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7 日,由第二届银河娱乐集团澳门国际短片节(下称 " 澳门国际短片节 ")主办、东西文娱联合承办的业界座谈会 " 短影像的下一步 " 于澳门银河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山海星辰集团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兼首席内容执行官李鸿坚与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啦,小喜文化创始人及知名制片人孙金,中国知名导演与剪辑师彭发,知名编剧陈星星等嘉宾,围绕短剧创作、叙事革新、IP 开发与文化出海等关键议题,共同探讨短影像内容从规模增长向价值升维的发展路径。
01 从网文到短剧:底层逻辑是 " 情绪价值 "
李鸿坚在座谈会上回顾了山海星辰从网文 IP 起家、逐步切入短剧赛道的发展历程。他指出,短剧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用户注意力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碎片化获取内容,甚至长剧观众也已普遍以 2 倍速、3 倍速观看。" 在这一背景下,短剧,尤其是竖屏短剧,凭借强情绪叙事,迅速占据市场主流。
" 短剧在本质上是一场情绪实验," 李鸿坚强调," 它以卡点、反转和高密度的情感输出,为用户提供即时、强烈的情绪价值。" 在他看来,这种内容形态与山海星辰早年深耕网文的逻辑一脉相承," 两者都建立在对用户心理的精准洞察之上,只不过短剧以更视觉化、更浓缩的方式实现了情绪触达。"
2023 年 5 月,山海星辰推出的首部短剧《傲世神尊》,72 小时内充值突破千万元,不仅验证了其策略的有效性,更体现出短剧作为一种新兴内容载体的巨大潜力。李鸿坚指出,短剧已不再是对长剧的补充或简化,而是真正成为继电影、长剧之后的 " 第三种内容载体 ",正在重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消费图景。
短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 " 情绪效率 ",契合当代用户追求高效情感体验的心理需求。而这种 " 效率 ",不仅体现在观看行为中,更深刻影响了创作思维和内容生产机制,推动行业从流量思维走向价值思维,逐步构建起基于共情的新叙事范式。
02 拒绝套路化叙事,以 " 元素化 " 思维推动非遗破圈与 IP 进化
谈及内容创新,李鸿坚以非遗短剧《傩戏》为例,阐释了 " 元素化 " 创作思维的核心要义。他强调,非遗题材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好故事,文化应作为内核自然融入情节,而非机械堆砌。" 我们并非在写傩戏,而是在写好一个故事,傩戏只是其中的元素。" 这一理念有效避免了非遗内容沦为生硬的 " 宣传片 ",使其既具备文化厚度,也拥有广泛吸引力。
他同时指出,短剧行业在人物塑造与叙事逻辑上正日趋成熟,早期那种缺乏动机的 " 旱地拔葱 " 式反派逐渐被更具合理性的角色所替代。基于此,山海星辰实施了 " 双线并行 " 的厂牌策略:一方面,推出先锋厂牌 " 桃花里 ",每月创作 3 至 4 部具有审美引领性的作品,不追逐热点而专注创造潮流;另一方面,公司也持续开发符合主流市场预期的类型内容,以夯实商业基础。
李鸿坚坦言,目前行业仍缺乏真正具备破圈能力的短剧 IP。他认为,未来应通过 " 竖屏 + 横屏 + 电影 " 的三位一体开发模式,系统延伸 IP 生命周期,推动短剧完成从情绪消费到宏大叙事、从流量产品到经典内容的价值跃迁。
在座谈会最后环节,李鸿坚表示:" 我希望短剧未来也能出现像电影、长剧那样脍炙人口、经典永流传的作品。" 他强调,短剧不应止步于 " 流量生意 ",而应走向 "IP 化 " 和 " 经典化 ",这是行业共同的目标。山海星辰将继续坚持 " 内容价值 + 商业价值 + 社会价值 " 三重路径并行,在以《傩戏》为代表的非遗赛道持续深耕,同时探索更多元题材、更国际化的表达方式,推动中国故事真正实现 " 从出圈到出海 " 的跨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