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 前天
刚刚!全线大爆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尽管隔夜美联储主席罕见警告,股市估值过高,但似乎并未影响中国科技资产的走势。

今天,港 A 股的科技板块走高。

其中,半导体继续领涨,设备领域涨势强劲。

长川科技、江丰电子涨 20CM 涨停,华海清科、南大光电涨超 12%,北方华创、立昂微涨停,带动半导体设备 ETF 易方达(159558)一度封住涨停,收盘涨 9.44%,近 10 日涨超 31%。

在多重利好催化下,上游的半导体设备厂商,或有望持续受益。

01

订单不用愁

这多重利好因素,具体有:

技术层面传出重大进展有消息称有企业在相关的展会上,首次公开相关技术进展,也有企业研发的新一代先进封装设备在工博会斩获双项大奖。

更为重磅的利好,来自今日在杭州举行 2025 云栖大会。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而 AI 云是下一代计算机;目前阿里正积极推进 3800 亿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的投入。

更多的 AI 基础建设投入,就意味着更多的 AI 芯片需求。更重要的是,阿里加码 AI 基础设施,很可能会引领其他大厂也做出同样的决策。

这对于半导体,尤其是 AI 芯片而言,是一个非常重磅的利好。

另外,随着国产替代的深入,国产半导体企业的订单、市占率都在增长趋势中,在一些关键领域,如 AI GPU、半导体设备等,表现就更为明显。

近期,多款国产 AI 芯片(或路线图)发布,如将在 2026 年 Q1 推出昇腾 950PR 芯片,2026 年 Q4 推出昇腾 950DT,并在 2027-2028 年各推出一款升级版昇腾芯片,有望巩固芯片国产替代逻辑,带动国产芯片生产需求。

海外方面,利好消息也不少。

台积电近日宣布,2nm 制程价格将上调至少 50%,一方面反映了先进制程需求的强劲,另一方面也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带来涨价预期;

美光科技周二(23 日)盘后公布的上季财报,优于分析师所料,对本季的财测也打败市场预期,随着人工智能(AI)军备竞赛白热化,对硬件设备的需求将刺激自家的先进记忆体芯片销售。

无独有偶,国内也传出存储扩产

据天眼查 APP 及企业官方信息显示,长存三期(武汉)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于 2025 年 9 月 5 日正式成立,此举被视为长江存储开启三期扩产,公司计划在 2025 年将月产能提升至 15 万片、2026 年实现全球 NAND 市场份额 15%,这将带动半导体设备需求。同时,国内 AI 芯片专用内存 HBM 的开发和产能建设,亦有望在 DRAM 领域带动半导体设备需求。

这些消息,也间接促成半导体设备板块走高。

02

业绩高增中

9 月以来,半导体及元件(申万二级行业指数)成为本轮大涨行情中最为亮眼的赛道,整体涨幅远超大盘。

这轮行情,呈现出鲜明的 " 龙头领涨、全链扩散 " 的特征。

一方面,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晶圆制造龙头,以及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设备厂商股价率先启动,创下阶段性新高;

另一方面,行情迅速蔓延至材料(如沪硅产业、安集科技)、设计(如卓胜微、兆易创新)、封装测试(如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全产业链环节,形成板块性的虹吸效应。

这种全面开花的局面,清晰地表明市场对国产半导体产业的认知,已经从过去的 " 主题炒作 " 转向了基于基本面的 " 价值发现 "。

半导体企业的最新业绩增长数据也表明,国产半导体板块,正从 " 投入期 " 迈向 " 收获期 "。

而从上市公司披露的 " 合同负债 " 和 " 在手订单 " 数据看,主要设备、材料和制造企业的订单已经排产至 2026 年甚至更久,这使得未来 1-2 年的业绩增长具有很强的可见性,有效对冲了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

一定程度上看,国产半导体,尤其是 AI 芯片相关的细分方向集体爆发,也可以看成海外 AI 芯片成功路径在中国的复制。

基本路径为:

AI 云服务厂商(微软、谷歌、亚马逊、甲骨文 +open AI+ 软银,以及中小厂 coreweave 等),持续加大 AI 基础设施的资本开支,然后 AI 芯片(英伟达为主,AMD、美光、台积电、阿斯麦、ARM 等配套企业)订单量持续走高,半导体的业绩预期、估值、股价都出现节节攀升的局面。

