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融街老李
奇瑞 IPO 的声量可能不大,但确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信号。
对很多创业者以及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奇瑞的 IPO 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传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也证明了中国传统汽车企业在新四化转型以及国际化发展的阶段性成功,更体现了数十年来中国创业者乃至中国汽车产业百折不挠谋求发展的决心。
在奇瑞发展的里程碑时刻,我们一起聊聊,奇瑞为何要去香港上市?奇瑞的估值合理吗?奇瑞国际化之路应该怎么走?
为何选择香港上市
今年安徽省汽车产业重点工作的第 38 条是支持奇瑞汽车完成 IPO,可见安徽省对支持奇瑞 IPO 进而实现更大更快发展的决心,幸运的是,虽然时间过去了半年多,但奇瑞还是实现了上市。
关于奇瑞 IPO 的历程,老李之前在提到过,外部的相关信息也非常多。实际上,奇瑞 IPO 的过程就是奇瑞作为国企出身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奋进发展的历程,从茅草房到国内第二,从混改到突破机制,从新四化转型到国际化发展,可以说,奇瑞的创业是中国汽车行业最难的。
相比三大传统民企,奇瑞要打破国企的机制的束缚;相比三大央企,奇瑞的发展要从零起步;相比造车新势力,奇瑞要突破传统经营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奇瑞还在央企、民企和新势力基础上,独立走出了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的道路,说奇瑞是国际化做的最好的中国车企,没人会反驳。
回归到主题,奇瑞为何选择去香港上市,在老李看来,去香港上市是安徽和奇瑞深思熟虑的结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奇瑞要通过香港上市加速国际化的发展,在资本、技术和影响力等方面实现国际接轨,赋能下一步发展。
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奇瑞是走得很快的,但是奇瑞国际化的资本配套、技术配套和影响力配套都难以支撑下一阶段更大的发展,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以及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加上港股具备高度开放性与成熟度,市场投资者的国际化程度极高,奇瑞可以借助香港的国际影响力和资本市场优势,融入全球资本市场,提升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开启发展新阶段。
在资本方面,奇瑞的海外业务已经较为成熟,但接下来的出海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撑,在香港上市可以借助全球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补充当前由于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所造成的资金缺口,奇瑞汽车 2022 年至 2025 年一季度的负债率分别为 93.1%、91.9%、87.9% 和 87.7%,这个水平并不低。
在技术方面,智能化的下半场各个细分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香港上市有助于国际化资本和国际化资本背后的技术实现与奇瑞的深度互通。在影响力方面,奇在中国市场,一直以理工男的印象发展,在全球南方市场,奇瑞虽然实现了较高的市占率,并且在三四个关键市场都实现了中国品牌第一,但是奇瑞的知名度并不太高。
说一个冷知识,2024 年奇瑞汽车的销量高达 260 万辆,其中出口超过 114 万辆,是中国第二大中国品牌的乘用车公司,也是全球市场中排名第 11 大乘用车公司,相比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等中国品牌,大家对于奇瑞的感知并不高,这和其近三年的市场地位显然是不符的。
香港上市可以一定层面上解决以上问题,但如何把这张牌打好,是奇瑞接下来三到五年都要面临的议题。
估值合理吗?
