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3 日,津南区 2025 年 " 庆农业丰收 · 享美好生活 " 中国农民丰收节暨 " ‘农’墨重彩促振兴 "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津南区小站镇小站稻核心种植区启动。全区各委办局、各镇街,部分村居代表、农民代表以及天津市、区网络名人代表参加。
活动现场举办多项文艺表演,并向深度参与农品促销推广的网络名人代表颁发 " 津彩南望 " 助农大使聘书,参与现场活动的人员聚集在津农精品、特色农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斗米展台前,现场品尝了各类特色农产品,喜迎丰收的氛围浓郁热烈。
本次活动同步启动的 " ‘农’墨重彩促振兴 "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作为天津市 2025 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项目之一,由市委网信办指导,津南区委网信办、津南区农业农村委、津南区小站镇人民政府主办,旨在通过权威稿件报道、网络直播沙龙、创意图文解析、新媒体短视频等多元形式,联动网络大 V 参与,共同构建多平台联动、多形式呈现、创意突出的立体传播格局,全面重点展现我市 " 三农 " 工作新成就。
活动正式启动后,十余名编辑记者及网络大 V 深度探访津南区多个特色资源点位,以创新传播形式为纽带,深入挖掘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优秀津味 " 三农 " 案例、鲜活故事与典型人物,多维立体呈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实践成效。
徜徉金色稻海
沉浸体验千年稻作文化
报道团一行探访首站从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会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开启,地处海河下游南岸的津南区小站镇是天津知名稻米品牌 " 小站稻 " 的原产地,金秋时节,田间栈桥与观景台串联起金色稻浪,巨幅稻田画 " 上合回家 ? 相约天津 " 跃然田间,风车、谷堆与稻草人点缀阡陌。游客漫步稻海,轻闻泥土芬芳,近距离感受 " 喜看稻菽千重浪 " 的诗意景象。
移步天津小站稻作展览馆,感受世界水稻起源与中国稻作文化发展,这座建筑面积达 8583.74 平方米的三层展馆,集历史文化、种植科技、民俗风情于一体,全方位展示小站稻的悠久历史与独特价值。展馆融合科普体验与民俗实物展出,通过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展示享有盛誉的小站稻文化,为游客提供深度了解天津农业瑰宝的独特体验。
聚焦全产业链
守护稻香 " 舌尖品质 "
飒爽金秋,迎着徐徐微风,探访团来到此行的第二站——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天津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创新推行 " 公司 + 农户 + 合作社 " 订单农业模式,充分发挥小站稻原产地优势。聚焦 " 从田间到餐桌 " 全产业链建设,企业通过 HACCP、ISO22000 等五大体系认证确保产品质量。" 日思 " 小站稻荣获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认证,多次获得农业博览会金奖等荣誉,在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中,以 " 补链、强链、创链 " 战略提升价值链,为保障城市民生供给贡献重要力量。
走军粮路、看特色剧
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驱车向东南方行驶十几公里,报道团来到第三站——八里台镇西小站村,这座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的村落,依托送军粮历史和西光剧团文化底蕴,创新打造 " 党建 + 文旅 + 低碳 " 发展模式,形成以红色基因为核心、绿色生态为基础、传统文化为驱动的特色旅游体系。村内建成 1.3 公里 " 军粮路 " 红色体验线路,由仓库改建的村史风物馆展示农耕文化与非遗项目,可容纳 700 余人的西光剧社定期展演《长征》、《东方红》等特色节目。同时建设编织坊、大漆葫芦坊等非遗工坊,带动当地居民灵活就业,成为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解锁现代农业
乐享 " 五维一体 " 研学新地标
此次报道团的最后一站,是广受天津和周边地区青少年喜爱的天津佳沃世界,这里依托现代化示范农田,创新打造三大科普互动场馆和四大劳动教育场景,构建涵盖农业、科技、自然、历史等多学科的知识实践体系,是 " 产、学、研、创、旅 " 五维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投喂矮马、观察猴子、跟鹦鹉斗嘴……不同年龄人群都能找到自己亲近自然的窗口。园区开创意开发了日常生活劳动、农业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课程模块,采用 " 线下课程 + 时令农事 " 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食品安全、传统手工艺等内容融入实践教学,成为津南区产业融合与亲子研学的新标杆。
此次 " ‘农’墨重彩促振兴 " 首站走访活动,为媒体记者和网络达人搭建了一个沉浸式聚焦天津 " 三农 " 工作的重点成果,集中展现津南区立足资源禀赋打造的特色发展样板,在品牌培育中凸显地域特质,在 " 农文旅 " 融合中激活乡村价值,在生态治理中擦亮宜居底色。接下来," ‘农’墨重彩促振兴 " 活动还将组织开展系列直播、深度走访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融媒体形式,让更多目光聚焦津南,展现津南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成果,让津南乡村振兴画卷绽放更加绚丽的时代光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