不同的是,国内这个路径复制还在进行中,对于相关产业链接下来的表现,可以保持乐观。

03

估值有溢价

当前市场对国产半导体的估值定价,已超越了传统周期性行业的框架,呈现出独特的结构性特征。

其估值支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由高增长预期驱动的溢价、由战略地位赋予的溢价,以及由盈利能见度提升带来的估值锚定效应。此外,全球流动性环境的转变,正为这些溢价提供有利的宏观土壤。

具体为:

1、高增长溢价。

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增长引擎,已从单纯的 " 市场需求驱动 " 转变为 " 市场需求 " 与 " 供应链安全 " 双轮驱动。" 国产替代 " 不再是可选方案,而是成为众多下游企业的刚性需求,这为国内半导体企业开辟了一个不受全球周期波动影响的、确定的增量空间。

2、战略稀缺性溢价。

在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下,半导体产业的战略属性已与商业属性并重,甚至在某些关键环节更为突出。这使得相关企业的估值中,内含了一层独特的 " 战略稀缺性溢价 "。

对于在设备、材料、EDA 工具等 " 卡脖子 " 领域实现突破的公司,其价值评估不能仅局限于财务报表上的营收和利润。它们所保障的产业链安全、所支撑的国防现代化与数字经济稳定运行,赋予了其难以量化的战略价值。

3、确定性溢价。

随着政策扶持的具体化和下游客户的主动导入,许多半导体企业的 " 在手订单 " 能见度显著延长,甚至可覆盖至未来两到三年。这种清晰的业绩前景,将增长从 " 宏大叙事 " 落实为 " 财务报表上的可预测数字 "。

当清晰的业绩指引被不断验证,甚至超预期兑现时,市场会同时上调其盈利预测和估值水平,从而引发股价的 " 戴维斯双击 "。

2025 年下半年以来的板块表现,正是业绩确定性与估值提升形成正向循环的典型体现。

除上述结构性因素外,宏观货币环境也构成了重要的催化条件。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预期,引导全球无风险利率下行,这一变化对国产半导体这类典型的长久期资产尤为有利;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会驱使市场风险偏好从保守转向积极,使得资金流向科技成长板块,从而使得半导体等高弹性赛道出现更多估值溢价。

阔别 4 年之后,重新出手阿里巴巴的木头姐 -- 凯茜 · 伍德(Catherine Wood)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9 月 22 日,凯茜 · 伍德接受了彭博采访,在谈到对中国科技的看法时直言,中国科技公司的估值仅为美国的一半,且在开源软件与电动车产业上的快速迭代让她印象深刻,这种竞争未必是坏事,反而有利于中美双方创新提速。

当然了,高科技行业,特别像半导体设计、半导体设备、半导体代工等行业,研究门槛高,若直接选个股,可能难度大。

相比之下,借助 ETF 则能有效降低投资的难度与复杂度,正获得越来越资金方的青睐。

最近 5 日,净流入半导体设备 ETF 易方达 ( 159558 ) 的资金就达到 1.8 亿元。

04

结语

综合来看,2025 年 9 月以来 A 股国产半导体板块的亮眼表现,是政策强力引导、技术实质性突破、业绩拐点显现、估值逻辑重构以及流动性环境友好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虽然产业发展的道路依然漫长,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国际竞争压力不容小觑,行业内部的竞争会加剧,分化也可能会成为常态,但基于产业长线价值,那些具备核心技术、卓越管理能力和强大客户壁垒的龙头企业,是有机会穿越周期,持续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

因此,投资于半导体赛道,应着眼于长远,深入产业链研究,甄别真正的硬核公司,也可以多关注对应的半导体指数,以及借道 ETF 这类投资工具,一键布局赛道里的优质资产。

如紧密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的半导体设备 ETF 易方达 ( 159558 ) ,其中,半导体设备占比 59%,半导体材料占比 23.4%,在未来产业趋势中或具备弹性。

此外,该指数覆盖光刻机、蚀刻机、薄膜沉积设备及硅片、光刻胶等关键环节的龙头企业,权重股包括上海微电子、北方华创、沪硅产业、华海清科、长川科技等公司,高度契合国产替代主线。

总体而言,国产半导体处于 AI 革命、高质量发展、科技自强等时代背景之下,是一条坡长雪厚的黄金赛道。

其投资价值,也会随着 AI 革命的快速发展,以及我们国家从制造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历史进程,而不断深化和彰显。

当中的价值发现之旅,或许才刚刚开始。 ( 全文完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半导体 ai 芯片 ai芯片 涨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