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何己派
国内 AI 主航道,进入 " 阿里时间 "。
权威调研机构 Omdia 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的中国 AI 云市场,阿里云稳居第一,超过二到四名的总和。
如今,全球四朵超级 AI 云里,阿里是唯一的中国企业,另外三家是谷歌、亚马逊和微软。
强悍的全栈 AI 战力,令阿里平稳冲刺全球 AI 云竞技场,也拉动整个阿里走出一条陡峭的上扬曲线,业绩基本面和股价表现频传积极信号。
诸多变化的阵眼,在于一位不爱守成的 " 关键先生 "。
重回管理一线的吴泳铭,接棒阿里巴巴集团 CEO,正好两年。期间,他重塑战略优先级、梳理业务线,明确了阿里面向未来的战略重心和行动指南。
9 月 24 日,2025 云栖大会上,吴泳铭抛出关键论断,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AGI,并非 AI 发展的终点,而是全新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 ASI。
沿着这个方向,阿里将继续加大投入,提速奔跑。吴泳铭话音刚落,其股价大涨,创四年新高。
回顾这两年的历程,外界不得不感叹,阿里这位低调掌门人," 真有两把刷子 "。
当然,吴泳铭的确有两把 " 刷子 ":一把叫 " 大消费 ",另一把叫 "AI+ 云 "。
具体来看,除了阿里云进化为 AI 云之外,阿里基本盘稳健,已完成淘天集团、饿了么与飞猪的战略整合;钉钉和夸克成为阿里 AI 在 B 端和 C 端的抓手;高德基于 AI 再造,也成为大消费的重要拼图。
如今,这两把 " 刷子 " 正在齐飞,合力彰显。
一场硬仗,两个重心
把视线调回 2023 年,那年的阿里多重压力交织,股价一度跌至历史低位。
" 阿里到了必须要变的时候。" 内外的种种声音,交汇成这一句话。
怎么变?谁来变?
阿里实在太大了,要 " 盘 " 清楚这只大象的身体脉络和足迹,绝非易事。
很显然,这位阿里的新掌门人须如交响乐团指挥,要全局在胸、能力过硬、决策果断,要找到这位关键人物充满挑战。
当接力棒交到吴泳铭手中时,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他为人低调,不被外界所熟悉,但资历和能力却不容小觑。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是阿里 4 号员工、第一个程序员,技术属性很重。
同时,作为最年轻的 " 十八罗汉 ",他还懂业务,曾参与创办支付宝和手机淘宝,还是阿里妈妈的创始总经理,并执掌过阿里健康。
老阿里人把吴泳铭叫做 " 吴妈 ",在早期的创业影像里,总有他的身影。
2015 年创办元璟资本后,他关注底层技术,十年前就开始布局 AI 领域,前瞻性投资了许多技术导向性的企业,比如理想汽车、涂鸦智能、佑驾创新、聚水潭、深势科技、傅利叶智能等。
" 对前沿技术的投资是必须的。未来如果慢慢地由中国公司自己做底层技术的基础研发,就有可能做出性价比最好、稳定性最高的服务。" 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还有易被忽略的一点,生于 1975 年的他,正值当打之年。
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
拆解能力模型,人选池子里,或许没人比他更适合:一路伴随阿里成长,懂阿里的基因和文化,资历深、能服众;是阿里早期核心领导人,熟稔底层架构和业务形态;做过多年投资,有着更宽阔的视野和敏锐嗅觉。
于是,吴泳铭走向台前。
临阵挂帅的吴,在 2023 年一肩挑了阿里最重要的三个 CEO,即阿里集团 CEO,阿里云 CEO 和淘天集团 CEO。
他的态度很明确:阿里要打一场硬仗,明确 " 用户为先,AI 驱动 " 两大战略,重塑业务优先级。
他在上任三天后发出的全员公开信中提出," 下一个十年,最大的变量是 AI 带来的全行业深刻变革 ",甚至断言," 如果跟不上 AI 时代的变迁,一定会有新的物种将我们取代。"
AI 无疑是这位阿里新主帅心目中的关键词。一个细节是,那封全员信共 1161 个字,提到了 8 次 AI,超过互联网(3 次)、全球化(5 次)。
面对阿里庞大复杂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条线,吴泳铭化繁为简,直接把 AI 为阿里走进新时代的引擎。
果断取舍,大胆下注
战略既定,重在落地。
检视诸多巨头公司,走向没落的由头并非战略不清,而是执行不力,处处偏移。阿里能否走出这个泥沼?
