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中国 09-25
2000亿,今年最大车企IPO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来自安徽芜湖。

一个超级 IPO,来了。

9 月 25 日,奇瑞汽车(09973.HK,下文亦称 " 奇瑞 ")正式登陆港交所,公司上市首日较开盘价 30.75 港元高开 11.22% 报 34.2 港元 / 股,总市值约 2000 亿港元。

这意味着,历经 21 年数次冲击,奇瑞汽车终于叩开二级市场的大门。早在 2004 年,奇瑞便开启 IPO 进程,却因股权纠纷等问题未能推进。此后数年间,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奇瑞始终受困于庞大资金缺口,虽多次谋划重启上市,但因盈利波动等障碍始终未能迈入正式流程,上市梦想一度遥不可及。如今,这场跨越 21 年的资本征程,终得圆满。

在当下造车新势力以激进营销、跨界联名与流量明星代言轮番轰炸市场的高光时刻," 奇瑞 " 这个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早期记忆的品牌,似乎在喧嚣中稍显低调。但若论及市场根基与消费者心中的分量,这位从自主品牌拓荒期走来的 " 老将 ",声量从未真正沉寂——它不仅是许多家庭的 " 第一辆车 " 启蒙者,更在产业变革浪潮中始终保持着不可忽视的存在感。

回溯其产品矩阵,2003 年横空出世的 " 奇瑞 QQ" 堪称时代注脚。这款售价仅 3 万 -5 万元的两厢小车,以圆润可爱的造型、皮实耐用的品质和亲民的使用成本,迅速席卷下沉市场。打着 " 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 广告语的奇瑞 QQ,更是曾创下月销破万、累计销量破百万的神话," 国民神车 " 的标签也就此烙下。

眼下,在汽车产业加速向能源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展现出强劲的战略定力与增长韧性的奇瑞仍是行业不可忽视的头部力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 年按销量计,奇瑞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及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成功在港交所敲钟上市的奇瑞,此次 IPO 总募资额达到 91.45 亿港元,是 2025 年迄今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 IPO,也是近年来港股市场中最大规模的车企 IPO。而在奇瑞身后,同样来自芜湖的溜溜果园、三只松鼠等企业也正推进港股 IPO,资本市场的 " 芜湖板块 ",愈发壮大。

" 小草房 " 走出千亿造车巨头

芜湖长江边的风里,至今还飘着一段关于 " 小草房 " 的往事。

20 世纪 90 年代末,位于长江荒滩的几间的简易厂房里,以尹同跃为首的奇瑞创业者们畅想着 " 造中国自己的汽车 " 的愿景。谁也没想到,这间被当地人戏称为 " 小草房 " 的创业起点,会在二十余年后,孕育出一家年营收破千亿、全球累计销量超千万辆的中国汽车工业标杆。

起步于 " 小草房 " 的奇瑞,自创立起便带着一股 " 拓荒者 " 的倔强。90 年代末的中国汽车市场,合资品牌占据绝对话语权,自主研发几乎是 " 不可能的任务 "。但奇瑞偏要 " 啃硬骨头 ",在资金、技术、人才、设备都紧缺的艰苦条件下,硬生生蹚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1999 年 5 月 18 日,奇瑞第一台发动机顺利点火下线,自主品牌汽车的 " 中国芯 " 自此拥有了澎湃心跳。有了核心技术就有了底气,国产轿车的自主化之路,就此在 " 小草房 " 里种下火种。1999 年 12 月 18 日,第一辆奇瑞汽车下线;2001 年,奇瑞自主开发的第一款轿车 " 风云 " 上市,很快成为横扫市场的一匹 " 黑马 "。

作为最早出口的中国车企,奇瑞始终在全球化道路上持续深耕。2001 年 10 月,奇瑞首批 10 辆 " 风云 " 轿车经天津港出口叙利亚,既实现了奇瑞整车出口的 " 从 0 到 1",也开创了中国轿车批量出口的先河。2003 年以来,奇瑞汽车连续 22 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截至 2025 年 8 月 22 日,奇瑞汽车的乘用车已销往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销量超过 1300 万辆。

归根结底,技术突破给了奇瑞闯市场的底气。

2003 年,奇瑞自主研发的第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行业主流早了近十年;2005 年,瑞虎 SUV 上市,中国首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 ACTECO 正式诞生;2007 年,奇瑞累计销量突破 100 万辆,成为首个迈入 " 百万俱乐部 " 的中国自主品牌。