这两年,估值高低是大家聊得较少的话题,因为相比估值高低,大家更关注能不能上,当前的环境下,能上市估值低一点大家也能接受,如果不能上市,资本基本就没有任何变现的可能,因为分红实在太少。
奇瑞汽车发行价区间为 27.75-30.75 港元,按此计算,其预估市值在 1600.41 亿 -1773.42 亿港元之间,目前,吉利汽车港股总市值为 1800 亿港元左右,长城汽车港股总市值为 2400 亿港元左右。
从市盈率来看,奇瑞汽车以 2024 年净利润 141.4 亿元计算,发行市盈率为 11 倍,吉利汽车的市盈率为 11.7 倍,长城汽车的市盈率为 17.6 倍,仅从市盈率的角度看,奇瑞汽车本次发行处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但如果我们深挖奇瑞汽车的经营情况,就会发现目前资本市场的估值分歧也在情理之中。
从营收和净利润来看,奇瑞的财报是利好的,2022 年到 2024 年,奇瑞营收分别为 926 亿元、1632 亿元、2699 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 70.7%,2025 年一季度营收 682 亿元,同比增长 24.2%。同期,奇瑞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2.7 亿元、119.5 亿元、141.3 亿元,年复合增速 50.2%,2025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 46.5 亿元,同比增幅达到 71.5%,需要说明的是,今年一季度是因为当期录得 24.4 亿元汇兑收益,若剔除汇兑收益,2025 年一季度奇瑞归母净利润为 22.1 亿元,老李认为也在合理范围。
分歧主要出在毛利率波动和资产负债率方面,奇瑞 2023 年毛利率 16.0%,但 2024 年回落到了 13.5%,2025 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 12.4%,低于同期长城、吉利的毛利率水平。从资产与负债来看,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奇瑞资产总额 2104.78 亿元,股东权益 257.95 亿元,负债总额 1846.83 亿元,资产负债率 87.74%,是主流车企中资产负债率最高的,但从研发投入看,过去三年奇瑞研发投入分别为 41 亿、68 亿、105 亿元,三年累计投入超 200 亿元,资产负债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
看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为何市场有分歧,老李认为这些分歧是合理的,上周老李和某券商交流,朋友提了这么一个观点:
在当前汽车产业高度竞争的情况下,我们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去看汽车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车企的发展和变化非常快,每两三年可能就会有重大突破,奇瑞就是典型,从不足千亿的营收到三千亿的营收,仅用了两年;另一方面,虽然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但是产品和技术的革新速度正在收敛,没有企业能够保证一直有这样的增速,奇瑞也是一样,很难说未来三年继续保持这个增长率,就像今天比亚迪或者理想汽车今天所面临的情况。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在香港上市以后,随着资金的加持,该奇瑞高层的正确领导下,奇瑞可能会在国际化以及新能源方面带来更多的亮点,估值应该更高一些。
老李的观点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发展高于一切,在当下的时间,其实需要的是资金、技术和影响力,不管估值的高和低,走出这一步就是巨大的突破,对于千亿级营收的国企混合所有制企业来说,我们不能期望他一夜完成蜕变。
国际化之路怎么走?
在讨论奇瑞的未来时,很多人会聚焦国内市场的竞争策略,但在老李看来,国内车市存量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2024 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不足 5%,而奇瑞海外市场 114 万辆的销量、近 50% 的同比增幅,是奇瑞区别于其他中国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下一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全球竞争力必须要走的路。
23 年来,奇瑞已在全球建立了超过 10 个生产基地,覆盖巴西、墨西哥、俄罗斯、泰国等关键市场,形成了研产销服闭环,在俄罗斯,奇瑞力压大众、现代跻身市场前三;在中东、拉美等 " 全球南方市场 ",奇瑞连续多年保持中国品牌销量第一。
从短期来看,香港资金将优先用于两大方向:一是加码海外产能,在墨西哥新建工厂,瞄准北美市场;二是完善全球研发网络,聚焦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的本地化适配,解决不同市场的法规壁垒与用户需求差异。
从中长期来看,香港上市带来的国际资本背书,将帮助奇瑞突破海外市场的信任壁垒,当前,中国车企在发达国家市场面临品牌认知度低、海外市场保护等问题,比如进口关税波动、区域的产业保护政策,都可能影响海外业务的稳定性。
这就需要奇瑞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加强本地化合规能力,比如通过与当地企业合资、参与当地公益项目,深化与所在国的利益绑定。港股上市后,奇瑞可以接受全球投资者的监督,这种透明性能逐步建立海外消费者、经销商乃至政府的信任。
无论如何,奇瑞的国际化探索对中国汽车产业都具有标杆意义,过去中国车企出海多是单打独斗,比如单独的产品走出去或者资本走出去,香港上市后,奇瑞可以在之前 " 技术输出 + 产能本地化 " 的基础上打通资本国际化。
老李认为,如果奇瑞走好了,通过香港上市的优势,在海外市场持续突破,或许能成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 " 全球化中国车企 ",为更多中国汽车品牌出海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我们这几年一直说国际化,但乘用车的国际化真的很难,在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关键道路上,需要像奇瑞这样的企业,在国际舞台上闯出一条属于中国汽车的道路,这个意义要远大于 IPO。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