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9-24
75只老鼠、1500只苍蝇太空游30天,俄罗斯“诺亚方舟”返回地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IT 之家 9 月 24 日消息,9 月 19 日,一枚搭载了 30 多项实验的俄罗斯生物研究卫星在地球轨道上运行 30 天后,成功降落在奥伦堡州的草原地带。此次任务所使用的 " 生物 -M 2 号 "(Bion-M No. 2)返回舱因其携带多种生物样本而被称为 " 诺亚方舟 "。该航天器于 8 月 20 日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由 " 联盟 -2.1b"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这些生物样本包含 75 只小鼠、1500 多只果蝇、细胞培养物、微生物、植物种子等。

发射后,飞行器被送入高度约 230 至 236 英里(370 至 380 公里)、倾角约为 97 度的极地轨道。在此期间," 生物 -M 2 号 " 所搭载的生物样本暴露于高水平的宇宙辐射环境中。

IT 之家注意到,回收现场拍摄的照片显示,着陆过程引发了小范围灌木火灾。不过火势很快被扑灭,使回收团队得以安全接近返回舱。

三架载有技术专家的搜救直升机迅速降落在返回舱附近,以最快的速度取出活体样本并展开初步检查。例如,现场专家计划立即评估果蝇的运动活性,以检测其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损伤。

" 生物 -M 2 号 " 任务由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Roscosmos)、俄罗斯科学院以及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IBMP)联合实施。

据负责本次任务的主导机构 —— 莫斯科的 IBMP 透露,首次飞行后研究工作已在着陆现场搭建的医疗帐篷内展开。预计所有生物样本于 9 月 20 日午夜前后运返 IBMP 实验室。

" 生物 -M 2 号 " 的科学实验项目共分为 10 个 " 专题 "。根据 IBMP 介绍,第一和第二专题聚焦于动物重力生理学的实验研究,旨在开发新技术,以保障人类在失重与宇宙辐射复合环境下长期飞行的生命支持系统。

第三、第四和第五专题则致力于研究航天飞行及外层空间因素对植物、微生物及其群落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宇宙中生命存在的普遍规律。

第六、第八和第九专题涵盖生物技术、技术、物理及工程类实验;第七专题为一系列放射生物学与剂量测定实验,对于保障新一代载人航天器的辐射安全至关重要。

第十专题则包括由俄罗斯联邦及白俄罗斯共和国多所学校学生设计准备的实验项目。

据悉,在返回舱再入大气层过程中,还开展了一项名为 " 陨石 "(Meteorite)的特殊实验。该实验旨在验证地球上的生命是否可能源自外太空 —— 这一假说被称为 " 泛种论 "(panspermia)。在 " 生物 -M" 返回舱外壳内部嵌入了含有特定菌株的玄武岩样本,用以测试细菌能否承受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产生的极端热应力并存活下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俄罗斯 生物 it之家 航天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