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谈 09-24
绝密的“台风”,尘封整整30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快上车,点击蓝字关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公号推送机制有变,我发现如果不把公众号标星的话,可能看不到文章推送,麻烦各位打开公号主页右上角的小人头像,打开 "..." 后 " 设为星标 ",就能看到每天推送了。

作者:乌龙谈

今天,老广的关键词就是 " 台风 ",居家办公间歇顺便摸鱼,搜索了一下图库里的 " 台风 ",没想到搜到一张绝密的 " 台风 " 图。

这是 1982 年 10 月,当时由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NRO)一颗锁眼(KH)-9" 大鸟 " 侦察卫星,在苏联白海之滨的北德文斯克北方机械制造联合体造船厂拍摄的人类史上最大核潜艇——代号 941 的 " 台风 " 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在当时," 台风 " 级只有首艇 TK-208 和 2 号艇 TK-202 下水,堪称苏联海基核力量新锐中的新锐。

其庞大的身躯,在这张右上角标有 "Top secret" 的卫星照片上十分显眼,只是当时北约还不知道 941 型的真名—— " 鲨鱼 "(俄语 Акула,这个阿库拉后来又被北约张冠李戴用于命名同时期的苏联最先进攻击核潜艇 971 型 " 白斑狗鱼 -B" 型。),而是把它命名为 " 台风 "。

相比之前的苏联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658 型 " 旅馆 "H 级,667A 型 " 杨基 "(美国嘲笑其为乔治 · 华盛顿级的仿制品)Y 级,667B 型 " 德尔塔 " 级," 台风 " 这个绰号,多了几分敬畏,除了庞大的体型,每一艘 " 台风 " 搭载有 20 枚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的 R-39/SS-N-20" 鲟鱼 ",也是人类迄今为止造过的最重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体重 90 吨。

而偷窥 " 台风 " 这条 " 大黑鱼 " 的 " 大鸟 ",也真的很大,在太空间谍里,按那个年代的水平也绝对是庞然大物。

1971 年到 1986 年服役的 " 大鸟 " 是美国第四代(最后一代)也是最先进的胶片返回式光学侦察卫星,和咱们熟悉的我国 FSW 系列不同," 大鸟 " 是个庞然大物,总长 15.24 米,重达 13.3 吨,另外," 大鸟 " 是一个绰号,KH-9 正式代号叫 Hexagon,六边形。

其光学侦察系统一共有 3 部分组成,高分辨率详查相机在 160 公里轨道高度可实现 0.3 米地面分辨率,可识别地面行人个体特征,广角普查相机扫描宽度达 140 千米,多光谱红外相机具备夜间侦察功能。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胶片返回式光学侦察卫星,灵活性、时效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耗资巨大、一次发射,往往是一锤子买卖," 大鸟 " 投入使用 15 年,总共也就发射过 20 颗,最长在轨时间可达 270 天以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大鸟 " 有 4 个小型胶卷返回舱,可以在任务周期内根据拍摄任务的重要性,最快把返回舱送回去," 大鸟 " 后期型甚至具备了 CCD 数字成像回传能力,是胶片回收型侦察卫星向光电传输型侦察卫星过渡的试验品,这在苏联 80 年代末发射的蔷薇辉石 -1(Orlets-1)(西方代号——顿河)卫星上也有类似的设计。

事实证明,这一设计非常有效,除了 " 台风 " 之外,强大而高效," 大鸟 " 的斩获还不少。

包括苏联 80 年代初最先进的两种战斗机以及划时代的超音速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苏 -27 和米格 -29,以及图 -160,都是由 " 大鸟 " 在莫斯科郊区的拉缅斯科耶试飞中心首次拍到的,在当时,它们的名字分别是拉明 -K、拉明 -L 和拉明 -P。

直到多年之后,美国才知道这个机场叫茹科夫斯基机场,是格罗莫夫试飞院所在地," 大鸟 " 也对莫斯科郊区另一个重要军用机场——库宾卡机场格外关照,这个机场现在是著名的 " 俄罗斯勇士 " 和 " 雨燕 " 飞行表演队所在地。

此外," 大鸟 " 的胶片返回舱是用 C-130 在空中回收的,这是奇特之处。

虽然在 80-90 年代,美国已经用光电传输型的 " 锁眼 -11" 型侦察卫星取代了 " 大鸟 " 的任务,但直到 2011 到 2012 年,美国才解密了 " 大鸟 " 本尊的真实模样,以及由其拍摄、封存了 30 年的一批绝密照片。

这个 " 台风 " 的故事,是不是有点另类?

往期文章: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台风 核潜艇 美国 弹道导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