荣誉接踵而至:2008 年,奇瑞捧回国务院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被授予首批 " 创新型企业 ";2010 年,自主研发的无级变速箱(CVT)下线,三年后凭此斩获 "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9 年,第三代 ACTECO 1.6TGDI 发动机入选 " 中国心 " 十佳发动机,技术实力再获权威认证。

当时间进入 21 世纪第三个十年,汽车产业迎来百年变局。奇瑞的选择依然是 " 先手布局 ",除了国际化战略持续深入之外,奇瑞汽车的新能源转型与智能化布局也颇具成效。公司实施多技术路线的新能源战略,既保持燃油车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优势,又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

在纯电领域,奇瑞汽车构建自主开发的纯电专属平台,拥有涵盖电机、电驱动系统的全栈自研能力,加速固态电池研发,形成 " 社会资源协同 + 核心部件自主 " 的双轨发展模式。智能化领域,早在 2010 年,奇瑞汽车便启动智能互联技术研发,逐步构建起覆盖智舱、智驾、机器人等领域的全栈自研体系。

谋于陋室,成于荒滩。奇瑞的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是中国制造业 " 自主创新、全球布局 " 的生动注脚。那个曾经在江边荒滩点燃的汽车梦,如今正以千亿级巨头的姿态,驶向下一个更辽阔的星辰大海。

21 年 IPO 梦,终如愿以偿

在港交所敲响上市锣的奇瑞汽车,再也不用听 " 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 的老话,因为资本用真金白银为这家芜湖车企补上了迟到多年的成人礼。

把时针拨回 2004 年,奇瑞首次启动上市计划。彼时中国车市刚进入 " 黄金十年 ",民营车企渴望通过资本市场加速扩张,但奇瑞却因股权结构复杂、盈利稳定性等问题暂缓脚步。此后十余年间,中国汽车产业经历合资与自主的博弈、燃油车与新能源的交替,奇瑞虽稳居自主品牌第一梯队,却因战略重心始终聚焦研发与全球化布局,上市进程几度搁置。

虽然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但依然有一批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方长期认可奇瑞汽车的价值。除了芜湖系地方资本外,还有立讯精密、国轩高科等产业资本出于战略协同的布局,还不乏长线布局等待收获的财务投资者。

如长期在汽车产业链深耕的 IDG 资本,在 2023 年和 2024 年初两次坚定投资奇瑞,并安排投后赋能团队持续在深度国际技术合作、欧洲主流市场开拓、股权资本结构优化、新业务拓展布局等方面助力。这使得 IDG 资本在帮助这家国际头部车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出行领域再度收获一个 IPO。

能成功 " 抓住 " 奇瑞汽车短暂的投资机遇,离不开 IDG 资本在汽车产业,尤其是智慧出行领域的长期深耕。

作为扎根中国市场超过三十年的投资机构,IDG 资本不仅推动了中国创新创业生态的崛起,还见证了中国电动车的迭代。过去十余年,IDG 资本在出行领域保持高度活跃,从智能汽车及零部件、自动驾驶到动力电池,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覆盖,先后支持了小鹏、蔚来、小牛电动、Pony.ai(小马智行)、ZOOX、欣旺达、天奈科技、Luminar、蜂巢能源、星星充电等众多技术创新企业快速成长。

资本与产业的化学反应在业绩端迅速显形。

" 有速度、有规模、有质量、有效益 " 的发展模式,推动奇瑞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除新能源赛道、出口赛道保持强势增长之外,奇瑞集团 2024 年销售燃油车突破 202 万辆,同比增长 18.4%;国内市场销量超 145 万辆,同比增长 55.5%,是全行业唯一实现新能源、燃油车、海外出口、国内市场 " 四赛道 " 全面增长的车企。

营收层面,2022 年— 2024 年,奇瑞汽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926.2 亿元、1632.05 亿元、2698.9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70.7%,增长主要来自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销量双双提升。2025 年一季度,奇瑞汽车收入为 682.23 亿元,同比增长 24.25%,奇瑞解释,主要由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带动。

