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掉魏国之后,大梁城的孔氏家族被迁到了南阳,你以为这个家族会衰落吗?没有!
到了西汉时期,他们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宛地孔氏。
司马迁把他们家族复兴的故事,写在了《史记 · 货殖列传》中,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但是,也足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孔氏原本是大梁人,以炼铁为生,这也是一个拥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家族,跟咱们前面提到的卓氏夫妇、程郑一样。
但是,孔氏家族的命比较好,或者说有一些手段(往后看),被安排到了中原地区,迁徙到南阳。
到了南阳后,他们开始大规模熔铸金属,继续从事老本行,同时还开池塘养鱼。
此外,孔氏还组织车马出游,带领家族成员到各个诸侯国游说、做生意。
在拜访诸侯时,孔氏出手非常大方,就像贵公子一样,因此获得了 " 游闲公子 " 的名声。
虽然孔氏花了不少钱,但他们赚得更多。
相比那些吝啬节俭的人,孔氏要大方得多,也强得多。家中积累了数千斤黄金,所以南阳地区的商人都效仿孔氏,学习他们从容稳重而大方的风度。
小二,上原文!
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家致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孔氏家族被秦人解放了,但是,也被迫远离家乡,但是,他们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东山再起的典型。
那么,孔氏家族经商有什么秘诀呢?
司马迁其实告诉了我们答案。
" 大鼓铸,规陂池 ",大规模经营,多元化经营," 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 ",车队遍布天下诸侯,无论去哪个诸侯国,都不能空着手,到了当地还要和本地人打好关系,出手很大方呐,这样才能顺利做生意。
孔氏的秘诀,咱们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关系也是生产力。
人家不仅有技术、能生产产品,还能把产品卖到各地。为什么他能卖得出去?为什么不会被当地人排挤?为什么能顺利经营、不被刁难?
这说明他打通了高层关系,出手大方,所以获得了 " 游闲公子 " 的名声。
学会搞关系,其实你要想变富,应该也不会太难。这是孔氏给我们的启示。
再说一个发家致富的故事。
这次说的是鲁国的曹邴氏家族。
鲁人一向崇尚节俭,甚至节俭到极致。
而曹邴氏在节俭这方面,可以说做到了极致。
曹邴氏家族是靠炼铁起家的,财富多得数也数不清。
不过,他们家有一条严格的家规,无论是父子、兄弟还是子孙,都必须遵守:地上掉的东西,都要弯腰捡起来,抬头看到有价值的东西,都要收起来,加以利用。
在他们眼里,任何东西都有用,这就是所谓的 " 变废为宝 "。
他们极度节俭,善于把废物利用起来。
正因为有这样的商业智慧,他们才能积累大量财富。
有钱之后,曹邴氏又做起了放贷生意。
他们的放贷对象遍布天下各地,各个郡国。
邹地、鲁地的人受到曹邴氏的影响,很多人都放弃了学业,转而经商、追求财富,这都是受到曹邴氏的带动。
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致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 俯有拾,仰有取。" 贳贷行贾遍郡国。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史记 · 货殖列传》
曹邴氏为什么能富裕?
有两点。
第一,节俭。用《货殖列传》中的话说,就是有一条重要的家规:只要看得见、捡得到的东西,都要加以利用,发挥它的价值,也就是 " 变废为宝 "。
第二,放贷。把钱借出去,收取利息。
可以说,他们算是早期的银行家,既节俭又善于经营。
靠冶铁发家,靠勤俭持家,靠放贷生财,早期靠劳动致富,中期靠家风稳富,后期靠钱生钱成为富豪家族,这就是曹邴氏发家致富的秘诀。
本文总结了两个发家致富的家族。
第一个是孔氏家族,他们从魏国大梁迁到南阳,通过建立关系网,将商品贩卖到全国各地。
第二个是曹邴氏家族,他们通过劳动致富、勤俭持家 + 以钱生钱,积累了财富。
你有木有发现,那些成功致富的人,往往不是靠老老实实干活,而是在积累第一桶金后,迅速发家致富,要么搞关系(人脉经济),稳住财富,扩大经营,要么就是以钱生钱(资本运营),都是野蛮生长啊!
这两家富豪,一个靠 " 撒钱术 " 通吃天下,一个靠 " 捡钱术 " 富可敌国!财富之道,不拘小术,皆可致富!
煮酒论英雄,持杯赞豪杰。
关注我,为你分享一读就上瘾的人物故事。
阅读更多《货殖列传》的解读文章,关注一下我的小号↓
《货殖列传》已经解读完,正在汇总整理成电子书,过几天免费分享给大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