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24" 一周年,A 股、港股两市明显收涨。
截至收盘,沪指涨 0.83%,深成指涨 1.8%,创业板指涨 2.28%,科创 50 指数涨 3.49%。全市场共 4458 只个股上涨,88 只个股涨停。虽然不能去年的盛况相比,但也没有辜负股民的期待。
板块中,半导体、存储芯片、光刻机、先进封装板块显著领涨,神工股份、江丰电子、兴福电子 20CM 涨停;电子化学品、BC 电池、光伏设备等板块涨幅显著居前。
才调整没几天的各路成长赛道板块,重新又以大涨的姿态强势回归,再次验证牛市多大涨大跌的特性。
01
重磅利好
引爆今天半导体行情的最强导火索,莫过于今日阿里巴巴在杭州举行 2025 云栖大会上的重磅产品亮相,尤其宣布和英伟达在 Physical AI(物理人工智能)领域达成合作。
在大会现场,全面升级的阿里云 AI 基础设施亮相,全面展示了阿里云从底层芯片、超节点服务器、高性能网络、分布式存储、智算集群到人工智能平台、模型训练推理服务的全栈 AI 技术能力。
同时,据介绍,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 PAI 将集成 NVIDIA Isaac Sim、NVIDIA Isaac Lab、NVIDIA Cosmos Physical AI 数据集在内的全套 Physical AI 软件栈,结合阿里云大数据 AI 平台能力,形成覆盖数据预处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在内的全链路平台支撑。
阿里巴巴集团 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 CEO 吴泳铭表示,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只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AI 时代,大模型将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超级 AI 云是下一代计算机。目前阿里正积极推进 3800 亿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阿里云将持续加大投入,迎接超级人工智能时代到来。"
受此利好刺激,阿里巴巴的港股今天大涨 9.16%,股价突破至 174.0 港元。创下 2021 年 8 月以来的历史新高时。
阿里巴巴的这一系列高调动作,足以释放很多重磅信号。
不仅是中国头部大厂的 AI 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体系已经非常先进和完整,为加速中下游 AI 应用的商业化场景落地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宣布加大投入基础设施,也意味着国内的 AI 基础设施相关产业链,都将因此受益。
尤其是这并非国内阿里一家由此举动,其他大厂为了跟上步伐,同样也会做出同类似的决策。
对于半导体产业链来说,这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增量市场红利。
这好比美国的微软、亚马逊、Meta、谷歌等科技巨头对 AI 投入天量资本开支,让博通、甲骨文等供应商也享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泼天订单红利。
实际上,近期来,国内的芯片半导体行业就一直频频有利好传来。
多款国产 AI 芯片(或路线图)发布,如将在 2026 年 Q1 推出昇腾 950PR 芯片,2026 年 Q4 推出昇腾 950DT,并在 2027-2028 年各推出一款升级版昇腾芯片,有望巩固芯片国产替代逻辑,带动国产芯片生产需求。
海外方面,利好消息也不少。
台积电近日宣布,2nm 制程价格将上调至少 50%,一方面反映了先进制程需求的强劲,另一方面也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带来涨价预期;
全球存储芯片大厂美光科技周二(23 日)也公布了好于预期的 2025 年第四财季(截至 8 月 28 日的三个月)营收和利润,并对当前季度(26 财年第一财季)业绩给出了强劲的指引。
美光在财报会上特别强调,当前半导体芯片(尤其是 HBM 芯片)的供需不平衡预计将加剧。CEO Sanjay Mehrotra 强调了公司在 AI 内存市场的战略定位,他表示:" 未来几年,我们预计将有数万亿美元投资于 AI,其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内存领域。"
美光的财报数据和表态,无疑凸显了 AI 发展对存储芯片的巨大需求已经在井喷式爆发。
02
业绩开始兑现
9 月以来,半导体及元件(申万二级行业指数)成为本轮大涨行情中最为亮眼的赛道,该板块涨幅远超大盘,不仅打破市场震荡僵局,更展现出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强劲爆发力。
同时,这轮行情中 " 龙头领涨、全链扩散 " 的特征也十分明显。
一方面,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晶圆制造龙头,以及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设备厂商股价率先启动,创下阶段性新高;
另一方面,行情迅速蔓延至材料(如沪硅产业、安集科技)、设计(如卓胜微、兆易创新)、封装测试(如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全产业链环节,形成板块性的虹吸效应。
这种全面开花的局面,清晰地表明市场对国产半导体产业的认知,已经从过去的 " 主题炒作 " 转向了基于基本面的 " 价值发现 "。
半导体企业的最新业绩增长数据也表明,国产半导体板块,正从 " 投入期 " 迈向 " 收获期 "。
从基本面看,半导体企业最新业绩数据为行情背书,印证板块从 " 投入期 " 迈向 " 收获期 "。
此前国产半导体企业多处于研发与产能投入阶段,无法在短时间内兑现出业绩,因此市场对它们的估值也相对谨慎,但近年来,随技术突破、产能释放与下游需求增长,越来越多企业进入业绩释放期。从半年报可见,不少企业营收、净利润双增,部分增速超 50%,这既增强投资者信心,也改变了行业估值逻辑。
更关键的是,上市公司 " 合同负债 " 与 " 在手订单 " 数据显示,材料领域,国内晶圆厂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加大国产材料采购,相关企业订单充足。一些半导体设备厂商的订单已经排至 2026 年以后,说明未来 1-2 年的营收和业绩都将有稳定保障。
而这也就为市场对于半导体产业企业的估值支撑也有了更多的底气。
03
结语
综合来看,2025 年 9 月以来 A 股国产半导体板块的亮眼表现,是政策强力引导、技术实质性突破、业绩拐点显现、估值逻辑重构以及流动性环境友好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对比美股市场中动辄数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巨头,以及大量近年来涌现出的数千亿级芯片半导体产业链相关公司,中国的科技公司的市值规模依旧显得过于渺小,但这也无疑意味着,中国科技股的未来,还有非常巨大的做大做强潜力。(全文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