从 2004 到 2025,奇瑞长达 21 年的 IPO 长跑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变迁,从 " 规模优先 " 到 " 价值创造 ",从 " 产品出海 " 到 " 技术输出 ",从 " 依赖间接融资 " 到 " 善用资本市场 "。而 IDG 等机构的长期陪伴,则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真正的价值投资,是与企业共度周期,在战略协同中实现双赢。

来自芜湖

成功 IPO 的奇瑞汽车,除了为身后一众投资人年度成绩单添上一笔亮色外,其所在地安徽芜湖,更因这艘 " 本土车企巨舰 " 的资本扬帆,新增了一枚沉甸甸的 "IPO 勋章 "。

从数量维度观察,身处中部腹地的 " 芜湖板块 ",与合肥、武汉等创投活跃的省会城市相比,目前只有三十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的总量稍显单薄。在奇瑞汽车上市前,最新一幕发生在今年 5 月,同样来自安徽芜湖的古麒绒材在深交所主板鸣锣上市,而这也是芜湖 2025 年首单 A 股 IPO 正式落地。

不过," 数量差距 " 的背后却藏着芜湖独特的成长逻辑,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新兴工业城市,其资本市场发展更注重 " 质量优先 " 与 " 后发蓄力 "。

不同于部分城市依托早期民营经济或互联网浪潮快速堆砌上市数量,芜湖的 " 芜湖板块 " 始终与制造业根基深度绑定,每一步增长都紧扣 " 产业强市 " 主线。

芜湖的资本突围,始于一场顶层设计的精准布局。2025 年,芜湖围绕资本市场发展启动了三个专项行动,包括首发上市 " 启航行动 " 计划、并购重组 " 鲲鹏行动 " 计划、企业培育 " 春苗行动 " 计划,目的是推动企业上市、并购和后备企业培育,提供全周期服务。

其中,首发上市 " 启航行动 " 计划,旨在建立并完善企业上市三级调度机制和资本市场信息沟通机制,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进程。并购重组 " 鲲鹏行动 " 计划,通过逐一摸排上市公司并购需求,搭建 " 政策 + 资本 + 企业 " 深度对接平台,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吸收合并、控股或参股等加大对产业链相关企业的资源整合力度。

企业培育 " 春苗行动 " 计划,依托芜湖十大新兴产业体系和未来产业规划,引导企业在业务运营、财务管理和内控监督机制等方面持续规范运作,并支持上市后备企业用好省区域性股权市场与新三板对接 " 绿色通道 " 机制。

政策红利下,芜湖企业上市节奏显著加快。今年 4 月,宏景电子正式登陆新三板市场,开启资本市场新征程;5 月,古麒绒材在深交所上市;9 月,奇瑞汽车推开港交所大门。此外,还有新增多家报审企业、辅导备案企业," 新三板 " 申报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

" 芜湖板块 " 的底气,来自龙头企业的强劲支撑。从 " 水泥大王 " 海螺系到 " 汽车军团 " 奇瑞系,从消费领域的三只松鼠到高端制造的楚江新材,上市公司与城市产业深度绑定,形成 " 上市一个、带动一片 " 的生态。

海螺集团堪称典范,自 1997 年港股上市以来,已孵化出海螺新材、海螺水泥、海螺创业、海螺环保、海螺材料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2024 年 " 海螺系 " 总营收突破千亿。其旗下企业,不仅带动芜湖建材产业升级,更通过再融资反哺绿色建材研发,形成 " 产业-资本-创新 " 闭环。

汽车赛道同样亮眼。今日港股上市的奇瑞汽车生态圈孵化出的伯特利、瑞鹄模具、埃夫特,以及三联锻造、福赛科技等上市公司和今年 6 月递表北交所的埃泰克等,同属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推动集群式发展,芜湖市投控集团下发 20 亿元资金专门围绕首位产业实施纵向与横向并购。

消费与制造的多元布局,更显 " 芜湖板块 " 韧性。三只松鼠、三七互娱等新消费企业增添活力,楚江新材、淮河能源等制造业龙头持续领跑。而在深耕 A 股的同时,芜湖企业境外上市通道加速打开,溜溜果园等芜湖企业相继冲击港股 IPO。境外上市不仅为企业募集国际资本,更推动 " 芜湖制造 " 走向全球。

如我们所见,芜湖这座枕江而兴的皖江之城,正用资本的温度与产业的厚度,书写属于自己的资本故事。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ipo 奇瑞 芜湖 港股 自主品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