠时长不足、深睡不够、规律不行、快速眼动不正常等等,那泛红的评分让人自我怀疑。
了解得越多,对失眠的恐惧和睡不着的焦虑就会越深,进而加剧压力与失眠的症状,形成一个向下的螺旋。
为了能够很好的快速入睡,我尝试了很多种办法,什么褪黑素、白噪声、轻音乐、冥想正念,但最终敌不过手机信息的一次震动。
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有,归结起来似乎就两种,一种是身体准备,另一种是环境准备。
所谓身体准备,就是在睡前不做玩游戏、刷视频、锻炼这类刺激性的活动,用洗澡泡脚等来放松,同时也能降低体温。
环境准备则是确保环境的安静与黑暗,如果条件不具备,那么一个眼罩加耳塞就可以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认真的告诉自己,该睡觉了。
更为重要的,是心态的转变,因为我逐渐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需要刻意去努力睡着,即使睡不着,闭上眼睛躺着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休息方式。
写到这里,我想睡不着的本质或许是不想睡,在这个 " 永不关机 " 的时代,深夜仿佛是从繁忙的工作和沉重的生活中偷来的独属于自己的时光,恨不得把它掰成两半用,用来填平心中的沟壑 —— 未回复的消息、未完成的游戏、未平息的情绪……
但换个角度讲,这又何尝不是给自己套上更多的枷锁呢?
所以,所谓改善睡眠,归根结底是放过自己,不把睡眠视为一天被迫的终结,而是主动迎接这份可能有点无聊的礼物。
祝诸君都有一个好的睡眠。
来源:公众号:望月的博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