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09-25
金陵新韵 ——在传承和创新中崛起的南京答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六朝烟水间,南京正以山水为墨、岁月为笔,在 " 十四五 " 收官与 " 十五五 " 开局的交汇点上,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美华章。这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古都,如今在城乡协同发展的经纬线上织就锦绣,在改革转型的浪潮中扬起新帆,让经济建设的硕果既见于宏观战略的壮阔,又浸入微观生活的温润。

山水城林间,绘就城乡共生新图景

漫步南京,紫金山的苍翠与玄武湖的潋滟相映,老城南的烟火与河西新城的霓虹共舞。这里没有简单的 " 摊大饼 " 式扩张,而是精心勾勒着 " 中心城区—新城新区—美丽乡村 " 的梯度画卷。秦淮河畔的小西湖片区,青砖黛瓦间藏着时光的痕迹,却又不时跃出咖啡馆的醇香、文创空间的巧思——这方寸之间的 " 微更新 ",让老城既留住了乡愁,又注入了活力,恰似古琴台上的新曲,既承古韵又发新声。

城与乡的对话,在南京的版图上谱写着和谐的韵律。江宁的田园牧歌、浦口的生态长卷,正通过 " 都市田园 " 计划徐徐展开。汤山的温泉氤氲着文旅融合的芬芳,黄龙岘的茶园里飘着 "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 的共赢清香。在这里,城市不是乡村的掠夺者,而是乡村的守望者;乡村不是城市的附庸,而是城市的后花园。"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 的良性循环,让城乡收入差距的鸿沟悄然弥合,绘就了一幅 "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的生动图景。

历史长河中,激荡守正创新新活水

南京以 " 守正创新 " 为笔,在历史与现代之间精细勾勒城市的安居经纬。整座城市如同一座跨越时间的桥梁,每一处街巷、每一个地名,都无声诉说着绵延千年的故事。从 " 乌衣巷口 " 的六朝烟水到 " 桃叶渡头 " 的唐诗遗韵,从 " 龙蟠里 " 的科举风云到 " 西家大塘 " 的园林清趣,这些地名不仅是地理的标识,更是打开城市记忆的钥匙。它们让往来于此的人们在俯仰之间触摸历史肌理,于寻常烟火中体味 " 此心安处是吾乡 " 的深沉归属。

步入新时代,南京在守护与创新中持续书写城与人共生共荣的篇章。" 夫子庙 "" 秦淮河 " 等传统文化地标被精心呵护,成为凝聚乡愁与认同的精神原点;" 江湾城 "" 智慧谷 " 等新地名应运而生,勾勒出现代化都市的发展轮廓。" 研创园 "" 雨润路 " 则鲜明彰显出南京以科技引领未来、以生态融入发展的城市理想。这些地名不仅是民生服务的文化坐标,更是有温度、可感知的安居符号,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图景中,织就一张连接过去与未来、兼顾人文与创新的温柔之网。

烟火人间处,流淌民生幸福新清泉

经济建设的终极意义,在于让发展成果化作百姓脸上的笑容、心中的暖意。科巷菜场的智慧化改造,让买菜变得像逛超市一样便捷——扫码溯源、线上配送,科技的温度浸润着烟火日常;鼓楼社区的 " 时间银行 " 里,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故事,在互助中流淌着人情的温暖;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更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穿透城乡的界限,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生态治理的笔触,在南京的山水间晕染出更浓的绿意。玄武湖的水清了,成为市民亲水乐水的 " 城市客厅 ";紫金山的绿浓了,生态廊道将碎片化的绿地串联成网,织就城市的 " 生态绿肺 "。这些微观场景的改善,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百姓可触可感的幸福——是晨练时湖面拂来的清风,是暮归时山间染红的晚霞,是生活中每一处细微而确定的美好。

未来长卷上,勾勒高质量发展新愿景

有人说,南京是一本翻旧了仍读不厌的书。我以为,它更像一幅正在生长的双面绣:一面绣虎踞龙盘的宏阔,一面绣菜香书声的日常;一面用高楼丈量天空,一面用巷口丈量人心;一面把远方写成诗,一面把诗写成远方。于是,我们得以在十里秦淮听见芯片的电流,在紫金山巅望见月亮;得以在 " 居 " 的安稳里奔赴 " 业 " 的星辰,在 " 城 " 的繁华里守护 " 乡 " 的恬静。

这就是南京写给时代的 " 好评 " ——不独是数字的昂扬,更是人心的舒展;不独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烟火与山河的握手。当 " 十四五 " 缓缓落幕," 十五五 " 冉冉升起,愿我们仍能在新街口的霓虹里,认出老城南的桂花香;在江北的晨曦里,听见长江的潮声与地铁的笛声一起,把新的一天,轻轻托举。

作者 方泽军

相关标签

风云 南京 乡愁 美丽乡村 西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