吴泳铭非常坚决。这两年来,他锐意推动阿里变阵,将资源子弹集中打向关键阵地。
这种收拢和聚焦,尤其体现在阿里云这一板块,明确 "AI 驱动,公共云优先 " 的核心战略。
围绕 "AI 驱动 " 战略,阿里开打三场关键战役:投资 AI 和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AI 基础模型平台以及 AI 原生应用的发展;现有业务的 AI 转型升级。
吴泳铭果断重押,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 3800 亿元用于 AI 基建,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此举创民营企业在该领域的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从最底层的 AI 云基础设施,到中间层的 AI 开发平台、大模型,再到最上层的 AI 应用和解决方案,全栈布局,令客户感受到的是全链路、一站式、开箱即用。
这种软硬一体垂直整合能力,好处在于,通过垂直性能优化,带来算力效率提升,面向市场推出更强性能和更具性价比的方案,还能在规模效应加持下,扩大优势。
" 公共云优先 " 意味着专注有竞争力、可持续毛利、营收可复制的公共云产品,减少项目制的销售订单,提升运营效率,进而改善产品结构。
做这个决策不容易。
当时,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徘徊在低个位数,被利润率低、交付重的传统大集成项目拖累,转向新战略后,本就放缓的增速压力势必被放大,会有短期阵痛。
系统性变革,永远是一号位工程,要对所有产品和业务模式作取舍。吴泳铭顶住压力,果断拍板。
" 吴妈从不夸夸其谈,但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在说话。他不会把时间花在寒暄客套上,就像他点名核心和非核心业务直接打明牌一样,开会也直指重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拖泥带水。" 一位阿里高管说。
事实证明,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收获的长期回报是巨大的。进入 2025 财年,阿里云的业绩出现显著的 U 型反弹和加速增长。财年内,季度收入同比增速重回两位数增长轨道。
全栈自研、软硬结合,同时在云、基础大模型和 AI 芯片三个核心层面,均跻身第一阵营的玩家,放眼全球,谷歌和阿里云是全球唯二。
多重增量,重估阿里
组织文化是打出来的。最好的团建,就是打一场又一场胜仗。
在兼任淘天集团 CEO,直管电商业务时吴泳铭坦言淘宝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他明确提出,回归用户是战略核心。
仅仅一年的时间,淘天集团就在吴泳铭的带领下稳固了市场份额。
2024 年 11 月,将淘天集团 CEO 交棒到蒋凡手中时,淘天核心业务指标稳健,CMR 恢复增长,88VIP 会员数量劲增 1400 多万,为 2025 年的电商由守转攻奠定基础。
吴泳铭指出,在大消费领域,未来将是个 30 万亿的超级市场。
阿里的长期目标,是满足 10 亿消费者的购物与生活消费全场景,创造体验最优、消费者数量最多、消费频次最高的大消费平台。
电商和阿里云双线作战,又相互推动。
这两年,吴泳铭 AI 把阿里的业务重新 " 梳理 " 了一遍。在 AI+ 云为核心的科技领域,阿里持续扩展基础设施,推动更多客户在阿里云上部署并规模化运行 AI 工作负载。
结果有目共睹,沙利文《中国 GenAI 市场洞察:企业级大模型调用全景研究,2025》报告称,通义大模型已成为全球第一开源模型,也是中国企业选择最多的模型。阿里云也成为中国唯一具备软硬一体垂直整合能力的公司。
对比 2023 年,今天的阿里,焕然一新。
对内,士气大振,阿里人重新拧成一股绳,员工们在内网纷纷留言," 感到阿里那股创业的冲劲儿又回来了 ";对外,阿里形象重塑,成为全新的科技公司,资本市场开始 " 重估阿里 "。
今年以来,高盛、摩根大通等多家机构,不约而同地上调阿里目标价,对其长期价值给予充分肯定。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年初至今,万亿市值的阿里股价已翻倍,投资者正用真金白银,为阿里的新周期投票。
阿里,不止于此
用两年的时间,吴泳铭带领阿里这艘大船已调好头,正在疾驰。
对于立志要活 102 年的阿里而言,星辰大海依旧在前方。
在 2025 云栖大会上,吴泳铭宣布了阿里云的新定位,那就是全球领先的全栈 AI 服务商。他提出两大战略路径。
其一,通义千问坚定开源开放,打造 "AI 时代的操作系统 ";其二,阿里云构建作为 " 下一代计算机 " 的 AI 云,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
当 AI 替代能源的地位,成为最重要商品,大模型的 Token 成了未来的电,人类关于 AI 的终极想象,将是超越人类智能、能自我迭代进化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吴泳铭判断,未来全世界可能只会有 5~6 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显然,阿里要做其中的一个。
今年的云栖大会演讲,吴泳铭再次用 " 一切才刚刚开始 " 来收尾。之于他和他掌舵的阿里,崭新的新时代也才刚刚开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